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方程例2、例3教学设计

解方程例2、例3教学设计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P68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2、7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学生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索解方程的方法,为后面用方程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上述简单方程解法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不同之处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究形如ax=b的解法和a-x=b的方程的解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

养成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养成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学习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学习习惯。

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会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

教学难点:
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猜想验证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解方程)。

(4)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解下列方程:
X+12=31 x-63=36
提问:你能结合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说说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生:解方程的步骤及格式:
(1)先写“解:”。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

(注意:“=”要对齐)(3)求出X的值(注意:例如X=6 后面不带单位,因为它是一个数值。


(4)检验。

二、情境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解方程。

三|、自学辅导:
(一)出示教材第68页例3
1.明确要求:观察信息,看信息都提供了那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

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

根据汇报板书: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
方程左边=20-x 20-x+x=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9+x -9=20-9
x =ll
3.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求出解后要检验。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2、7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1)例2:例3:3x =18 20 - x =9 3x ÷3=18÷3 20- x + x =9+x x=6 20=9+x 9+x =20 9+x -9=20-9 x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