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解析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解析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1.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

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D.F2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答案B解析在数量上,雄配子数量远大于雌配子,但F1自交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数量之比或两种雌配子数量之比为1∶1。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答案B解析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甲:P黑斑蛇×黄斑蛇乙:P黑斑蛇×黑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答案D解析由乙实验可知黑斑为显性性状,乙实验中亲本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其中AA、Aa是黑斑蛇,故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完全相同。

4.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答案B解析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中发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够大,才能够实现孟德尔统计的比例关系,越小越偏离,越大越接近。

5.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答案D解析高等生物的雄配子数一般远远大于雌配子数。

6.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

下列选项中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答案D解析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条件有:(1)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2)这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机会相等;(3)含各种遗传因子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遗传因子表达的环境条件。

7.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答案B解析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有1种表现性状,则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D项虽是亲本为一对相对性状,但子代不只1种表现类型,不能判断。

另一种方法是亲本只有1种表现类型,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是杂合子,表现出的新性状类型为隐性性状,B项按此方法则可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

8.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____。

(2)操作①叫做__________,操作②叫做_____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后________________。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色。

(4)若P皆为纯合子,让F1代进行自交,F2代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_____,F2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______,且比值为____________。

生物体的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花豌豆红花豌豆(2)去雄授粉要在花粉成熟之前进行要干净、全部、彻底要外套罩子(袋子)(3)红(4)3∶1AA、Aa、aa1∶2∶1性状分离解析(1)(2)涉及植物杂交实验方法,要注意的重点是豌豆是天然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必须适时用合适的方法去雄。

(3)中得到的后代性状仍为显性。

(4)可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计算。

9.(江苏卷,7)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答案D解析豌豆杂交实验中,要在开花前进行去雄。

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需要考虑雄蕊和雌蕊的发育程度,掌握授粉的时间。

只根据亲本的个体表现型无法判断是否为纯合子,因为显性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10.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若D代表高茎遗传因子,d代表矮茎遗传因子,那么从两个小桶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能表示高茎的概率是多少()A.12 B.14 C.13 D.34答案D解析1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答案A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杂合子,F1产生的含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比例为1∶1,因此,自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12.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A.自交、杂交测交B.测交、自交杂交C.杂交、自交测交D.杂交、测交自交答案C解析发现问题的阶段进行了杂交(得F1)和自交(得F2)实验,经过假设后,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1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答案B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说明了生物体形成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造成的。

14.豌豆的种子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子代结黄色种子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是()A.1∶1 B.1∶0 C.3∶1 D.2∶1答案C解析假设黄色用A代表,绿色用a代表,由“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知,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子代中结黄色种子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Aa,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黄色种子∶绿色种子=3∶1。

15.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假设c产仔足够多)。

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子的是()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答案B解析据黄色公鼠a×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

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子。

16.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D.双眼皮孩子与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答案C解析据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遗传因子的携带者。

由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分离定律中“显性∶隐性=3∶1”的得出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非一次遗传现象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

17.下表是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

据表分析作答:(1)根据组合(2)组合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3)组合______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圆粒(2)B(3)D(4)RR×Rr或RR×RR解析(1)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

(2)B组合: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

(3)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类型接近1∶1,则为测交。

(4)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Rr或RR×RR。

【走进高考】18.(2013·上海卷,2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

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性状分离比模拟的是杂合子的生物个体,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A和a会发生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中,代表A配子和a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而A、B、C错误,D正确。

19.(2013·新课标卷,6,改编)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A项,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可以采取测交或杂交,所以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实验结论影响最小;B项,如果所选的性状为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则结果容易统计,如果相对性状不易区分,则结果无法统计计算,对实验结论影响大;C项,孟德尔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多对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对实验结论影响较大,无法证明;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才有说服力,D项对实验结论影响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