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
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
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作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创造活动,无“文”则不能“作”。

这“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
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认识是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真实体现。

作为作文的教学也就成了一
项开掘人的情感空间和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要在这个工程中让学生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创
造出新的成果,写出内容有新意的作文。

那么,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呢?
首先,用生活丰富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
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源,也是作文之源。

老舍以他的生活成就了《家》《春》《秋》。

高尔基以他的生活,诞生了自
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三部曲。

由此可见,生活材料是写作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感受,以激发他们对
大自然、对祖国的激情,发现新的题材,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到自然
保护区、工厂等地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视野,为他
们写作提供丰富的、形象的、真切感受的写作材料。

其次,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

生活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生活材料两种。

间接生活材料是指报刊书籍、影视作品、时尚流行音乐、民族古典乐曲等各类材料,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根本不读
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

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作文的基础。

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阅读课文。


师要“少讲、精炼、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
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千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二是阅读报刊。

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

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而且要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互相
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质颖,互相评点。

再次,灵活的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

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法,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可以在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辩论会,知识抢答赛活动,提高学
生的语文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
剪报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后,用激励的赏识评讲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上认为“自我认定”对于一个人的
成长极为重大。

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往往容易塑造较为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相反
则容易自卑。

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习作必须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写作信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
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写好每篇作文。

通常情况下,作文的评讲包括两个过程,即评改
与讲评。

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每个学生为基准,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除了肯定他们的长处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差一点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肯定他们,哪怕是细小的长处,让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
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讲话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
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
和意见存在。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生活是宽广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从创新的角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这样写出
来的文章才会更动感人。

④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