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紧线作业指导书

紧线作业指导书

7.1.6隐蔽工程施工完成以及全部工序作业完成(转序)时,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现场验收。
7.1.7紧线作业时,需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现场旁站。
7.2质量控制点
表7.2 质量控制点表单
序号
项目
内 容
1
本工序工艺检验
按照中国南方电网公司Q/CSG 10010.1-2007《110kV~500 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1部分:送电工程》中表6.4.3及表B.20表B.25的规定执行和按上级相关文件标准组织自检并形成相关表格
施工人员登杆时应穿软底鞋并清除湿泥,如攀登脚钉时,应检查脚钉是否牢固,手执角钢登杆(塔)
作业人员不能背带长重物上落杆塔
安全带应系在电杆及牢固的构件上,杆塔上作业转位时,不得失去安全带保护
杆塔上有人工作时,不准调整或拆除拉线
3
触电
在邻近带电线路紧线时,应与带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在运行中的线路下紧线时,要做防止导、地线过牵引跳动与带电导线触碰的措施
导、地线在邻近带电线路施工,导线及牵引绳索与带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平行或靠近高压输电线路紧线时,导、地线及牵引机具应挂接地线,防止感应电压伤人
4
车辆伤害
在道路旁边紧线时,施工人员要穿戴反光标的工作服,要按规定提前设置警示标志,要派专人监护或协助疏导交通
在铁路附件紧线时,应联系铁路方并请其派人协助监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帽、服装、旗帜的颜色不要使用红色
7.1.2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工程作业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技术岗位人员必须持有与作业相应、有效的上岗证。
7.1.3现场负责人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必须详细介绍本作业质量控制要点、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7.1.4作业现场必须有经审核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作业人员必须按图施工。
7.1.5施工质量检验一般按以下方式进行。质量检验一般采用三级检验制,施工队(组)对所施工的分项工程应进行100%的质量自检;项目部对所负责施工的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组织质量检查,复检比例不宜低于50%;公司对单位工程组织检查,抽检比例不宜低于20%。
3
作业程序
现场施工负责人正确、安全地组织作业,现场施工质安员负责现场作业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监控
4
紧线
(1)电杆、横担、拉线、临时拉线应重新调校。
(2)导、地线弧垂计算准确,按规定选定弧垂点。
(3)紧线前应首先收紧余线,在紧线端夹上卡线器。
(4)紧线时,一边牵引导线一边观测弧垂,待导线弧垂将要接近规定要求时,指挥人员通知牵引设备的操作人员缓慢牵引收紧导线,暂停牵引观测弧垂。
紧线时的通信必须迅速、清晰、畅通
5
弧垂观测
弧垂观测档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可选3~4档。
(4)弧测档宜选择档距较大和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
(5)连续上(下)山坡时的弧垂观测,按设计规定观测。
工器具:滑轮、牵引钢丝绳、钢丝套、卡线器、安全带、登杆工具、绳索、皮尺、钢锯、手锤、对讲机、彩旗、销子、安全文明施工用具等。
机械:卷扬机
(1)根据现场情况使用的工器具、机械符合相关要求。
(2)钢丝绳荷重,需保证其安全系数。
(3)对讲机的通信必须可靠。
(4)可开合式放线滑轮,必须有保险装置
4
完成开工
程序
向项目负责人报开工,由项目负责人完成向监理单位开工报审手续
施工准备完成可报开工,当施工准备不足时,上报该项目负责人协调解决
6 作业方法
表6作业方法
序号
项目
内 容
说 明
1
作业前工作
(1)现场施工负责人向进入本施工范围的所有工作人员明确交待本次施工设备状态、作业内容、作业范围、进度要求、特殊项目施工要求、作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危害环境的相应预防控制措施、人员分工,并签署(班组级)安全技术交底表。
请您认真检查并签名确认,您的签名意味着将承担相应的安全质量责任。
施工单位检查人: 监理单位检查人:
日期: 日期:
注:对存在风险且控制措施完善填写“√”,存在风险而控制措施未完善填写“×”,不存在风险则填写“—”,未检查项空白。
5作业准备
5.1 作业前施工条件
表5.1作业前施工条件
序号
项目
内 容
确认人
6
确认上一道工序检查
合格
(1)导线在放线滑车中的位置正确,没有跳槽现象发生,直线的压接位置能满足规范要求;导线损伤处全部处理好。
(2)杆塔的部件应齐全,螺栓应紧固。
(3)检查杆塔的拉线及反方向的临时拉线、补强措施,导线及避雷线的固定锚、临时锚应设置完毕且符合使用要求。
(4)牵引桩锚距紧线杆塔的水平距离应满足安全施工措施的规定;桩锚布置与受力方向一致,并埋设可靠
