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交流文章(精选多篇)教学经验交流总结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大家晚上好:经过一个月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我校的第一次月考已圆满结束。
这次考试,八年级各班数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今天,我能代表八年级数学组在这里发言感到非常荣幸。
下面把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大家进行交流讨论:一、让学生对你感兴趣。
所谓“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我认为想让学生热爱一门学科,首先就要喜欢教这一门学科的老师。
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慢慢地成熟起来了,表现为不是特别愿意和老师亲近,话也少了。
而且,他们的自尊心,独立意识急剧增强,很多事情不愿遵从老师的教导,喜欢另辟蹊径。
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直接对他们讲一些大道理,而是先从侧面入手和他们交朋友。
例如: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一起下象棋、五子棋等,并特别重视学困生的参与,让学生觉得除了课堂教学以外你们还有其它的共同兴趣,逐渐的接纳你,承认你,从而对你感兴趣,进而对你所任教的学科发生兴趣。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发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深刻,记得更牢。
学习就会更灵活,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用良好的课堂纪律做保证。
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
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经历,自己精心准备了一堂课,满怀信心走进教室,如果,看到学生用期待的眼神等待着你,那这一堂课就觉得充满了力量,老师教的舒心,学生学的容易。
如果,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你三番五次的停下来整顿纪律,你也许就会心浮气躁,想学的学生也因为多次被打断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就会对后面的教学产生影响,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就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呢?这是一个很深的话题,我目前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跟学生做朋友,这样他就不好意思在你的课堂上捣乱。
2、明确我的课堂要求,对违反的学生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3、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纪律要求也不一样,逐步提高,让他们慢慢适应容易接受。
4、适当的关注学困生,但也不要过多的关注,避免让他认为你是在故意整治他,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三、精心设计、批改作业,分析、提炼易错点和难点。
作业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必要手段。
有利于教师准确的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完成情况就会有所差别,在难以保证作业的质量的情况下就力图通过增加数量来弥补,也许单独一种作业不多,但各科作业合起来就多了。
就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天都有4-5科作业,每科按半小时算也要2-2.5小时。
再加上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一部分学生养成了抄作业的习惯,甚至还有几个同学进行分工合作,每人做一科相互抄袭。
面对这种情况,我也进行过自我反思。
为了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完成作业,我个人觉得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作业应重质量,轻数量。
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应该对自己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个准确的把握,所出的作业就会具有针对性。
2、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一个红叉了事,要把错误的地方指出,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自己进行改正。
3、从作业中提炼易错点和难点。
作业是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从作业当中了解到易错点和难点,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工作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相互探讨,提高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随风漂流2014-4-5夏津六中奏响高效教学的最强音夏津六中把高效教学当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科学管理,严谨治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丰硕成果。
初中教学成绩连年高居全县首位,高中升学率连年提高。
2014年夏津六中中考又创新高:全县600分以上401人,六中占227人;我校韩冰玉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实验中学;李全悦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南外国语学校;中考各个学科平均分均名列全县第一。
现将夏津六中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师兴校。
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教师是关键。
夏津六中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传承。
“名师工程”、“青蓝结对”、创新科研、专业学习、师德建设等是六中建设精良的教师队伍的具体行动,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不断地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1、名师工程树典范。
自2014年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名师工程”,可以说,“名师工程”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至今,学校已经进行了六届名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先后有刘秀芹、王立勇、刘庆芬、王淑丽、王春秀等100余位教师被评为名师、骨干。
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为老师们树立学习的典范,更激起了老师们爱岗敬业、争先树优的精神。
名师、骨干不仅仅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更是夏津六中形象的一张名片。
2、青蓝结对促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工作的后备军。
每个学年开学伊始,学校都举行隆重的结对“拜师”仪式。
拜师结对以后,老教师对年青教师进行一对一跟进式辅导,从课前的备课说课,到课堂上的听课评课,在到课后的反思回课,老教师指导的细致到位,年青教师学得仔细用心。
