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C
C*
D*(C*) A*(B*) (3)
三、三视图
• 1.工程上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 有时我们会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某 个投影面所得到的投影完全相同。
问题:
1.这是三视图中的哪一种图? 2.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 形状和大小 ,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答案:1.主视图 2.不能
要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 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三视图形成(一)
W V
•V 正立投影面
•H 水平投影面
•W 侧立投影面
H
欣赏三视图
三视图形成(二)
W
V
•V 主视图
•H 俯视图
H
•W 左视图
P116 三视图(2)
主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高
正面



俯视图
P116 三视图(1)
从上面看
主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高
正面



从左面看 俯视图
从正面看
P116 三视图(2)
各线条。
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先画主体部分,后画次要部分。 2、几个视图要配合着画。 不要先画完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 3、各部分之间画出分界线
4、描深时先画圆或圆弧,后画直线,不可 见
部分用虚线画出,对称线、轴线和圆的中心 线均用点划线画出。
小结
拓展
一点透视图 透视图 二点透视图 三点透视图
三视图投影体系
W
V
•V 正立投影面
•H 水平投影面
H
•W 侧立投影面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三投影面体系
三视图的形成
将物体(粉笔盒)置于三投 影面体系中,使物体的主要表面 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用正投影 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即得 到物体的三个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
⒉ 视图的形成(图3-24)
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使物体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 用正投影法分别向V、H、W面投影, 即得到物体的三个视图。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V上得 到的视图。 俯视图——山上向下投影,在水下面H上 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W上得 到的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正 投 影
你知道什么是正投影吗?
投影线垂直 于投影面产 生的投影
工程图样一般都是采用正投影
二、 正投影的基本特征 真实性 积聚性 收缩性
真实性 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 与投影面平行时,它的投 影反映实形(或实长)。
积聚性 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
与投影面垂直时,它的投
影积聚为一直线(或一点)。
体验三视 图的作法
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俯视图方向 1.确定视图方向 2.先画出能反映物体 真实形状的一个视图 左视图方向
4.运用长对正、高平 齐、宽相等的原则画 出其它视图 5.检查,加深, 加粗。
主视图方向
四、三视图的绘制
笔:粗实线 线:粗实线 虚 线 细实线 点划线 矩形笔; 其余 可见的轮廓线 不可见的轮廓线 尺寸标注线 中心线、对称线、轴线 园锥形笔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三视图形成(四) 形 成 视 图 重现过程 ★
接下一张幻灯片
宽 高

主视图 长 长 高 高 宽 左视图
俯视图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 视 图
长对正 高 平 齐
左 视 图
俯 视 图
宽相等
三视图特点
长对正
宽相等
高平齐
错误三视图——长未对正一
错误三视图——长未对正二
左、右尺寸称为长 前、后尺寸称为宽 上、下尺寸称为高
主、俯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长, 主、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
左、俯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宽。
三个视图之间有什么投影关系呢?
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 主视图与府视图都体现形体的长度,且 长度在竖直方向上是对正的,称长对正 • 主视图与左视图都体现形体的高度,且 高度在水平方向上是平齐的,称高平齐 • 左视图与府视图都体现形体的宽度,且 同一形体的宽度是相等的,称宽相等 总之,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是
可视轮廓线用实线,不可视轮廓线用虚线。 同一平面内的形体分割线不是轮廓线。
选择主视图 是主要视图。选择表现形态结构最多的面,同 时兼顾其他两个视图 虚线尽量少
画图步骤
a、确定画图比例和图纸幅面 根据所画物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用 b、布置视图位置 主视图确定之后,其他两个视图也就相应地确定了。 注意:考虑到尺寸布置的需要,可适当加大各 视图之间的距离,
主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正面
长 宽 俯视图

如果物体向三个互相垂直 的投影面分别投影,所得到 的三个图形摊平在一个平面 上,则就是三视图。
三视图形成(三)——展开视图
•V 主视图
•W 左视图
•H 俯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三) 主 展 视 开 图 图
左视图
文本1
俯视图
文本2 文本3
三视图的展开
主左高平齐
三视图法: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 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三视图。
首页
课题目录
正投影 视图 三视图 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 -----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2、正投影法: • ----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 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问题一:要很好 的描绘这幢房子, 需要从哪些方向 去看?
问题二:如果要建 造房子,你是工程 师, 需要给施工 员提供哪几种的图 纸?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四棱柱
练习2:由三视图看出立体图
s


s
s
1.
技术实习
2.(1)
(见课本)
(2)
四、三视图的绘制
1、一般画图工具
图板 丁字尺 比例尺
圆规:
分规
铅笔:H
HB
B
三角板
曲线板
2、步骤
a、结构分析(分析物体的基本形体组成及其形 状、大小、位置关系) b、确定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 c、根据模型尺寸,选择合适的绘图比例。 d、用H铅笔画底图,用HB铅笔画对称轴线, 最后用B铅笔勾出轮廓线。(轮廓线与底线粗 细比例为2:1) e、擦去辅助线。
掌握它们的特点及画法
(根据消失点的数目)
知 识 回 顾
三投影面体系 形成:正投影法
三视图原理:
将三投影面展开 各投影面的关系
主俯长对正
主左高平齐
俯左宽相等
c、在图纸上画出各视图的中心线、对称线、轴线 及其他基准线。
d、 画底稿
用稍硬的铅笔(2H铅笔)。
画图顺序:为由大到小、由外形到内形及3 个
视图配合作图,使每个部分符合“长对正、高平 齐、 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e、检查和描深
底稿完成后,按原画图顺序仔细检查,纠正
错误和补充遗漏,用 HB 或 B 铅笔按标准线描出
错误三视图——高不平齐一
错误三视图——宽不相等一
错误三视图——宽不相等二
错误三视图——不满足“关系”一
错误三视图——高不平齐二
三视图欣赏
欣赏三视图
欣赏三视图
棱柱的三视图


六棱柱
圆台的三视图


圆台
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 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 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收缩性
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
与投影面倾0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例如正方形ABCD)放在 三个不同的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况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D
A D A D* A* Q (1) (2) B C* B* C D A B D* A* B* C B
主俯长对正
左俯宽相等
2、三视图的形成
现将物体放在三面 投影体系中,并尽可 能使物体的各主要表 面平行或垂直与其中 的一个投影面,保持 物体不动,将物体分 别向三个投影面作正 投影,就得到物体的 三视图。
4、物体的三视图在图纸上的位置
主 视 图 俯 视 图
左 视 图
⒋ 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在三视图里面,我们把物体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