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轧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轧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轧课程设计说明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生产Q235 1×1450mm 板带钢指导老师:班级:姓名:目录1综述引言冷轧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进行加热,所以不存在热轧常出现的麻点和氧化铁皮等缺陷,表面质量好、光洁度高。

而且冷轧产品的尺寸精度高,产品的性能和组织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电磁性能、深冲性能等。

冷轧的定义:是再结晶下的轧制,但一般理解为使用常温轧制材料的轧制.铝冷轧分为板轧和箔轧.厚度在~以上的称为板,~以下的称为箔.欧美多采用3~6台连续式轧机作为冷轧设备冷轧优点:采用冷轧方法生产带钢优点是很多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能得到热轧方法很难得到的极薄带钢(薄达;②能使产品具有很高且范围很广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③能保证获得高精度尺寸、厚度偏差小、沿带钢的宽度及长度方面的厚度均匀,板形良好、表面光洁的各种带钢;④成本低、收效率高;⑤轧制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生产率冷轧主要工艺特点与热轧相比较,冷轧板带生产主要有三大特点:加工硬化由于加工硬化,使轧制过程中金属变形抗力增大,轧制压力提高,同时还使金属塑性将低,容易产生脆裂。

当钢种一定时,加工硬化的剧烈程度与冷轧变形程度有关。

当变形量加大使加工硬化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再继续轧制。

因此,板带材在经受一定的冷轧总变形量后,往往需要软化热处理(再结晶退火或固溶处理),使之恢复塑性,降低抗力,以利于继续轧制。

生产过程中每两次软化热处理之间所完成的冷轧工作,通常称之为一个“轧程”。

在一定轧制条件下,钢质越硬,成品越薄,所需的轧程就越多。

工艺冷却和工艺润滑冷轧过程中产生的剧烈变形热和摩擦热使轧件和轧辊温度升高,故必须采用有效的人工冷却。

轧制速度越高,压下量越大,冷却问题显得越重要。

如何合理的强化冷却成为发展现代高速冷轧机的重要课题。

冷轧采用工艺润滑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这不但有助于保证在已有的设备能力条件下实现更大的压下,而且还可使轧机能够经济可行地生产厚度更小的产品。

此外,采用有效的工艺润滑也直接对冷轧过程的发热率以及轧辊的升温起到良好的影响。

在轧制某些品种时,工艺润滑还可以起到防止金属粘辊的作用。

冷轧润滑效果的优劣是衡量工艺润滑剂的重要指标,乳化液的要求是:当以一定的流量喷到板面和辊面上时,既能有效的吸收热量,又能保证油剂以较快的速度均匀的从乳化液中离析并黏附在板面和辊面上,能形成均匀,厚度适中的油膜。

张力轧制所谓“张力轧制”就是轧件的轧制变形是在一定的前张力和后张力作用下实现的。

张力的主要作用有:1)防止带材在轧制过程中跑偏;2)使所轧带材保持平直和良好的板形;3)降低变形抗力,便于轧制更薄产品;4)可以起适当调整冷轧机主电机负荷的作用。

2 轧制现代冷轧生产有可逆式和连轧两种生产工艺,连轧生产又有常规单卷轧制和全连续轧制(即无头轧制)两种方式,全连续轧制是当代冷轧板带钢生产的最高技术形式我国冷轧板带钢的生产在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后,水平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只是一个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与钢铁强国仍有一定的距离,一些关键部位的钢材品种还主要依赖进口。

冷轧板的生产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这次采用的就是全连轧,五机架连轧,1、5是留辊轧机,2、3、4是四辊轧机。

原料和参数选择原料选择要求生产产品为Q235普碳钢 1×1550mm冷轧薄板可以不考虑宽展所以选择尺寸所以原料选择:3×1550mm Q235普碳钢润滑工作辊采用乳化液润滑:浓度为1%~3%的油和水的混合物首架轧机不润滑.末架轧机乳化油浓度为%.其他轧机乳化油浓度有3%.参数轧制参数四辊轧机系数选择第一道次摩擦系数由,其余四道次摩擦系数为.张力制度:第一道次的后张力在30~50MPa.第五道次后张力大于前张力,前张力在30~50MPa曲线加工硬化曲线x、y、z 参数曲线3轧制制度的制定辊速的计算根据秒流量相等得:BHV=bhv冷轧薄板可以不考虑宽展所以B=b 所以HV=hb第五机架的速度在18-25 m/s 取20m/s=1V5== V2= m/s压下规程计算平均压力和总压力:第一道次由热轧原料开始轧制,压下量8.0=∆h mm ,冷轧入口总压下率为0,出口总压下率为.%。

求平均总压下率ε∑:ε∑=0ε+1ε=⨯查Q215加工硬化曲线得 2.0σ=405 MPa ,≈S σ2.0σ求平均单位张力:Q =(35+90)/2 =故 S K σ15.1=75.46540515.1=⨯= MPa计算 5.158.0300=⨯=∆=h R l mm计算 477.06.2/5.1508.0/=⨯==h fl z 227..02=zC = CR=C ⨯300=⨯310-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斯通图解法)89.1708.0/6.255.0/=⨯=⨯='u h x l mm6.537/)1)((=--=x e Q K p x MPa74.1490106.537155089.1741=⨯⨯⨯='=-p l B P t第二道次入口总压下率%,出口总压下率25%。

