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力发电并网概要

风力发电并网概要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种类
1,交一直一交风力发电系统
在此系统中可以采用的发电机有同步发电机、笼 型异步发电机、绕线式异步发电机和永磁发电机。
2,交流励磁双馈发电机系统
3,无刷双馈风力发电系统
4,开关磁阻发电机系统
几种变速恒频方案的比较
E—t时间内叶轮吸收的风能。 Ein—t时间内通过叶轮旋转面的全部风能。 Pm—单位时间内叶轮吸收且转换的机械能,即风力机的机械输出功率
的利用风能,提高风力机的运行效率。恒速恒频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
系统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单就风力机的调节方式而言,风力发电系统又分为:定 桨距失速调节型和变桨距调节型两种。

定桨距

变桨距
定桨距风力机与变桨距风力机输出功率曲线

常用的几种风力发电类型
1.恒速恒频定桨距失速型
限制速度的方法:定桨距是指叶片被固定安装在轮毅上,其桨距 角(叶片上某一点的弦线与转子平面间的夹角)固定不变,失速型是指 桨叶翼型本身所具有的失速特性(当风速高于额定值时,气流的攻角增 大到失速条件,使桨叶的表面产生涡流,效率降低,以达到限制转速 和输出功率的目的)。 恒速恒频定桨距型的工作状态 1,待机:风速高于3m/s,但不足以将风电机组拖动到切入的 转速,此时风力机处于自由转动状态
过5~6倍额定电流的冲剂电流,一般零点几秒后即可进入稳
态。
与大电网并联时,合闸瞬间冲击电流对发电机及大电网系
统的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对小容量的电网系统,并联瞬间会 引起电网电压大幅度下跌,而影响接在同一电网上的其他电
气设备,甚至是小电网的安全
3,准同期式并网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 DFIG 风力发电系统空载运行方式结构框图 如下图 所示,并网前将 DFIG 定子侧空载,调节 DFIG 的定
1.在正半周期,让S1 一直保持导通,而让S4 交替通断。
2.在负半周期,让功率管S3 保持导通,S2 交替通断。
控制IGBT通断时序的SPWM波产生方法如下图所示。载波Uc在调制
信号波Ur的正半周为正极性的三角波,在负半周为负极性的三角波。调制 信号Ur为正弦波。在Ur 和Uc的交点时刻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
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中国风能储
量很大、分布面广,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就有约2.53亿千瓦。
c,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具有开发风力发电的巨大潜力; d,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常规的石化能源是有限的,而风能几乎是
Pw—单位时间内通过叶轮扫掠面的风能,即风力机的输入功率。
对一台实际的风力机,其捕获风能转变为机械输出功率P的表达式。
式中:P为风轮输出的功率;Cp,为风轮的功率系数;A为风轮扫掠面 积;ρ 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R为风轮半径.由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知
识可知,风力机的功率总是小于1的。
系数Cp反映了风力机吸收利用风能的效率,是一个与风速、叶轮转速、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e,建设工期短,自动化程度高。风力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具有模块
化的特点,设计和安装简单,单台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输和安装时间仅 需几个星期,可多台同时安装,互不干扰,且安装一台即可投产一台。
f , 技术逐渐成熟,发电成本降低。据欧洲风能协会2004 年统计[8],
风力发电机组单位 kW 的造价已经降到 900 欧元,单位发电成本为
5,风电场对电力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
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总方案
逆变总电路拓扑结构
逆变器主电路选用全桥式结构,逆变输出交流电经滤波后并入电网 。控制技术采用正弦脉宽调制方式(SPWM)。主电路采用全桥式逆变
,输出滤波器为 T 型结构,经滤波整形后直接并入电网,主电路如图 所
示。
主电路工作状态
采用 SPWM 调制,各功率开关管 IGBT 的控制规律:
2,发电并网:当风速继续升高,达到4m/s时,风电机组起动到某一设
定转速,此时发电机按控制程序被自动地联入电网 3,停机状态:风速进一步升高,超过风电机组安全运行的风速范围,则 达发电机脱网,执行停机动作。
从定桨距失速型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定桨距风 力发电机组在风速达到额定值以前就开始失速,到额定点时的功率系数已 经相当小了。调整桨叶的节距角,只是改变桨叶对气流的失速点。节距角 越小,气流对桨叶的失速点越高,其最大输出功率也越高。故而定桨距风 力机在不同的空气密度下需要调整桨叶的安装角度。
增长速度居于首位。下图是世界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的发展趋势图, 可以看出,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在 1999 年后上升很快,总装机容量 每年都在 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 年年底达47.317GW。
世界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的发展趋势图
与此同时,风力发电在全球总发电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在不
断增加,欧洲风能协会制定的风能发展计划中预计到 2020 年风力发电占到全球发电总量的 11.81%。风力发电 在一些风能资源利用较好的国家,如丹麦和德国,已经占 到总发电量的 10%和 5.3%。2002年,欧洲风力发电已 占总发电量的 2%。到 2002 年底,全世界并网运行的风
偏航装置的作用是在外界风向发生变化时能够使风轮对准 风向,以尽可能高效的吸取能量,为此设有偏航驱动机构以保
持机舱的方向,使桨叶的回转轴能够与风向保持一致,风向传
感器由风向标和角度电信号转换器构成。 风向标和风速仪都安 装在风力发电机机舱的尾 部,固定在风向标支架上, 引线通过支架得铁管连接
在机舱控制柜得模板上。
恒速恒频变桨距调速方式 :一是使风轮偏离主风向。 二利用气动阻力。 三是改变桨叶的桨距角(见下图)。
主动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

