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本节通过列举电磁波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事例,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发表见解,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案自主了解电磁领域的发明与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分析讨论,掌握电磁波应用原理,学会用链表方式描述工作原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教学,让学生感悟电磁波魅力,懂得尊重.热爱科学;以实例展示和讲解贯穿教学,让学生更生动地体会到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文化.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列举电磁波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事例,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发表见解;【教学难点】对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和移动电话等电磁波应用实例原理的了解;【教学策略的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教学策略如下:1.设计学案——让学生能自主了解电磁领域的发明创造及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2.小组自学——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式的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学段落,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各实例的工作原理,进行汇报,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3.教师实例教学——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配合学生的讨论汇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知程度;4.链表展示——以链表方式展示学生的汇报总结的实例工作原理,让教学内容更加清晰.系统;5.课堂开放性讨论——通过实际开放性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扩宽知识面,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6.布置知识性和开放性的课后作业,以反馈教学质量。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视频,收音机一台,手机一部,实验用音频信号发生器,接收器及功放。
【教学流程图】开始.结束 教师讲授 学生小组活动 媒体展示讲授【教学过程设计】(共计2个课时)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共计5分钟)【讲故事】教师讲关于古代战争的故事,重点提及烽火狼烟和疾马传书,作为引入,介绍古代的通讯方式,并辅以图片加以展示;【提问】古代通讯方式的不便之处有哪些?认真听老师讲故事,观看图片展示,了解古代通讯方式,并加以思考,回答问题。
以故事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通过讲解古代通讯方式,为本节内容电磁波通讯方面的应用做铺垫。
二、教学前言(共计5分钟)【提问】根据已完成的学案,请回答:那位科学家.何时成功实现了无线电通讯?【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讲授】马可尼利1895年成功利用电磁波实现了无线电通讯,揭开了人类通讯史上的新篇章,电磁波最重要最广泛的应用是用来进行信息传递。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电磁波在技术方面用的实例。
学生依据课前学案汇报回答:马可尼利1895年成功利用电磁波实现了无线电通讯。
学生听讲,并记下笔记。
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该环节应用学生预习知识引出新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成就感。
承上启下。
三、新课开始1.无线电通讯(共计10分钟)【展示】教师拿出教学器材收音机,向学生们展示其基本外部构造,拔出天线并打开收音机进行调频播放;【小组任务】自主阅读课本无线电通讯内容,根据教师PPT展示无线电通讯原理图片,汇报无线电广播的工作原理。
(小组代表)【评价】对学生的小组汇报予以评价,并对汇报内容予以板书链表方式进行记录与补充。
观察收音机外设,引发对其工作原理的思考。
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讨论,汇报结果:无线电广播工作原理:声信号—电信号—高频电波—(天线发送)—(天线接收)—调谐器选频—电信号—声信号学生记录笔记;真实.生动的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实例,加深知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探知热情。
通过完成小组任务,加深学生对无线电通讯原理的认识,通过小组成果汇报,激发学生小组学习的成就感。
课堂即时反馈小组活动的成果,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节奏。
课堂评价是有效课堂的一部分,肯定小组成果,用板书对知识进行梳理补充,转化为易于识记的内容。
【展示】电视图片观看图片。
感官认识。
2.电视(共计12分钟)【小组任务】设问型小组活动:【依次提问】问题一:自主阅读课本电视部分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汇报电视的通过电磁波传播视频信号的原理。
(小组代表)【评价】教师予以评价,并进行板书记录和补充。
问题二:为什么电视塔要修建的很高?【评价】对学生回答予以评价,并阐述原因:通常如果用微波传输电视信号,由于微波的直线性传播方式,使得其容易被建筑物和高山阻隔,因此建立的电视信号中继站应把发射天线架设在较高的地方。
问题三:现在我们家中安装的机顶盒收为什么能收看国内和国外的电视节目?学生自学,结合教师给学生地PPT电视传播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工作原理参考图片,进行小组讨论,汇报电视通过电磁波传播视频信号的原理,并自行以链表形式进行表述。
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思考,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回答提问。
学生通过思考.自学.讨论回答:因为家里用的是卫星电视接收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总结汇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即时的评价,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反馈,让学生对知识加以完善理解,对自我肯定。
