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抗挫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生活在“蜜罐子”中,特别是生活在“421”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他们是百依百顺,无微不至地关怀。
学校里老师也处处留心小心呵护,生怕他们出一点意外。
但是这样却让他们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与艰难困苦斗争和经受失败挫折的机会,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
一旦遭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
近几年来,我们也常从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得知“某某中小学的学生因为不堪考试的压力而自杀身亡”或“某某学生因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而自杀身亡”等这样的消息。
导致这样悲剧的发生,就是他们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了。
可怎样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呢?
一、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态保持乐观态度入手
马洛斯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是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因此,要使学生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关键得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态度,正确面对挫折。
乐观是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事物,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世界。
乐观是人永远的加油站。
只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态度,才能使学生静下心来分析失败,进而再鼓足勇气尝试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努力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没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没有乐观的态度,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感到压力很大。
及时对他们
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些困难,在艰难困苦中寻找快乐,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二、从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能力入手
要使学生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要培养教育学生具有敢于尝试的能力。
要敢于尝试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环境,尝试新的方法。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初临人世时,对世界上的一切,总会怀有矛盾的想法:一方面,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感,跃跃欲试;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怀有一种恐惧感,往往望而却步,不敢尝试。
不敢尝试的原因,就是他们害怕失败。
这时我们就要给以引导和鼓励,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帮助他们鼓足勇气,充满自信,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即便失败也无所谓,重在付诸于努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假如没有尝试,成功又何从谈起?因此,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三、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入手
要使学生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世界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竞争。
要在强手如林的阵地脱颖而出,就要有创新能力。
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处事灵活,愿意尝试几乎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一旦发现有某学生某方面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我们就要鼓励他们尝试新方法,勇于创新,找出一种战胜困难的新方法、新途径,从而取得成功,
使他们明白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没有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的能力,就不会有新的收获,不会有前进的动力。
四、从培养学生找回并树立自信的能力入手
要使学生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有找回并树立自信的能力。
自信是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任。
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在学习和工作上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上也难有幸福感。
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便会无所适从,甚至一蹶不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具有战胜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给他们以鼓励和帮助,帮他们找回并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认为“我能行!”,从而能有毅力、有力量对待一切事情。
同时,我们也不要对学生期望过高、保护过度、管制过严,尽量少给学生负面评价。
因为负面评价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心理造成压力,胆小退缩,而经不起挫折。
“鼓励、振奋的话,永远是失败者指引迷途的明灯”。
因此,要培养学生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说一些鼓励、振奋的话,帮他们重新找回自信,树立自信。
五、从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执着精神入手
要使学生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有一颗执着的心。
执着是一个人对某种期望的事物表现在行为上不舍弃的心理态度,它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执着首先反映出个人对自己判断准确性的
肯定,即主观能动性的强烈程度。
执着可以让人更主动地去追求,而不是躲避和退缩。
因此,一个具有承受挫折能力的人还得有一颗执着的心。
有了这颗执着的新,无论他遇到任何事情、任何困难,他都会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不会退缩,然后学会尝试接受新事物,采用新方法努力去把一件事情完成的更好,而不是半途而废。
如果没有一颗执着的心,在进行某件事时,因困难而半途而废,就说明他是一个承受不起挫折的人。
由此,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应从融之学习、生活当中,在课堂中灌输,从活动中培养,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承受挫折的人。
一旦他具有了承受挫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就不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联盟路小学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