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火柴粘贴画》教师指导方案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张爽【活动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更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而且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实现。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主阵地。
为此,我开设了百变火柴棒这一兴趣活动,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丰富我们的生活,锻炼我们动手动脑能力。
本课采用“火柴粘贴画”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说十分适合,可以就地取材,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节约环保、热爱生活、展开联想等能力。
火柴粘贴画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画种。
它利用火柴色彩鲜艳、造型感强的特点,它可以制作出具有很强个性的特点。
装饰我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儿童的审美观念。
火柴粘贴画讲究的是不同色彩、不同粗细的火柴、不同的搭配组合,既要突出主体,又要富于变化。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火柴粘贴画这种动手能力极强的活动,已经能够通过欣赏及模仿,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
三年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比二年级学生也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运用观察、分析等手段发现问题,但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能灵活的运用。
他们更多是关注于自己或自己小组的作品上,对于其他小组或他人的作品只是抱以看热闹的态度,即他们更习惯于纵向比较,而忽视了横向比较。
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指导学生运用横向比较、对比的手段,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本次活动对于横向比较的运用是多元化的,并能有效解决同一主题下各小组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会运用横向比较,并同纵向比较结合解决小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学会并掌握火柴粘贴的技巧。
于是,以《美丽的火柴粘贴画》为主题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主题】:美丽的火柴粘贴画【活动课型】:班本课【实施年级】:小学三年级【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制作火柴粘贴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学生能在亲身体验活动中遇到问题,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体会到在小组中所起到的作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教法】:教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师只是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在活动中适时进行调控。
学法:以个人,小组活动方式为主,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体验分享,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活动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活动评价表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画一幅简笔画,尽量画得足够大足够简单。
根据画面的要求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色彩的火柴头、水彩笔、胶水、双面胶、小木棍或牙签、剪刀、工具盒。
【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1、活动图片:2、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很好,摆放得非常整齐,那么大家知道老师让同学们准备这些火柴做什么呢?板书:火柴粘贴画。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节约,我们前一段时间确立了活动主题,对火柴进行了收集以及对工具盒的准备,利用废旧火柴做火柴粘贴画。
同学们在收集火柴的过程中,发现火柴有哪些特点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火柴。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就利用火柴的粗细,色彩鲜艳等特点,做火柴粘贴画。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课前对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火柴的特点,以及对制作火柴粘贴画需要的材料加深印象。
工具盒的准备是通过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废旧广告纸进行折叠成工具盒进行再次利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交流阶段1、观看幻灯片火柴画,欣赏同学们做的画,了解制作过程。
说一说,观看后的感受;同学们看到的火柴粘贴画中火柴用到了哪些表现方法?然后具体分析三幅图指导同学们学习火柴的表现方法。
除了这些方法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呢?同学们很聪明,贴火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根据图案的形状进行创新。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幻灯片,激发学生活动参与的欲望,带着发现问题欣赏同学们制作的活动场面。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动脑能力。
2、讨论美丽粘贴画的制作步骤:先用铅笔在白色卡纸上画出画的轮廓。
用双面胶或棉签粘胶水涂在所画的画的轮廓线上。
用自己的喜欢的火柴,按照原先所画的轮廓贴出来。
最后用自己所喜欢的火柴,按照画的内容贴画。
3、观看老师的制作过程。
多媒体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制作过程,多媒体进一步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加深制作步骤,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同学。
教师强调在撕双面胶的时候,要依次撕开,不能一次全部撕掉,边撕边贴。
这样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避免盲目地制作,少走弯路。
师:同学们,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创作我们的火柴粘贴画。
4、出示制作要求:(1)用各种方法表现造型。
(2)粘贴时要耐心细致。
(3)注意火柴的颜色搭配。
(4)要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5)注意将不用的废纸、火柴收集起来,保护好环境。
(6)整理画面,收拾桌面。
5、小组讨论分工(1)四人小组讨论,我们要制作一幅粘贴画,怎样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呢?(2)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请你举手,大家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活动时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有的同学不参与小组活动,每次都在一边看,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都能起到小组的带头作用,把任务分给每一个组员,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本小组的活动中去,能力强的同学就把有难度的任务分给他,能力弱的同学就分给他简单的任务。
