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监理实施细则

环境保护监理实施细则

环境保护监理实则一、路基工程环境保护要点路基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并与永久性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积水及冲刷边坡,取土场、弃土场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施工产生的振动、噪声、扬尘应减小到最低限度。

1、地表清理及结构物拆除环保要点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

地表清理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地表清理及结构物拆除潜在环境影响表(1)在清除表层淤泥、杂草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

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秫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树根挖除深度以正好挖出为宜。

清除物中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尽的弃渣场,不得随意丢弃。

对于挖出的表土,应在施工区域附近选择地形平坦的地点集中堆置,可用于将来沿线绿化和地表恢复,堆置期间应有防雨设施覆盖。

以防止雨水冲刷和水土流失,并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

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可直接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

(2)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和其他障碍物的拆除,若周围30m范围被拆体充分洒水,保持湿润并对正常排水作出妥善安排。

拆除的废弃物应及时清运,以防造成二次污染2、路基开挖环保要点路基开挖潜在环境影响表路基开挖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将造成水久性的破坏;此外,土壤的剥离,开挖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1)土石方开挖①将开挖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范围内,不应该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施工范围之外的植被和土壤。

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光缆、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的保护。

②路基开挖,应有相应的土石方调配方案,尽可能利用。

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和超挖。

若发现实际与设计汁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时,特别是土质较松散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保证坡面稳定。

施工过程中如修建平台后边坡仍然不能稳定或大雨后立即坍塌时,应考虑修建石砌护坡,在边坡上植草皮或做挡土墙。

在雨水充沛地区,应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产生边坡崩塌、滑坡。

剥离表层土予以保护和利用,若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转运至町供耕作的地块加以平整和利用;如果需用于本地生态恢复的,应在施工区域附近集中堆置,并设置相应的防雨和排水设施。

③对于施工取土,需做到边开采、边平整、边绿化,同时要做到计划取土,及时还耕。

对于公路两侧取土,要做好规划,需有利于荒地改造。

南方地区可与修建养鱼、虾池有④挖、填方工程量过大的路段应避开雨季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

如不能避开雨季施工,应尽量减少施工面坡度,并做到填料的随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雨水冲刷侵蚀。

⑤开挖回填时应做好临时排水系统,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⑥在有雨水地面径流汇集处开挖路基时.或在临时土堆周旧.以及其他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应设置沉淀池,作用是雨水流经时减慢流速使泥沙F沉,防止水土流失。

泥土沉淀池沿路线长度视需要确定,沉淀池可用挖掘机在路基旁开挖出O.5~1m深、20~30m2的凹地,并在沉淀池的出水一侧设置士工布围栏,使泥沙再次受到拦截。

当路基建成、排水涵管铺设完毕后,推平沉淀池。

(2)弃方的处理①在有弃方的路段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弃方的数量、调运方案、弃方位置及堆放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排水系统的布置等相关安排。

弃十堆应堆置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他任何设施产生干扰和破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②开挖中挖出的未被利用的剩余材料、清理场地的杂物和废料,以及不适合作路堤填料的材料,不得任意废弃,都应运送至图纸所示的地点(弃渣场)堆放。

沿溪及沿山坡和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必须严格在指定的弃方场弃方.③弃方运输过程中应有覆盖,并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将田运输造成的沿线土壤和植被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运输路线经过住宅区、学校等敏感地区时,注意调整作业时间,避免交通噪声十扰人民生活。

④改河、改渠、改道开挖出的土石方除可利用外,应按弃方妥善处珲。

(3)石方爆破①凡不能采用机械或人T直接开挖的石方,才可采用爆破法开挖,石方爆破作业应查明空中缆线、地下管线的位置,确定爆破作业的危险区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失。

在危险区的边界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建立警戒线,显示爆破时间的警戒信号,在危险的入口或附近应设置标志,并派人看守,严禁人员在爆破时进入危险区。

在风景名胜等受保护区域附近进行爆破作业时,应预先作爆破效果分析,包括飞三、地振波的影响范围,采取减振等保护措施,以免破坏保护对象。

如采用减弱松动爆破都无法保证安全时,可采用人工开凿、化学爆破或控制爆破。

②石方开挖,应充分重视挖方边坡稳定。

在地形、地质、开挖断面适合时,应采取预裂、光面爆破技术开挖边坡,减少对山体的扰动,保持边坡稳定。

石方爆破作业应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减小爆破振动影响。

路堑开挖前先挖截水沟,挖至设计高程后及时砌筑护坡、排水沟、急流槽等设施,并保证工稗质量,防止坡成崩塌造成的小必要的水土流失。

③需要爆破时,如附近有村庄尽可能以挖掘代替爆破,以多点少药代替大剂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

夜间禁止进行爆破。

敏感点及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禁止开山放炮,确需放炮作业的,应先检查被保护建筑是否属于危房,适当加固,并加以阻挡和防护,防止飞石,并减小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④在山地或森林等野生动物分布较集中的区域,爆破前宜采用人工手段对爆破区内可能存在的野生动物进行驱赶,避免其因爆破造成意外死亡。

