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小知识食品添加剂家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常用的添加剂包括:●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为防止食品*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一定有害吗?事实上,除了真正的天然野生食物,所有经过人类加工的食品中,大概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
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食品;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就不能被妥善的制作或保存。
今时今日下,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当、违规使用引起的。
而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中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对食品添加剂都实行着严格的审批制度。
目前,中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700多种,美国有2500余种。
凡是已被批准使用的,其安全性绝对没问题。
往往是一些非法添加物混淆着人们的视线,如曾经发生过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吊白块事件”与“瘦肉精事件”等,都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这些都是由国家严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引起的,与正常的食品添加剂并不相关。
食品添加剂的警戒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摄入一种无健康危害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
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升/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也就是说一个体重40公斤的人,一天最大摄入糖精钠的允许值为200毫克。
这都是成人的规定摄入量,儿童的摄入量相对于成人而言应该更小。
日日相见的防腐剂日常生活中,从调味品中的酱油、果酱,到各类糕点、饮料,及各种加工食物、包装食物中都少不了添加防腐剂。
防腐剂可以防止食物变质,有时也可以防止食物中毒之类问题的产生。
这些无疑是有益于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
但防腐剂都是由人工合成的,使用不当会产生一定副作用,长期过量摄入绝对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如摄入过多的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肚痛、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脏、肾脏造成严重危害,更会增加癌症的罹患率。
色素也有毒?色素并非非法添加物,在食品中添加色素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红曲色素来制造红酒。
但不久前爆发的“苏丹红事件”,其恶劣的影响使人们对原本名声就不太好的色素更加产生了怀疑。
当然,苏丹红其实是一种工业染料,而非可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只要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和标准内使用,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总是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逐利润而过量添加色素。
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避免购买过分鲜艳的食品,切记不要被那艳丽的外衣所迷惑。
请注意,我国严正规定: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
食品包装名词解释超市里最多的是包装食品,学会正确解读包装上的种种标识,是规避超市食物陷阱的重要手段。
——TM与R“TM”是英文“trade mark”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商标”。
而另一种常见标志“R”是英文“registe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注册商标”。
在一个商标还未成为注册商标的时候,标注“TM”就可以享有商标专用权,避免它所标注的图形或文字被别人申请成为注册商标。
当商标注册最终成功后,就可以标注“R”,成为真正的“注册商标”。
——生产日期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如果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方式,应注明具体的标注位置,不得以“见外包装”等词语模糊带过。
——产品标准号是用来标明产品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代号和顺序号。
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产品上一定要有产品标准号才能进入市场。
——质量安全标志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质量安全”的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
标志中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
我国法律规定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出厂前必须在其包装或标识上加印(贴)QS标志,没有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
——条形码条形码也称为线条码和条码,是一种通用的商品包装标签,可以说是商品的身份证。
通过它可反映出许多信息,在商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和检查沟通信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一个条码都分为三部分: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
中式快餐,小心餐具不同档次的饭店,供应着花式繁多的中式快餐。
选择吃中式快餐之前,你似乎不大容易考证食物本身。
除了从饭店内、外部的环境卫生做必要的判断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式快餐所使用的餐具。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切莫轻视小小的一次性筷子和碗碟。