合理分工,一起合作。
小组间相互帮助,就像我们解决问题时一样,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要有善学好问的精神。
三、实施阶段学生开始制作。
(播放音乐)【设计意图】:优雅的音乐舒缓动听,创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学生能够在环境中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
四、交流阶段1、完成的个人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2、同学在活动结束后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师:主要介绍一下本组作品精彩的创意、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你们小组的作品。
3、活动成果展示。
师:你们真会观察生活,能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做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真棒!【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完成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活动总结】:1、评选“优胜作品”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展示的之间的风采,你们是一群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究的孩子,请同学们客观地评选出你眼中的“优胜作品”。
(填写评价表)2、你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共同经历了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的过程,一路走到现在,面对着我们取得的成绩,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说感受。
3、在本次活动中你收获了什么?(生畅所欲言)4、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师:同学们创作的火柴粘贴画,色彩搭配鲜艳、合理、平铺均匀、图案界面清晰、画面生动、有立体感。
同学们用自己一双双灵巧的手创作了一幅幅美丽的火柴粘贴画,板书:美丽的。
在我们这次班本活动将划上圆满句号的时候,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在我们的活动过程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在活动中,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提高了,成长了。
所以,这节课不是结束,这仅仅是我们活动的开始,让我们再次学习,创造美好的生活。
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虽然是第一次做火柴粘贴画,但是我们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了它,大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合作精神,你们是多么了不起啊!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设计意图】: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与反思,成为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教师此时完成板书,补充“美丽的”,目的在于给予学生劳动创作成果的一个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课后创作的欲望,调动学生乐于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活动总结】: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这节课掌握了用火柴粘贴的技巧,学会了火柴粘贴画的创作,课后同学们可以创作一幅更精美的图画装点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勇于发现,我们将会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将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活动反思】:班本课《美丽的火柴粘贴画》活动过程阶段,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指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进一步完善小组作品的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一些火柴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环保意识;有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兴趣。
以下谈谈我在《火柴粘贴画》教学中的反思。
一、发现兴趣、培养兴趣通过开展《美丽的火柴粘贴画》班本课,能使每一个学生尝试自己的禀赋和能力。
所谓“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够成熟,特别需要实践,并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去发展爱好,稳定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奠定基础。
二、形象直观,激趣学习在《美丽的火柴粘贴画》活动中,学生设想了火柴粘贴画的步骤之后,我再利用多媒体讲解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学生边看边听讲解,很快就了解了制作方法,使同学们更加直观的学习粘贴画的制作方法,这时候有的学生表示出疑问,使用什么黏合剂粘贴效果最好呢?新的兴趣又再次产生了,我再利用这种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此时的同学们都开动起自己的脑筋,各自发表自己的“高见”,通过实践,最后终于发现使用双面胶粘贴效果最好。
通过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从而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为今后养成自主学习的态度作了铺垫。
三、赏析品评,强化学习效果班本课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师应善于发掘、运用,让学生在欣赏、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在课堂上,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时,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领略到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魅力。
同时,也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且让大家欣赏、品评。
学生在欣赏美、评析美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创造才能得以发展。
学生在进行自我总结的时候说出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现在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们相信下一节课我们一定会做出成功的作品!”,这更好的说明了学生能正确的对待自己作品的不成功。
四、劳技与学科融合,提高综合能力。
班本实践《美丽的火柴粘贴画》劳技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课上所学知识,先作简笔画,然后给作品装饰等尽可能做到使自己的作品接近完美,班本实践课与美术课结合起来;每做一幅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要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自己的作品,这样班本实践课又与语文课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