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二、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答: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写出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3、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诗的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绝不投降、取义成仁的节操和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感,显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气。

二、《别云间》夏完淳【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4、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二、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答: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4、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答: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

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表达了诗人亡国之痛,壮志未酬的悲愤,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原曲】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年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情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主题思想】表达了他对历史兴衰更迭的感叹,咏怀,和对无论统治阶级如何改变,百姓总是受苦,表现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不满!【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2、《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

二、简答题:1、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曲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2、《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二、简答题:1、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答:当年骊山上供帝王们寻欢作乐的华清池,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一样,已经荡然无存。

眼下,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苍的林木。

2、这首曲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当年骊山上供帝王们寻欢作乐的华清池,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一样,已经荡然无存。

眼下,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苍的林木。

3、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答:打赢了的(项羽)把输掉了的(秦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而赢了的到头来也变成了泥土,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诗人谴责讽刺的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权利而进行的残酷厮杀与夺得政权后的荒淫奢侈。

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原曲】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主题思想】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2、《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二、简答题: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朝天子·咏喇叭》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什么现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这首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2、《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二、简答题: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那些官宦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

2、《朝天子·咏喇叭》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什么现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大摆威风、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3、这首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