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点符号知识综合复习

标点符号知识综合复习


2)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 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 4,用在动词和宾语之间,但宾语一般是由较 长、较复杂的词组来充当。 如:(1)他每天都向老太太请示:我可以 去吗?什么时候去呢? (2)革命实践证明:解放十七年以来, 文化教育工作是取得很大成绩的。 5,用在解释性的分句前 (1)原来的鲁镇是个僻静的地方,还有 些古风:不上一更便关门睡觉。
如,毛泽东同志说:主动权“是要有意识争 取的东西,不是现成的东西”。
3)引文末尾如是问号或是叹号,不管是直 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要放在引号里。 如,1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反复吟咏了好几遍。 4在老张的“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 们这支不大的队伍,便冒着雨出发了。 (4)转述别人的话不能用引号 如,1他说:“今天晚上厂里有事,他要晚点 回来,让我不要等他吃饭。”(强加引号错) 2他一再向领导表示:他是多么希望恢复健 康,早日投入战斗。
2,如果是分句组间的并列,不管内部 如何分句间都用分号。
如:(1)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 花白胡子。《孔乙已》 (2)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地 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 个不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 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出以打 柴为生,比她大十岁:大家所知道 的就这一点。
如:他爷爷是科学院院士,父亲是高级工 程师,母亲是教授,他自己是博士:这是 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可是他决心要下海了。 (向前管到句首) 8,转述语不能用冒号领起 如:她说:“她今晚厂里有事,不回家吃饭 了。” 9,有提顿作用的词语后一般用冒号 如,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 火药、印刷术。
二,反问句的句尾加问号
如:(1)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可爱吗? (2)难道你现在还不了解我吗? 三,设问句的句尾用问号 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是;是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 中来的。 四,选择问的句号放在句尾,中间用逗号 如: 1,这是临阵的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如,这样的事情难道还让它“流芳” 百世吗? 1.特定称谓或专用名词,需加引号 如,“左联”“五四” 1.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要 用引号 如,“三· 八”节、“一二· 九”运动 。 1.象声词、音译词要加引号 2.文章中的简称要用引号
注意事项:(1)直接引用,即独立而完整 的引用,用双引号,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内。 间接引用,即引文是作者的话里的话的一 部分或一个成分,要加双引号,但句末标点 放在引号外,但问号和叹号为句末标点时, 必需放在引号内,如无停顿则无需加任何 标点。 (2)冒号后是作者的话,紧接着才是引文, 这时引文末尾的点号放在引号外。
标点符号知识综合复习
总论
常见标点符号共16种,分标号和点号 两种。 标号 9 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 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 名号,着重号;点号7种,即:问号, 句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具体用法讲解
一 句号
(一)陈述完了之后的停顿。 如: 1,现在还早,他正在休息呢。 2,他在街上走,人也看他,然而不说什么 话,阿Q当初很不快,后不便很不平。他近 来很容易闹脾气了。 (陈述句的语调是平的) (二)语气较弱的祈使句,句尾加句号
八引号
(一),文中的引文用引号 1.原样照引(1,直接引用;2,间接引用)
如(1)佛莱思节夫……对路瓦栽夫人说: “挑吧,亲爱的。”
如(2)每次想起 “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 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 欠下悠久的文化遗产一笔债似的。 (注;直接引用,引文独立出现,引文前加 冒号、引号,句尾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如例1 .直接引用,如说话人的姓名出现在中间,后 面的引文前应加逗号,如“哦,哦,”他看定 了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间接引用,如有停顿句未点号放在引号外, 如无停顿则不用加标点,如例2。引文里面
七,逗号
1.陈述句的内部,如有较小的停顿则用逗号。 2.后置的定语、状语及作补语的并列成分之间 不能用顿号,要用逗号。 如,(1)房后的河边上有许多好看的石子 红的,黄的,蓝的,粉的。(后置定语) (2)许多外国的朋友来桂林游览,从伦敦, 从巴黎,从纽约。(后置状语) (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并列补语 )
五,有委婉语气的句子,虽非疑问, 有时也可用问号,如:“好不 好”“行不等。
•如:1,你来一下好不好? •2,你快点走行不行? •3,请你挪一下凳子好吗?