青蓝结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涌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陈雅琳、王莹、王红、王媛媛等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多人在县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刘亚东老师还迅速成长为市教学能手。
3、创新科研求发展。
夏津六中把科研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课题研究和教师科研专业水平迅速提高,以科研求特色,以特色促发展。
迄今为止,我校共有四个课题顺利结题,其中崔永景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初中学生正确上网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获得省课题研究一等奖,赵恒仁老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语文在学科教学渗透与整合中的运用》顺利结题,潘雷校长亲自主持的课题《初中教师专业成长实践体系的构建与操作》也已经顺利结题。
2014年,夏津六中还荣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目前,仍有两个课题正在顺利开展中。
从开展课题研究到现在,至今已有近百名教师参与了省、市及国家级重要课题研究并荣获各级荣誉称号。
积累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集、案例集、教学设计集,有部分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和杂志上发表。
课题成果和名师优质课等科研成果在校园网和校刊《教研之声》中展示和推广,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
4、专业学习强素质。
为了让老师们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学校还每周五印发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及点评,达到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并撰写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科组内部进行交流,并将优秀的心得体会推荐到校园网上,供全校教师共享。
这一活动的开展为老师们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提供的有力保障。
5、师德建设铸师魂。
教师为人师表,师德是前提。
围绕师德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夏津六中制定了详细的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师德建设管理机构,创建了多项师德建设平台,并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认真详实的记录着每一位教师成长与发展。
师德建设硕果累累,2014年,被授予“市级师德建设示范星”荣誉称号。
近两年,我校与时俱进,在师德教德建设方面常抓不懈,已成为了“夏津县师德建设示范基地”。
近几年,夏津六中力推强师,不断涌现出精英人才:初中部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音乐八个学科中,肖玉兰、王红、李凤英、张娜、刘亚东、霍文延、李明、田光征、王树斌荣获德州市教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14年,肖玉兰、李明、刘亚东三位教师获得“德州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同年度,在德州市语文、数学、历史基本功大赛中,仉志伟、张玉清、陈雅琳、王媛媛老师均获得市一等奖。
刘秀芹、韩福山等十余人荣获“德州市优秀教师”称号;已有张爱民、董涛、张淑芹、王秀芳等四十余人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尤其是,在2014年“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仉志伟老师荣获一等奖,他也是我县第一位获得省级语文教学一等奖的教师。
夏津六中通过“强师工程”,打造夏津初中教育教学的高地二、育人根本。
强师兴校的目的是育人。
六中始终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育人为本,把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作为目标。
落实学生主体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课堂上大力倡导以“合作探究、引导展示”为主的高效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高效课堂”亮点纷呈:1、“超前学习”。
学校自七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超前学习的习惯,细化为大超前、小超前。
用这种方法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案导学”。
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科学编制“导学案”。
学生按照“导学案”提前进行预习,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再确定重点讲解内容,做到课堂精讲精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现代化教学”。
近五年来,学校为所有的教室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有利资源,将电子教案、学案、教师课堂实录储存在校园网上,丰富了网络资源,便于老师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2014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德州市教育信息化验收工作,并且被评为德州市第一批“信息化示范学校”。
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效课堂”改革进程,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各种赛课活动:在学校组织的达标课、过关课、展示课、同学科组的互评课中,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千方百计抓高效中,学生才能得到迅猛地成长。
三、细节关键。
1、教学常规抓落实。
夏津六中紧抓教学常规不放松,于细致处入手,加强并落实常规检查、通报、整改;在细节处取胜,以教学常规夯实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以教学常规范了每一位学生的习惯。
2、校长帮扶薄弱学科。
在夏津六中,从校长到主任,参与教学活动是一个突出特色。
听评课,对老师们的课堂提出可行性意见,促进教师的成长;针对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科,则实施分管校长帮扶的方式,促进这个学科组的整体进步。
帮扶中,校长不仅仅跟进听评课,也会帮助教师分析问题找原因,并定期举行座谈,督促教师不断进步,提高弱课成绩。
四、初三教学。
今年中考六中成绩斐然,学校一向注重毕业班的发展,下面就初三情况简单总结一下:首先是创和谐环境。
初三进入最后一年,学校就竭尽全力为初三毕业班创造最好的条件,一是保障师资力量的强大,根据实际情况对师资进行合理配置。
二是各科室密切配合,为初三教学管理保驾护航。
三是政策支持鼓励先进,每年的评先树优首先从初三教师队伍中出。
二是狠抓落实。
初三一年最大的特点就是抓落实,把工作做到最实处,哪怕是最细微的工作也要讲求实效。
1、班主任每周一次碰头会,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2、定期召开教师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时交流教学情况以及中考信息,并对工作特别出色的教师给予鼓励并推广其教学经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引领教师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