将定桨距失速调节型与变桨距调节型两种风力发电
机组相结合,充分吸取了被动失速和桨距调节的优点,
桨叶采用失速特性,调节系统采用变桨距调节。在低风
速时,将桨叶节距调节到可获取最大功率位置,桨距角
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31127MW, 2003 年已达到全球发
电总量的 0.49%。
3,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电力电子技术的房展和现代控制技 术的引入,人们对风力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改 进方法,将模糊控制理论,变结构控制与鲁棒控制,自适 应 PID 控制,神经网络理论等各种各样的控制理论引入了
正比于风速并保持一个恒定的最佳叶尖速比,从而使风力机
的风能利用系数Cp保持最大值不变,风力发电机组输出最大 的功率,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提高风力机的运行效率。
风力发电并网简介
风力发电网并网存在的问题
1,风力发电机并网过程对电网的冲击 2,风电场运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3,对保护装置的影响 4,风电场运行对电网频率的影响
晶闸管电路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
软并网控制系统要为三相反 并联晶闸管提供触发脉冲信号, 这些信号间存在严格的相位关系
,因此需提供一个准确的同步信
号。 其触发矩阵:Ug=TG
晶闸管用用于软并网方式的优点
晶闸管用于软并网装置的优点有:晶闸管导通压降小, 解决了器件的功率损耗和发热问题;晶闸管用于软并网装置 可消除电流浪涌冲击与峰值转矩冲击;晶闸管相当于无触点
调整优化机组功率的输出;当风力机发出的功率超过额 定功绿率后,桨叶节距主动向失速方向调节,将功率调 整在额定值以下,限制机组最大功率输出,随着风速的 不断变化,桨叶仅需要微调维持失速状态。制动刹车时 ,调节桨叶相当于气动刹车。
变速恒频型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的优点:(1)最大限度的捕捉 风能。(2)较宽转速运行范围,以适应由于风速变化引起的风力机转速 的变化。(3)采用一定的控制策略(如矢量 PWM)可灵活调节系统的 有功和无功功率,对电网而言这种系统可起到功率因数补偿的作用。(4 )采用先进的 PWM 控制技术,可抑制谐波,减小开关损耗,提高效率降 低成本。
叶轮直径均有关系的量。风力机的特性通常用风能利用系数Cp一叶尖速 比λ 曲线来表示,如图所示。不同节距角p时,风能利用系数Cp对应的叶
尖速比λ 不同。叶尖速比。
R—为叶轮半径(m)
Ω m—风力机的机械转速(rad/s)
V—作用于风力机的迎面风速(m/s)
从风力机的运行原理可知,变速恒频要求风力机的转速
[1],李文朝,并网型风电机组软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2006.3 [2],龚立秋,异步风力发电机组软并网控制系统的研究,2009,6 [3],冯国雨,风力发电并网逆变控制系统研究,2009,5 [4],伍小杰,异步风力发电机软并2003网过渡过程研究 ,2005,8 [5],计催,大型风力发电场并网接入运行问题综述,2008,1 [6],卞松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2003,6 [7],田海峰,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并网运行研究,2008,12 [8],王宝石,谷彩连,大功率直驱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主电路研究。 2011,6 [9],朱雪凌,刘凌飞,风力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2010,3 [10],陈涛,郑同伟,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2010,3 [11],王江,风力发电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2009,4 [12],李龙文,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研究,2006,4 [13],胡月星,恒速恒频及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动态仿真分析, 2004,7 [14],邓开连,恒速恒频风力发电变桨距系统,2010,1
是作为常规电网电源, 商业化机组单机容量主要为
150~2000Kw,其中,大功率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是高效 大规模利用风能最经济的方式,已成为当今世界风力 利用的主要形式。
风力发电流程是:自然风吹转叶轮,带动轮毂转动,将风能转变为机
械能,然后通过传动结构将机械能送至发电机转子,带动转子旋转发 电,实现由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最后风力发电场将电能通过区域变
一,风力发电系统的优势,现状及前景 二,风力发电系统的原理方法及分类
三,风力发电并网简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