六,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尾,中间用逗号。 •如:1怎么了,你? •2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3你同意吗,老师? •4“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 肃地说。(1993全国高考试题)
3,非并列关系的复句,如内部已用了逗 号,大的停顿处(无呼应的关联词)又不 能用句号的,则用分号。 如:(1),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 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除 外。 (2), 经主管部门批准,平价商场可经 营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调味品、袋装 小食品------多类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品; 但医药品人得在平价商场出售。
3,并列短语作谓语,并列成份中间应用逗号 而不能用顿号。 如,(1)你要不断地识字,进步,生产。 《荷花淀》 (2)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 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 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年高考试题) (3),圈圈的白光围住了金山寺,金山寺依 旧黄墙高耸,葛藤缠绕,暮鸦飞翔。 4,主语后可用逗号,但有三个条件。 (1)主语较长需要停顿。
二 问号 一,用于问句的末尾,但必须有疑问语 气,需要对方给予明确的回答。 如:(1),坐火车去吗?坐火车去。船呢? 我们先坐船。 (2)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 继续深造有重要的影响。 (例一中有问有答,如改成“坐火车去吗, 你怎么说没法去呢! ”则此句中的逗号则不 能用问号;再如:我是这么想的,可不知他 的意思怎样。 此句中的句号同样不能用问 号。例2中的问号同样没有疑问语气,不能 用问号,应用逗号。)
4,单句的并列成分间不能用分号。 5,多重复句,并列关系如不是第一层 则不能用分号,应用逗号。 如:因学校管理不善,学生经常迟到; 自行车乱放;教室门窗损坏严重。(此 为复句,第一层在“学生”前,因果关 系,故后面的分句虽为并列关系但所加 分号仍是错的,应为逗号)
6,两重以上的复句,如第一层是并列关系, 且无关联词语表示,则必用分号。 如:掌柜的是一付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生 气,叫人活泼不得;只有孔已已到店,才可 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 的远山。(三与四间不能用顿号) (2)她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三四中 间不能用顿号) (3)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 表哥、表妹、同学……(十七八中间的顿号, 应省去)(上海高考试题)
(注:以上多是表约数的数字,但如果数字 是表确数的,中间就应加顿号, 如;这部戏剧在第三、四幕之间加一个楔子。 三与四之间就应加顿号)
四, 顿 号
1,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短语间的停顿。 如:(1)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 教育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亚马逊河、泥罗河、密西比河 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并列词语间停顿较长,则不能用顿号, 而应用逗号。 如:(1)不论是写景状物,说理叙事, 恰当地运用成语都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 直角的四边形。
还有引文,应用冒号然后用单引号。)
2,句中的成语、颜语、俗语,可加可不加引 号。 3,对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对重要的,特 定的词语,一般要用引号。 如,(1)“芦柴棒”急着要将一大锅水烧滚 (特定用语) (2)在这个茶馆里,有人在“发表”着惊人 “消息”——其实这只可称为“猜想”或“议 (强调) 4,讽刺和反语加引号
•2,倒置感叹句,叹号放在句尾,中间用逗号。
如:1,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2,歌唱吧,为迎接这光辉的胜利 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句尾用叹号。
如:1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2 你给我出去! 3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 我就叫他滚!”《装在套子里的人》 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句尾用叹号。
五,分号
1,用在复句的中间,有两个条件
( 1)第一层是并列关系,(2)分句的 内部已出现了逗号 如:(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2)这种作风,拿来律已则害了自己; 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 则害了革命。 (3)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 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3,并列词语间如用了连词的如“和、跟、同” 等,则不再用顿号。
4,并列词语的内部,还有并列且已用 了顿号的,大的并列项之间不能用顿号, 而应用逗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 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到了 新水平。
5,并列词语间,如无停顿不能用顿号。
如:(1)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
如,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大禹, 不就是人民的智慧和精神的化身吗! (2)主语需要强调。 如,他,是我们的班长。 北京,中国人民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如,这个山区呀,矿产就是丰富。
5,主谓短语作谓语、宾语,如有停顿则应该 用逗号。 如,(1)这样的奇迹,我还从来没有见过。 (2)我们高兴地看到,新中国的儿童在毛泽 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如:1我那里比得上她呀! 2这样的人不法办,难道还有天理吗! 3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5,语气强烈的非主谓句,句尾用叹号。 如:1啊!这不是我20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吗? 2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6,应答词、象声词的后面,如有强烈的感情也 可以加叹号。 如:1哎!我来了。 2乒、乒!就是两枪。 3笑声在整个屋子里响着:“哈哈哈!” 《装在套子里的人》
•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句虽然有疑 问格式但在句中作主语,无疑问语气,所以 后面不能加问号,问号应放在句尾,“同志 们”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