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习题及答案)

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习题及答案)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一、单选题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AA.I(v +mx+△v)=II(c+△c)B.I(v+m)=II cC.II(c+m-mx)>I(v+mx)D.I(c+v+m)=II c+I c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B.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相对过剩C.产品供过于求的危机D.资金不足的危机4.经济危机的根源是:BA.“有效需求”不足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产销脱节D.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失调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A.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绝对过剩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7.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BA.萧条B.危机C.复苏D.高涨二、多选题1.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ABA.生产资料B.消费资料C.发展资料D.享受资料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CA.I(v+m)<II cB.I(v+m)>II cC.II(c+m-mx)>I(v+mx)D.II(c+v)>I(v+m)3.在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公式I(v+m)=II c中,其中的II c:ACA.其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B.其实物形式是生产资料C.是与第I部类交换实现的D.是与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A.I(v+m)=II cB.I(c+v+m)=I c+II cC.II(c+v+m)=I(v+m)+II(v+m)D.II(v+m)=I c5.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阐述了反映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是:ABCDA.关于剩余产品是积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B.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C.关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D.关于在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6.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ABCA.生产上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B.补偿预付可变资本价值vC.剩余产品价值mD.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G7.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部分的交换关系是:ABCA.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B.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D.I(c+v)与II(c+v)的交换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其作用是:ACDA.促进生产的盲目扩大B.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C.再生产比例的失调D.周期性经济危机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ABCDA.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C.生产与流通之间的矛盾D.商品的出卖与商品的购买之间的矛盾10.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促使:ABA.生产和消费不平衡加剧B.生产相对过剩越来越严重C.工人就业人数增加D.生产和消费趋于协调11.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带来的后果是:ABCDA.加快资本集中B.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C.大量工人失业D.促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有力地表明了:ABD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适合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三、名词解释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3.社会总资本运动4.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5.经济危机四、分析判断1.既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因此,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发展。

2. 个别资本的循环运动与社会资本的循环运动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群众消费不足。

4.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出现经济危机,是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绝对地超过了社会实际需要。

五、问题解答1.怎样理解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2.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3.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原因?六、计算题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预付资本情况是:I24000c+3000v,II6000c+1500v。

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都是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是100%。

求当年两大部类产品价值各是多少?习题答案(第6章)一、单选题1.A2.A3.B4.B5.A6.D7.B二、多选题1.AB2.BC3.AC4.ABC5.ABCD6.ABC7.ABC8.ABCD9.AB 10.AB 11.ABCD 12.ABD三、名词解释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其基本特点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没有资本积累。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其基本特点是资本家把部分剩余价值积累起来,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

3.社会总资本运动是指整个社会所有个别资本互相交错的循环运动。

它包括资本流通和一般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W—{G—W…P…W{g—w4.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是指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提高,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后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5.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较显得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四、分析判断1.既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因此,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发展。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客观规律。

但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并受它的制约。

因为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所需追加的消费资料,必须有消费资料生产部门来提供,否则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买不到必要的生活资料,就会影响本部类的发展。

②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为消费资料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如果消费资料生产不能相应扩大,生产资料部门迅速增加的产品就会找不到市场,所以,生产资料生产是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发展的,它只能在社会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

2.个别资本的循环运动与社会资本的循环运动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这种观点正确。

因为:(1)个别资本运动与社会资本运动的共同点是:运动内容部分相同,都是包含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耗费;运动形式相同,都是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完成各自的循环;运动过程相同,都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运动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价值增值。

(2)两者的区别是:①运动所包括的消费内容不同。

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生活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还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

②运动所包括的流通内容不同。

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资本流通,又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③运动所包括的补偿途径不同。

个别资本运动的价值补偿只限于本企业内部的产品来实现,而实物补偿则要借助于外部其他企业的产品来实现;社会资本运动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只能从它本身的产品中实现。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群众消费不足。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劳动群众的消费不足是阶级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前,它并没有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的消费不足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时,才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出现经济危机,是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绝对地超过了社会实际需要。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但不是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当这两对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爆发经济危机。

所以,经济危机的爆发并不意味着物质资料生产绝对超过了社会的需求,而是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五、问题解答1.怎样理解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

其特点是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积累起来,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

资本积累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为了保证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首先具备下述前提条件:①要有多余的生产资料可供追加,即第I部类产品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的总和,用公式表示:I(c+v+m)>I c+II c。

只有在此条件下,两大部类才有可能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能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以实现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

②要有多余的消费资料可供追加,即第II部类产品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部分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II(c+v+m)>I(v+mx)+II(v+mx)。

以此为条件;两大部类才有可能追加更多的劳动力来实现扩大再生产。

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具备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第I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和追加不变资本之和,用公式表示:I(v+△v+mx)=II(c+△c)。

如果把两大部类内部各自补偿的关系考虑在内,从上述基本实现条件公式中就能引申出下面两个公式:I(c+v+m)=I(c+△c)+II(c+△c)II(c+v+m)=I(v+△v+mx)+II(v+△v+mx)这两个派生公式表明了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第I部类和第II部类应该分别保持相应的生产规模,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

这些实现条件既不能大于、也不能小于、只能是相等,否则就会出现比例失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