泡沫餐盒小心黑心快餐盒:泡沫餐盒的“回收再利用”可为商家节约很多成本,一些餐盒制作商从废品收购站中回收餐盒再次投入生产,变成新的餐盒再次卖给饭店,一不小心就可能把传染病吃进肚中。
国家要求泡沫餐盒必须使用可降解的材料。
餐巾纸小心黑心纸巾:一些酒店提供的湿纸巾有不法份子将其回收;有的黑心商家提供的所谓袋装湿巾却是在卫生条件极差的小厂里用手工包装的,根本没有进行消毒过;好的餐巾纸应该是没有纸屑不易揉碎的,颜色均匀自然,不会过于白净。
一次性筷子小心黑心筷子:一次性筷子最有可能被再次包装反复使用,而包装筷子的塑料袋也并不安全卫生,非常容易与筷子之间相互污染。
塑料杯小心黑心杯:有些塑料杯是用医疗垃圾(如被废弃的一次性针管、输液器)为原料生产的,其中可能残留着致癌的化学物质;因为原材料差,杯子难以成型,一些不法厂家在制作时加入石膏粉、碳酸钙等以帮助成型,再加入荧光增白剂,增加透明度。
应选择透明无杂质的塑料杯,不要选择发白有杂质的。
如何辨别真假进口水果?1.选购进口水果时,一定要在正规的水果市场上购买。
必要时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商出示检验检疫合格证。
2.进口水果的包装箱上须用中英文注明水果的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
3.进口水果的中英文标签印通常易贴难撕,而假洋水果的标签很容易被撕下,并且通常标签上印的是全中文或是汉语拼音加英文。
4.除了看包装和标签外,观外表、闻气味也是必不可少的鉴别方法。
“%%%美容”过的假“洋”水果并不是颗粒越大、外观越漂亮的水果品质就越好,有些水果过于肥大很可能是注射了膨化剂,外表毫无瑕疵的水果有时反而是喷洒大量农药的后果;还有些黑心商贩通过硫磺烟熏、添加色素等方法给水果“美容”,使劣质水果摇身变成表面光鲜的高价水果。
反季节水果真正的反季水果是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人为的制造小环境、小气候条件,营造一定的湿度、温度、土壤条件种植,使水果在没有了季节和地域的界限下生长成熟。
例如,通过温室大棚种植,西瓜也可以在冬天上市。
需要小心辨别的是用化学药剂催熟的、反季节或提前上市的部分黑心水果。
催熟水果在未成熟的果实上喷洒大量化学药剂或注射激素来加速水果成熟,是很多黑心果农惯用的伎俩。
最常用的催熟剂是乙烯利。
药剂催熟的水果虽然看上去光鲜,但果味很淡;化学药剂对人体伤害很大。
健康危害长期食用含有过量农药和其它化学添加剂的水果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诱发各种疾病;尤其是孕妇和儿童食用后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出现大头婴儿、儿童性早熟等现象。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移动生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 使目标生物出现原物种不具备的新特征。
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如何分类?根据原料的来源可以把转基因食品分为:动物源转基因食品、植物源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源转基因食品。
按照转基因食品的功能又可以分为:增产型、控熟型、高营养型、保健型、新品种型和加工型。
这也说明了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商业化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消费的许多方面。
转基因食品的优势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更有目的、更经济地转移到目标生物上去,从而使转基因生物获得人们所期望的更多更好的特性。
例如,将北极鱼体内具有防冻作用的基因提取出来,再植入蕃茄之内,就产生了新品种的耐寒蕃茄。
因此,转基因生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抵御干旱和严寒,产量高,减少农药使用,营养更丰富。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的研究方面成绩突出。
然而,真正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转基因品种却并不很多,国内专家声称,真正能够被百姓吃到嘴里的国产转基因食品只有甜椒(一种柿子椒)和延熟西红柿两个品种。
不过,我国已批准大豆、玉米、土豆、油菜等18种进口转基因原料,多被用于饲料生产、提炼食用油和制药上。
另外,市场上一些进口食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转基因成分。
转基因食用油目前,国内油脂企业多采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为原料,造成市场上转基因大豆油占90%以上。
一些知名品牌的植物油厂家都有按国家规定在外包装上对“转基因原料”作了明确的标示。
不放心转基因食用油的消费者也可以选购压榨花生油、橄榄油、茶树油、葵花子油等非转基因食用油。
一些品牌的玉米油、菜籽油还特意打出了“非转基因”的标示。
不必过分担心转基因食品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存在争议,但人们没有必要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毕竟转基因技术在全球推广近十年来,并未发现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案例。
专家表示,目前通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
消费者在购买转基因食品时,应注意是否贴有清晰的“GM FOOD(转基因食品)"标识。
儿童慎食转基因食品虽然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实例可以直接证明转基因产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但是,婴幼儿比成人更容易对食品敏感,而长期进食某种食品,会令婴儿成为食品安全的高风险群体。
所以,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婴儿食品更应该接受严格的审查。
错误的食材加工淘米过度损营养淘米次数越多,营养素损失也越多。
通常第一次的淘米水呈混浊的乳白色,其中除了灰尘和杂质,谷物中的维生素B1、B2也会少量损失,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会溶解于水中。
所以,一般用清水淘洗两遍即可,清洗过程中不要使劲揉搓,使富含营养的胚芽脱落。
蔬菜先洗后切还是切后再洗?先洗后切,比切后再洗更能保留蔬菜的营养价值。
以绿叶蔬菜为例,先洗后切的维生素C仅损失1%;而刀切后,蔬菜的组织受到破坏,再用水冲洗,维生素C会损失10%以上。
如果切后放入清水中浸泡,维生素将损失更多。
蔬菜切法有讲究菜不宜切得太碎,切得越细,营养成分就破坏得越多。
有些蔬菜会与铁发生氧化作用而变黑,许多营养元素遭到破坏,所以不宜用铁刀切,如丝瓜、山药等。
别用热水解冻肉类当肉类浸泡在热水中的时候,其中的肌溶蛋白极易溶于热水,肌溶蛋白里含有机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盐等各种营养成分被浸出从而流失掉,大大降低肉的营养和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