(6)弧垂观测方法有等长法、异长法、角度法或平视法等。通常情况下采用等长法。弧垂观测时的实测温度应能代表架空导线的温度,温度应在观测档内实测。
(7)各观测档弧垂不一致时,应先满足第一观测点弧垂,后放松导线满足其他弧垂观测点要求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1质量控制措施
7.1.1现场负责人应根据现场情况安排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监控。
紧线作业指导书
编码:PWJX-05
目 次
1 适用范围1
2 编写依据1
3 作业流程图1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1
5作业准备2
6 作业方法5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6
1 适用范围
1.1 电压等级
35kV及以下配网工程。
1.2电气类别
导线紧线施工。
2 编写依据
表2编 写 依 据
序号
引用资料名称
1
GB 50173—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
施工内容相对应的材料
导线、避雷线
(1)导线、避雷线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应检查架空电力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现象。
(3)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4)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线的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3
施工内容相对应的机械、工器具及仪表
说明
1
任务单
根据本单位实际设置内容(包含本项工作)
本工序施工负责人
经审批
2
图纸
设备变更单、设计图纸
本工序施工负责人
经审批
3
预算材料表
主、辅材料
本工序施工负责人
经审批
4
施工方案
施工措施、安全技术交底(项目部级)
本工序施工负责人
经审批
5
相关证照
根据需要办理涉及进入工作场所的手续、证件
本工序施工负责人
有效
(5)紧线顺序:①单回路三角形布线应先紧中相,后紧两边,两边相紧线时,第一相导线不能过紧,以免横担拉斜,待第二相紧好后再逐相调节,这样在两边相紧后使导线水平弧垂容易一致;②单回路一列式布线应先紧顶相,后紧中、下相;③双回路一列式布线应两回路交替紧线。
(6)导、地线牵引线时,应检查杆(塔)的受力情况,发现倾斜应及时调整
2
DL 5009.2—200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
3
Q/CSG 11105—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
3 作业流程图
图3-1作业流程图
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表4.1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预控措施表
序号
安全风险
预控措施检查结果1源自物体打击施工现场必须做好安全围蔽措施,防止外人进入工作区域,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正确佩戴安全帽,杆塔上作业时要使用绳索传递工器具、材料
检查各桩锚、临锚是否牢固,检查受力点拉线、临时拉线或撑杆的受力情况并设专人监护。随着导线应力的不断增加,及时调校拉线或临时拉线
临时拉线使用的钢丝绳要按安全系数选取,使用的花篮或双钩要锁固防止回松
紧线前,应检查紧线工具及设备是否良好
紧线前,应检查导、地线及接线管、接线头在过滑轮、横担、树枝、房屋等有无卡住的现象
施工人员不得跨在导、地线上或站在内角侧
导、地线经过滑轮牵引有一定的应力,剪切时要做防范措施,防止导线回弹伤人
严禁带张力突然剪断导、地线
2
高处坠落
上杆前应先检查脚扣、升降板、安全带、梯子等是否完整牢固
(2)工作负责人负责办理相关的工作许可手续,开工前做好现场施工防护围蔽警示措施。夜间施工的,须有足够的照明。
(3)现场施工负责人检查确认进入本施工范围的所有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和着装,并带领施工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按安规规定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佩戴有个人照片的作业证(或胸卡证)
2
启动工作
现场施工负责人发出许可开工命令
本工序施工负责人
合格
5.2 人员、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5.2人员、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序号
项目
内 容
说 明
1
人员配置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配备足够施工人员。施工现场明确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安员、安装施工作业人员组织到位
所有人员必须持有与专业相对应的上岗证,辅助工不得从事电气设备安装等专业工作
2
质量控制点
序号
控 制 点
控 制 方 式
W
H
S
1
导、地线弧垂检查

2
导线相位排列

3
耐张连接金具及绝缘子外观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