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16岁)
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来对具体的、可感知的 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 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 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用 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此阶段儿童 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 拒绝规则。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院
第二部分 学生与教师心理
第二章 学生心理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 动中,对事物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能力,随 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和提高的过程。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 8月9日-1980年9月16日),法籍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 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提出了发生 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 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 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 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 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 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 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 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 科学贡献奖。
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在人类适应自然和在生产过程 中借助于工具而改造自然的作用的思想,维果斯基详 细论述了他对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和中介结构的 看法。工具的使用引起了人类新的适应方式。包括物 质生产工具和精神生产工具,即语言符号系统,分别 指向外部和内部。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当中发展起 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人的高级心理活 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2-7岁)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 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由于语言的发展,使 得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 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 中解放出来。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 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和 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 刻版性。
状态。 同化 、 顺应 、平衡,同化 、 顺应 、平衡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个体在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0-2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式。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 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 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 动的探究。本阶段儿童还不能使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 命名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 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其标志是出现 “守恒”的概念,能运用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 算。但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因此,这一阶段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皮亚杰 Jean Piaget 1896.8.9-19809.16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
作用中实现的。心理结构既有量变,又有质变。所有 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 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是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 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 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 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同化于内,顺应于外即建构。 图式:一种最基本的心理或行为动作结构。 心理结构是由大量的图式建构起来的内在心理体
系。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同化 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叫顺应。 平衡:由于同化与顺应而达到的一种暂时的稳定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 如下概括:
1.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 2.按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 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4.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功能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一)文化历史的发展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Wogotsgy,1896-1934)提 出了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以 此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 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它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 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 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 机能。因此,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不仅是量上的优势, 而且首先是结构的变化,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
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而 存在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 阶段,而且不能互换。每一行为模式源于前一阶段的 结构,由前一阶段的结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前者是 后者的准备,并为后者所取代。各个阶段不是截然的 阶梯式,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3.皮亚杰提出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获得的同样多,从那里产生 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合同型性。如果缺乏儿 童的主动同化作用,这种社会化作用将没有效果。
4)平衡化 智力的本质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能动适 应。实现平衡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就是自我调节。自我 调节是认识活动的是一般机制,它使得认知结构由低 级水平向该级水平发展。
1)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练习和经验 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不同于社会性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 验两种。
3)社会性经验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
传递,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充分因素, 它需要建立在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