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课件
材料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法、德、日各国工业生产 下降情况表: 美国 70% 英国 50% 德国 69.1% 法国 48% 日本 50%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中的新应用。” ——罗斯福
(2)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中的新应用”、材料三“用德国的 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分别是指这两个国家为摆脱危机采取 的什么行动?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
材料三: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 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1936年3月7日, “冬季训练行动”,德国军队开进莱茵区 ,希特勒宣布“凡 尔赛和约的精神已经被摧毁”。 ---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三: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 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1936年3月7日,“冬季训练行动”,德 国军队开进莱茵区 ,希特勒宣布“凡尔赛和约的精神已经被摧毁”。 ---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法、德、日各国工业生产 下降情况表:
九年级下第二单元 复习课
阜康市二中
姬健伟
1919年,第一 次大战战胜国对战 败国媾和的会议在 巴黎凡尔赛宫召开, 美、英、法的政府 首脑操纵了和会。 图为参加会议的美 国总统威尔逊(右 一)、英国首相劳 合· 乔治(左二) 和法国总理克里孟 梭(左三)。
伍 德 罗 ·
●“十四点原则” ●夺取世界霸权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 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这句话是 说凡尔赛体系激化了众多矛盾,其中不包括( B ) A、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B、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 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 ) A、改变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独霸地位 B、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取得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美国 70%
英国 50%
德国 69.1%
法国 48%
日本 50%
(1)读材料一的表格,找出在这场危机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 两个国家?
美国、德国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中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 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1936年3月7日,“冬季训练行动”,德 国军队开进莱茵区 ,希特勒宣布“凡尔赛和约的精神已经被摧毁”。 ---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3)材料三中“凡尔赛和约的精神”是怎样被“摧 毁” 的?
1936年3月德国军队开进莱茵区 , “摧毁” 了“凡尔赛和约的精神”。
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国际新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开始瓦解
稳定繁荣 经济大危机
摆 脱 危 机 缓 和 矛 盾
激化 矛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 国 日 本
欧 、 亚 战 争 策 源 地
罗 斯 福 新 政
危机 背 景: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时 间: 1933年开始 目 的: 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消除经济危机 特 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对工业的调整 中心措施: 意 义: 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调整 巩固和发展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简表
国别 意 大 利 德国 日本 背 景 建立标志 时间 头目 影响
大 卫 · 劳 合 乔 治
乔 治 · 克 里 孟 梭
威 尔 逊
·
●削弱德国 ●保持英国的优势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复仇 ●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
凡 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凡 尔 赛 体 系
时 间
参加国
三巨头
1919年1月 27个国家 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 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保、土和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的工具。
6、观看《我的19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会上,日本要求确认大战期间它所侵占的全部土地,特 别是使它大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材料二:
电影《我的1919》中,中国代表顾维钧慷慨陈词:“……那 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日本代表),你们日本在全世界人面前 偷了我们的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 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是不是盗窃,是 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 圣者孔子就诞生在这里。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 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 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1921年—1922年 参 加 国 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
时 间
“扬汤止沸”
“抱薪救
经 济 大 危 机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经 根本原因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
影
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暴露无遗,引发政治
内 容
(西方) 作 用
—
国际联盟1920年,日内瓦。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继 续
华 盛 《四国条约》相约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属地的权益 顿 《五国条约》 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体 《九国公约》 打破日本在一战期间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 系 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 (东方)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作 用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 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美国( A ) A、实施新政 B、与苏联争霸 C、发展知识经济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洲战争策源地分别是( C ) A、意大利、德国 B、英 国、日本 C、德 国、日本 D、意大利、日本 5.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 ) D A.改革美国政治制度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 D.消除经济危机
①在哪次国际会议上出现了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情形?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
②此次会议对山东作出了怎样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拒绝了中国的要求,把德 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 说明“弱国无外交”。
③等到何时,英美等国改变了态度,其动机如何? 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出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动机, 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罗斯福新政
欧、亚 墨索里尼 战争策 源地形 成,严 经济危机 希特勒上台 1933年 希特勒 重威胁 世界和 政治危机 “二二六”兵 1936年 军部强硬派 平 变
第一次 法西斯党徒 1922年 世界大战 向罗马进军
希特勒会见墨索里尼
1937年, 德、意、日法 西斯国家相互 勾结,结成侵 略性的军事政 治集团。这个 集团称为 “柏林—罗 马—东京轴心” 又称轴心国集 团。
材料解析题解题指导
材料解析题三个环节:读、找、答
读:
结合问题仔细阅读全部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 表格数据、图片主体),还要读提示语注释、材料 来源、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材料中的任何细节。
找: 找出材料中有助于解题的信息(显性和隐性)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关联。
答: 坚持”论从史出”。
力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