展示电视塔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以趣味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自行找寻答案,注重培养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以致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评价】教师予以评价。
【播放】播放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全球通讯FLASH视频。
介绍三颗通讯卫星可以覆盖全球的原因。
器。
工作原理:把电磁波信号先传给同步通信卫星,然后由通信卫星把信号转发回地面,大大增加了信号的覆盖面积,因此卫星电视接受地域更广。
观看视频;学生笔记。
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家用机顶盒与收看卫星电视节目的联系。
让学生感悟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形象.动态的了解全球通讯卫星的工作方式和原理。
3.雷达(共计10分钟)【小组任务】自主阅读课本雷达部分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汇报雷达的工作原理。
【展示与评价】教师展示雷达测量波形图,并对学生回答予以评价,板书:雷达传递电磁波信号工作原理:发射电磁脉冲—遇到探测物—反射—接收—测定时间—确定探测物距离;根据两个脉冲的时间间隔可以直接读出障碍物的距离。
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讨论,总结进行汇报。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看波形图,并记录笔记。
通过本堂课的第三次小组任务,锻炼学生小组间默契的配合,快速的讨论得出结论,并予以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直观图片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具象化与理论化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播放】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战争中的实际用途。
学生观看视频,并加以思考。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移动电话(共计10分钟)【问题一】根据学案回答:移动电话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和它的作用及影响?【评价】教师予以评价。
【展示】展示实物手机,手机无线但可传递音频信号。
【问题二】根据学案内容,结合教师给出的PPT图片,请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简述移动电话通讯的原理。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通过板书对其进行记录和补充:移动电话传递电磁波信号工作原理:手机甲—无线电波—基站天线—电缆或光缆—电信局总机甲—电缆或光缆—电信局总机乙—基站天线—手机乙;(板书同时配以讲授)学生根据学案作出回答。
学生观察手机,予以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PPT图片从而进行思考,并结合学案内容,对问题作出回答。
学生记录笔记。
该环节应用学生预习知识引出课本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成就感。
加深学生从感官认识到对电磁波应用的理解。
增强学生学案的利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缜密程度,同时通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问题。
课堂上即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是体现新课标多元化评价的要求,同时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板书设计】题目:《电磁波的技术应用》1.烽火狼烟.疾马传书——古代通讯;2.人类通信史新篇章——无线电通讯;1985年马可尼利;3.电磁波——最广泛地应用于信息传递;4.无线电广播工作原理:声信号—电信号—高频电波—(天线发送)—(天线接收)—选频—电信号—声信号5.电视和通讯卫星的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工作原理:电磁波传播视频信号类似于传播音频信号;电视塔与卫星电视;6.雷达传递电磁波信号工作原理;7.移动电话传递电磁波信号工作原理;8.作业:见PPT【学案设计】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学案2.通过网络简要了解手机的工作原理,并说说移动电话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利与弊。
(开放性题目)电磁波的技术应用(课堂部分)1.古代的通讯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类通信史新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最广泛地应用于信息传递.4.无线电广播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电视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雷达传递电磁波信号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移动电话传递电磁波信号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说说移动电话在生活中的利与弊?10.知识小结(自主小结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知识拓展课外达成:参观当地电视台,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12.作业记录。
(1)阅读资料活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雷达;(2)列举电磁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方面;(3)谈谈你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3.学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严格依据物理教学课程标准进行编排,精彩丰富,趣味性和知识性强,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课堂互动问答,并结合课堂演示实验.媒体播放等多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编排问题.学案等有助于让学生广泛地了解到电磁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文化.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