求平均总压下率ε∑: ε∑=1ε+2ε=%查表2.0σ=548MPa ,≈S σ2.0σ 求平均单位张力:Q =(100+90)/2 =95MPa故 S K σ15.1=2.63054815.1=⨯= MPa计算 845.1255.0300=⨯=∆=h R l mm计算 334.0925.1/845.1205.0/=⨯==h ul z 11.02=z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斯通图解法)21.1505.0/925.1395.0/=⨯=⨯='u h x l mm31.656/)1)((=--=x e Q K p x t28.15471031.656155021.1542=⨯⨯⨯='=-p l B P kN第三道次入口总压下率45%,出口总压下率%。

求平均总压下率ε∑: ε∑=2ε+3ε=⨯%+⨯ 2.0σ=665 MPa ,≈Sσ2.0σ 求平均单位张力:Q =(104+100)/2 =102 MPa故 S K σ15.1=75.76466515.1=⨯= MPa计算 95.104.0300=⨯=∆=h R l mm计算 39.04.1/95.1005.0/=⨯==h ul z 153.02=z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42.1405.0/4.1515.0/=⨯=⨯='u h x l mm9.866/)1)((=--=x e Q K p x MPa6.1937109.866155042.1443=⨯⨯⨯='=-p l B P t 第四道次入口总压下率%,出口总压下率%。

求平均总压下率ε∑: ε∑=3ε+4ε=% 2.0σ=715 MPa ,≈S σ2.0σ 求平均单位张力:Q =(108+104)/2 =106 MPa 故 S K σ15.1=25.82271515.1=⨯= MPa计算 71.615.0300=⨯=∆=h R l mm计算 2846.02.1/71.605.0/=⨯==h ul z 081.02=z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7.1005.0/175.1455.0/=⨯=⨯='f h x l mm5.918/)1)((=--=x e Q K p x MPa3.1523105.91815507.1044=⨯⨯⨯='=-p l B P t第五道次入口总压下率%,出口总压下率%。

求平均总压下率ε∑:ε∑=4ε+5ε=%2.0σ=730 MPa ,≈S σ2.0σ求平均单位张力:Q =(45+408)/2 = MPa 故S K σ15.1=5.83973015.1=⨯= MPa计算 48.51.0300=⨯=∆=h R l mm计算 26.005.1/48.505.0/=⨯==h ul z 067.02=z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66.905.0/05.146.0/=⨯=⨯='f h x l mm 04.962/)1)((=--=x e Q K p x MPa 14401004.962155066.945=⨯⨯⨯='=-p l B P t每道次压下率和压下系数分配4校核轧辊直接承受轧制力和转动轧辊的传动力矩,属于消耗性零件,就轧机整体而言,轧辊安全系数最小,轧辊强度往往决定整个轧机负荷能力,因此,要对轧辊进行校核。

轧辊材质为合金锻钢,许用应力[]σ=240MPa ,许用接触应力[]σ'=2400MPa ;许用剪切应力[]τ=73 MPa ;许用接触剪应力[]τ'=730 MPa 。

轧辊各部分尺寸分别为:工作辊:辊身直径D=600mm ,辊身长度gl =1700mm ,压下螺丝中心距gL =1980mm ;辊颈直径d =280mm ,辊径长度gzl =180mm 。

支撑辊:辊身直径z D =1500mm ,辊颈d=750mm ,辊身长度z l =1700mm ,压下螺丝中心距z L =2430mm ;辊头均采用扁头万向接轴辊头。

表 校核相关参数根据五机架冷连轧机轧制力考虑,现在对第二架轧机的轧辊进行校核:工作辊校核和g z P P =gP P zg z M M 而PP P g z =+KN P P g 47.365531937053===; KNP P z 53.190045319370525352=⨯==辊身图 四辊轧机轧辊受力图如上弯矩图,工作辊在其中间部位产生最大弯矩,如上面计算:m N B L P M g g g ⋅=⎪⎭⎫ ⎝⎛-⨯=⎪⎪⎭⎫ ⎝⎛-=110098855.14980.1365470841;由于水平张力差导致的弯矩为:N T 54250155025..1104155065.1100=⨯⨯-⨯⨯=, m N B L T M g g ⋅=⎪⎭⎫ ⎝⎛-⨯=⎪⎪⎭⎫ ⎝⎛-=4.8171855.1498.12542508422;辊身中部的合成力矩为:工作辊在最大重车后的直径D=540mm ,因此辊身中部的最大弯曲应力为:MPa W M g gg 69540.01.0101.135=⨯⨯==σ<[]σ所以,工作辊辊身符合要求。

辊头由于工作辊传动,校核辊头扭转强度。

D D 105(1--=a 0~5.0(=,MPa aW M n n n 3.18318.0208.0208.033=⨯===τ所以,辊头符合轧制要求。

图工作辊辊头图辊身由上图可知,在辊身中部产生最大弯曲力矩,其大小如上面所求:支撑辊在最大重车后的直径为D=1450mm ,则辊身中部的最大弯曲应力为:MPaD M z z z 6.2445.11.035.75067891.033=⨯==σ<[]σ所以,支撑辊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