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
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
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
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
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
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
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
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
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
奔逃。
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
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
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
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
的行动。
一次,魏文侯召见外臣李克讨论治国安邦之道,文侯对李克道:“家贫则思良妻,国
乱则思良相,魏国尚不够强大,想要设置国相帮我治理国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
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们过去的举止表现就可以确定了。
看其平时喜欢亲
近哪些人;富裕时能给予别人什么;显贵时能举荐什么人;处于逆境时干什么事;贫困时不要
什么。
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审察,心中就有数了。
”魏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听了你的话,
选谁为国相之事,可以确定了。
”
李克告别文侯后,来到翟璜家里,翟璜问:“听说国君召见先生去选荐国相,最后选
定谁做国相?”李克答:“魏成子。
”翟璜愤然变色说:“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为我所推荐;君王为邺城之事忧愁,我又荐举了西门豹前往治理;国君要讨伐中山国,
是我举荐了乐羊子而取胜;攻克中山之后,无人守卫,是我举荐了先生您去任职;世子缺少
老师,也是我推荐了屈侯鲋。
你说,哪一点我不如魏成子?”李克听后义正辞严地反问:“当初把我推荐给国君,你难道不是为结党营私以求做大官吗?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
成子虽享有俸禄千种,但9/10用于为国招贤,1/10用于个人生活。
他从东方招来卜子夏、
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属天下奇才,君尊为师,向他们学习治国之道;而你所推荐的
五个人,君王只是当臣来用。
由此可见,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听了李克一席话,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两个跪拜大礼说:“翟璜实在是无知,刚才说了不少错话,愿向您学习。
”
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
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
”韩信忍耐
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
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
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
张良觉得好笑,就多他几眼,
老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
老人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
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
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你给我
穿上。
"张良还是忍住性子,便蹲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
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
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
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
回来了,对他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
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这
儿等我。
"张良连忙答应了。
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
老人生
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
要想学,再等五天吧!"又过了五天,张
良一听鸡叫,就起身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
他只好认错。
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
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
"说吧,拂袖而去。
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
半夜就到桥上等着。
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张良迎上前去,见了礼。
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
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
"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
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部兵书,最终成了一
位有名的军事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