(4)边坡修整①边坡开挖后出露的块石及植物根系应尽量予以保留,以减少开挖面土壤的散落,开挖面的坡度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设置,以免造成坍塌或加剧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时间和程序,分段施工,尽量减少工作面。

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开始护坡、挡土墙、路基边坡植草、铺砌排水沟等工程。

完成一段后再开始下一段工段。

③及时开始边坡的护坡工程和绿化植草,土木工程和生物工程相结合。

这种综合治理的成功办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路堑边坡滑塌造成的水土流失,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好坡度。

④拟设挡士墙的路堑。

为及时防护,可采取纵向分段挖掘法.以便同时分段修筑挡土墙。

⑤拟设防护工程的边坡,当防护工程不能紧跟开挖施工时,应暂时留下一定厚度的保护层或放缓坡度,待防护工程施工时再刷坡挖足。

⑥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产生边坡崩塌、滑坡。

(5)噪声控制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

3、路堤填筑环保要点路堤填筑潜在环境影响表路堤填筑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边坡冲刷,确保路基稳定。

施工机械引起的振动、噪声、扬尘,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在学校、疗养院、居住区等敏感点附近、夜间应停止作业,若确需连续作业,应报环保部¨批准,并公告居民。

(1)路基施工中,应保持通行道路湿度,避免过往车辆卷起扬尘,污染周边空气环境。

应严防施工机械跑、滴、漏油,以避免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

运料车辆应加盖篷布,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在已建成通行的道路上行驶,应保持原有道路整洁畅通。

(2)填方工程量过大的路段应避开雨季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

在雨季来临之前安排将开挖回填土方的边坡的排水设施处理好,并防止路基施工中发生污染农田事件。

如不能避开雨季施工,应尽量减少施工面坡度,并做到施工用料的随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雨水冲刷侵蚀。

(3)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气象预报资料,以便按降雨时间和特点实施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等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路堤填土后应立即平整顶面并压密实,保证适当的排水横坡,边坡铺砌前挖设临时急流槽并用塑料布铺底,雨季时用沙袋或草席压住坡面进行暂时防护,防止护坡面的水土流失。

(4)山区公路路基施工要先做初步挡护再进行开挖或填土,防止土、石进入河流或谷地影响水质和泄洪,路基工程工序结束后再重新按设计要求修建挡墙。

(5)借方上料场使用前,应将表土剥离并集中堆置,配以防雨排水设施(同挖方的表土处置)。

(6)填筑路基时,应分层碾压并分层检查压实度,并要求填土层压实度达到要求后方能允许填筑上一层填土。

只有分层控制填土的压实度,才能保证控制水土流失量。

对填石路段,采用冲击式压实机械,还应防止强烈振动对周边结构物产生的危害。

加盖.以防粉煤灰沿路散落飞扬而污染环境。

同时在施工路堤两侧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和防雨水冲刷的措施,以防粉煤灰污染附近水源和农田等。

半填半挖交界处,或采用加(8)对成形施工路段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

临时坡面应做集中排水槽;暴露面及时压实、及时洒水,注重水土保持工作,并控制扬尘污染。

(9)运输路线经过住宅区、学校等敏感地区时,注意调整作业时间,避免交通噪声干扰人民生活。

(10)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

4、特殊路基处理(1)软土、沼泽地区路基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应注意解决可能出现的路基盆形沉降、失稳和路桥沉降差等问题。

路堤填筑前,应排除地表水,保持基底干燥。

淹水部位填土应由路中心向两侧填筑,高出水面后,按要求分层填筑并压实。

软土、沼泽地基应根据软土、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埋层深度、路堤高度、材料条件、公路等级等因素分别采取置换士、抛石挤淤、超载预压、反压护道、渗水及灰土垫层、土工织物、塑料排水板、碎石桩、轻质路堤、深层加固等措施。

为加强效果,各项措施可配合使用。

软土、沼泽地区下层路堤,应采用渗水材料填筑;路堤沉陷到软土泥沼中部分,不得采用不渗水材料填筑,其中用于砂砾垫层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cm,含泥量不大于5%。

(2)滑坡地段路基滑坡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影响,山坡的不稳定土(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带作整体的、缓慢的、间歇性的滑动变形现象。

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山区公路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勘察工作繁重,防治工作艰巨。

对大型滑坡应尽量绕避,当路线绕避困难,或经济上显著不合理而又必须通过滑坡时,应根据滑坡规模的大小,进行具体方案选择,采取综合治理,并力求根治。

软基处理的环境影响表①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施加荷载(如停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②滑坡直接影响到公路路基稳定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都必须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

③对于滑坡顶面的地表水,应采取截水沟等措施处理,不让地表水流入滑动面内。

必须在滑动面以外修筑l~2条环形截水沟;对于滑坡体F部的地下水源应截断或排出。

④对于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应修筑一条或数条环形水沟,但最近一条必须离滑动裂缝面最少5m以外,以截断流向滑动面的水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