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放战争 》课件ppt 部编版3(完美版)

《解放战争 》课件ppt 部编版3(完美版)


党美 的国 军援 事助 装国 备民
美 军 在 塘 沽 登 陆 训美 练军 国教 民官 党帮 军助
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一、内战的爆发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日民族矛盾


VS


的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

的国民党的矛盾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 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 匪清剿之。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蒋介石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国际上: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黄百韬 杜聿明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黄维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历史必修1 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
• 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为430万人;共产党总兵力为120余万人,双方 兵力对比为3.5:1
• 国民党军接收了100多万侵华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大量财政、 军事援助;人民解放军除步兵武器外,只有少量刚组建的炮兵。
• 国民党统治区有3亿以上人口,并控制着全国所有大城市、主要 交通线和绝大部分工业;解放区人口只有1.3亿,极少现代工业, 而且解放区经过多年战争经济遭严重破坏,无任何外援。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 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
———《美国外交文集》
美国的主张:
建立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民主政府, 维护其在华利益。而不希望在中国
发生内战。
国内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
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 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 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 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 的损害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解放区农民为何有如此高的积极性?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 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陈毅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大 别 山
刘 邓 大 军 挺 进 大 别 山
(1947.6)
辽沈战役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防御阶段(1946、6——1947、6)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大举向 中原解放区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8月6日 延安
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 安娜·路易斯·斯特
朗的采访
“一切反动派都是 纸老虎 ”
(1946.6-1947.6)



放 战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全面进攻被粉碎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目的不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为了
反对国民党;抗日战争时期,是为了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是为了反 对国民党.
从上可知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性质 B、革命对象
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
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
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
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 ……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 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中共的主张:成立一个联合政府,
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 重庆
“毛泽东先生来 了…… 是中国的一 件大喜事。”
C C、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国内阶级关系 的变化
中华民国拉壮丁的告示
翻身农民积极参军, 支援解放战争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 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 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 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万人
决战时机已经到来
373万人
130万人
100万人
195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2、反攻阶段(1947、6——1948秋)
A、经济上,土地改革 B、军事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材料:
•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 普 遍彻底 的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 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
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 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东北:
经济:当时东北是全国产粮最多的地区, 其中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 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铁路1.4万公里, 占全国的50%以上,公路占全国的50%,另 外还有广阔的航运网,许多优良的港湾。
战略上:如控制了东北就可以使东北和华 北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并有一个兵源充足, 物资雄厚的后方,摆脱长期以来被国民党 分割包围的局面。
—《大公报》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宴会上频频举杯相互致意
蒋介石摆的真是庆功宴吗?
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人民军队和解放 区政权合法地位
1946年 重庆政协会议
结果:
通过一些有利 于人民的政协
决议
1946年,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的 政协会议上讲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