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雁荡山赋第五十二段赏析【南宋】薛季宣骈体文

雁荡山赋第五十二段赏析【南宋】薛季宣骈体文


THANK YOU!
• ——选自 宋·沈括《雁荡山》 • 南宋永嘉薛季宣《雁荡山赋》有“亭白箬而下道”句记白箬岭。“今斤竹涧,谢公岭具在,不
得言谢所未至,特未睹其邃尔。”此句大意是:地名留存到南宋,可以证明谢灵运来过,他只 是没有看到北雁深处的风景罢了。 • 雁山五珍”,在明乐清进士朱谏编纂的《雁山志》中已有记载。清嘉庆年间的《增补事类统编》 卷二十《地舆部·温州府》:“明朱谏居雁山,尝曰:岂以五斗,易我五珍?五珍谓龙湫茶、 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香鱼也。”冯时可《雨航杂录》:“雁山五珍,谓龙湫茶、观音竹、 金星草、山乐官、香鱼是也。”清乾隆年间施元孚《雁山志》另列“雁山五珍”:“一为山乐 官,系鸟类,能效人言。二为石蟹,系山中水质结成,形似蟹,研粉能活目疾。三为茶叶,以 龙湫、兜率洞所产者最为名贵。四为金香鱼,色金黄而香味鲜美,产石门潭为上品。五为肺形 草,一名人字草,叶背有纹如人字形,能冶肺病。”用石蟹、肺形草代替观音竹、金星草。34~1173年),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 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 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 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 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 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 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 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作品赏析
•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 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唐僧 贯休为 《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 下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 雁荡; 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又有经行峡、宴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谢灵运为永嘉 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宋代,薛季宣作《雁荡山赋》,记述了雁荡山的峰岩洞瀑等景色。明代,释永升首编《雁荡山》 一卷,开创志写作的先河。元代,诗人李孝光的《雁荡十记》可作雁荡小史来阅读。 • 宋代,薛季宣作《雁荡山赋》,记述了雁荡山的峰岩洞瀑等景色。明代,释永升首编《雁荡山》 一卷,开创志写作的先河。元代,诗人李孝光的《雁荡十记》可作雁荡小史来阅读。 • 山乐官,“雁山五珍”之一。雁荡山素称“鸟山”,鸟山多鸟,列名“五珍”的鸟,只有山乐 官一种。山乐官,简称山乐、乐官,形状似金雀,羽毛色黄或黄褐,群栖而生。群鸣声非常悠 扬,宛如箫管作乐,故而得名。古籍多有记载雁荡山乐官。最早的是南宋温州学者薛季宣在 《雁荡山赋》中写道:“乐官群处而和声,山羊历险而纯素。”记述了雁荡山有乐官、山羊等。 南宋乐清知县袁采《雁荡山记》载:“有一种群鸣而声相抑扬,谓之山乐官。”明朱谏《雁山 志》载:“形似金雀,群鸣而声相抑扬,如作乐音,土人谓之山乐官。”
引仙簪而峩首,裛熏炉之袅香。前眺诸峯,崒焉亭直, 揖双人而问道,届凌云而一息。
……………………………………………………… ………………………………………………………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南朝时期,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代时期,西域高僧诺讵那 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其人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 普明寺,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三年,神宗熙宁元年赐额。南宋孝宗隆兴初,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 宣入雁荡,作《雁荡山赋》,其曰:“指普明而回御,探龙窟于飞泉,勒马鞍而东之,望奇峯之 隐天。”明代,寺已废;虽寺已废,但明代文学家陆深在其《雁山图记》中仍有记载:“西内谷 有寺七:曰能仁、罗汉、飞泉、普明、天柱、华严、瑞鹿。”
国学 骈体文
雁荡山赋
第五十二段
南宋 薛季宣
作品赏析
• 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境内,是一座神奇而古老的名山,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因“冈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山植根于东海,山水形胜,素 有“天下奇秀”、“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赞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 隆兴元年(1163年),薛季宣游雁荡山,作《雁山赋》二千八百余言,详密古雅,行于世。 • 雁荡山的开发,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唐末,僧人贯休有“雁荡经行云漠漠”之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