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第二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第4、5、6节

[法学]第二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第4、5、6节


作的作品。其著作权归作者享有,
但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其业务范围内 优先使用。(自该作品完成2年内,
单位享有优先使用权)
2、特殊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
(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 件(即专门资金、及设备或资料等)创作,
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
图、产品实际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
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
(三)编辑(汇编)作品的权利主体 ★ 编辑作品是指, 1、各作者之间不必具备创造合意; 2、各作者的成果是独立并可以区分的;
3、编辑作品以编辑人而非各作者的名
义发表。
★编辑作品著作权归属:
1、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 2、编辑人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
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3、编辑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 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四、继受主体——作者以外的其他著作权人 继受主体著作权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而取得 (二)因合同关系而取得 1、委托合同:如在委托作品中,委托人因合同 而取得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 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 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 属于受托人。 2、著作权的转让。 3、著作权的赠与 。
(二)合作作品的权利主体 合作作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有共同的创作愿望,他们对创作行 为及后果有明确一致的目标认识。
如未经许可而在他人创作的乐曲上添上歌
词而创作的歌曲就不是合作作品。 2、必须都参加了创作劳动:相互分工、彼 此配合。
作为合作作品,包括不可分割的和 可以分割的合作作品。 (1)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即分割后 就会丧失完整性而不能单独使用的作 品。(甲乙共同绘制的山水画) (2)可以分割的的合作作品:即作者 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 权,但不得侵犯合作作品的整体的著 作权。(词曲作者)
可以申请专利外观设计或著作权保护。美术 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 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
所有人享有。
(八)匿名作品的权利主体 匿名作品,指不具名或不写明其 真实姓名的作品。 该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 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 份确定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 作权。
(三)著作权的特殊继受主体——国家 1、购买著作权——如购买国歌的版权; 2、接受赠送; 3、依法律规定,如公民死亡,在保护
期内无继承人的;或法人等组织终止
后,无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著作权的归 属) (一)演绎作品的权利主体 《著作权法》第十二条 改编、翻译、注释、 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 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另: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应征求 原作作者与演绎作品作者的同意。
(四)影视作品的权利主体,包括电影 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 品 。 影视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 编剧、导演、演员、摄影、作词、作曲 等作者享有署名权。 其中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由其作者单 独行使著作权。如电影《少林寺》中的 牧羊曲。
(五)职务作品的权利主体 1、所谓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 成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
(二)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系
联系:二者同属知识产权范畴,著作权是邻 接权产生基础,然而没有邻接权的保护,著 作权的保护又是不完全的。
区别:
1、主体不同:著作权主体:作品的创作者; 邻接权:作品的传播者,如出版者、表演者、 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
2、保护对象不同:著作权保护的是文学、艺术和
科学的原创作品;邻接权保护艺术传播者对原创
作品加工后的作品。 如剧本和表演的关系 3、内容不同:著作权是作者对作品享有的人身权 及财产权; 邻接权是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 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
4、受保护的前提不同:著作权是只要符合法定
条件,一经产生就受保护; 邻接权的取得须以著
作权人的授权及对作品的再利用为前提。
二、出版者权 (一)概念:是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作品 享有的一系列的权利。 主体:一般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 类出版单位,出版的作品主要以文字、线 条、代码、图案表示的文字作品、音乐作 品、戏剧作品、舞蹈作品等。并且主要以 印刷的形式进行复制。
第四节
著作权的主体
一、著作权的主体 也叫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 艺术、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 织及国家。
二、著作权主体的分类 (一)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
(二)内国主体和外国主体
(三)完整的著作权主体和部分的始主体——作者 (一)自然人为作者 自然人作者须具备的条件: 1、作者是直接参与创作的人——对作品的完成 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2、作者通过创作活动,产生了著作权法规定的
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 (2)法律、行政法规规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
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
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
组织享有。
(六)委托作品的权利主体
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 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明确约定 或未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七)美术作品的权利主体
作品。 3、作者享有最完整的著作权。但只是相对而言, 没有绝对的意义。如转让或赠与后,即不完整; 又如职务作品中,作者仅享有署名权。
(二)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条件下 也视为作者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 :“由法人或 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 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 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 者。”
(九)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 由国 务院另行规定。 1、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 2. 来源地群体——由来源地的居民集体或 者来源地公认为传承人的个人享有。 3、收集者、整理者 4、出版者 5、依法成立的专门组织 。
(十)计算机软件作品的权利主体——著作权属
软件的开发者。
第五节 邻接权
一、概念 (一)亦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 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依 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英语为:neighbouring rights.在我国法律 中,将其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