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5至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15至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屯溪一中2015-2016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神正在“阿堵”中戴明贤顾恺之画人物不轻易点眼睛,说是“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意为这个)中。

”借来比喻文学语言,也很恰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它的“心灵之窗”,精气神借以闪现。

文学语言相近于古人说的“文字”,或“五四”后说的“文体”,或契诃夫说的“笔调”,或今人说的“叙事风格”。

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指词汇,更指对词汇的指挥调遣。

人生故事大同小异,“太阳底下无新事”,说什么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得好。

想把故事说得吸引人,全靠语言来传神写照。

文学语言可以有多种定义,“传神”二字最能一语中的。

文学语言极其复杂,用“文野”“雅俗”“精粗”等现成概念来衡量,往往走进误区。

《辞海》归纳文学语言的特点为“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

然而准确、鲜明和生动表现在作品中是多元、不居、变异无穷的。

它因体裁而异,因作家而异,因读者而异,永远是一个个个案。

对这样一个充满动势和变数的活体,不可能有标准化的“公尺”。

若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我认为应以一个基本观点作为前提: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

从文体看,对语言要求最考究的是诗。

诗要求高度概括,一语道破。

宏大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壮阔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精致如“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微妙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但诗人的语言是单纯和稳定的。

散文亦然,通篇是作者自己的语言。

不过小说则因多重成分而情况复杂。

作家以语言为风格的载体,好的作家必有敏锐的语言感觉和独特使用。

钱锺书锋芒毕露,杨绛绵里藏针,沈从文忌用成语,王蒙成语编队列阵。

宗璞用典雅的文字写学者教授的故事,王朔用俚俗的语言写市井人物的故事,都能传特定人物和特定生活之神,各得其宜。

如果用王朔的语言写宗璞的人物,用宗璞的文字写王朔的故事,必定有圆凿方枘的别扭。

薛宝钗的文雅谈吐和她哥哥的猥亵俚曲,同出自曹雪芹笔下。

《巨人传》的语言狂野恣肆,作者拉伯雷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渊博学者。

而一个作家相对稳定的叙事风格,也会因刻画不同的人事而作微妙的或显著的调整。

刘震云的《官场》和《我不是潘金莲》,同是他大巧若拙的笔调,但两者间的语言区别很明显。

更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叙事者“我”是故事里的一个人物,从头到尾用此人的词汇和口吻来说话。

《小癞子》通篇痞子腔,《狂人日记》满纸疯话,同是出于艺术的需要。

人物粗俗,不等于作家粗俗。

是人物没文化,不是作家没文化。

好的小说,每篇都是一个独立的语境,要求作家一律用循规蹈矩的语言写小说,好像规定武林高手一律使刀,不准弄十八般兵器。

倒是用规范书面语写的小说,读起来不沾地气,苍白无味。

鲁迅说萧红的《生死场》:“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如果交给中学教师把这些“越轨的笔致”一一按规范语法改正,没有了“明丽和新鲜”,也就把《生死场》毁了。

总之,艺术创造的规律是“志在新奇无定则”(许瑶《题怀素上人草书》诗),是“扮龙像龙,扮虎像虎”(戏诀)。

作家之能事,恰在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学的魅力,乃生自语言的色彩缤纷。

一部小说是一个完整的语言世界,无数小说像草原上群马奔腾,想要甩一个预设的通用套马圈使它们就范,是很不智的。

宋人论学习古贤诗歌,有“活法”“死法”之说,对于语言,语文教师用的是“死法”(规范),作家用的是“活法”(变化)。

教师要求“正品”,作家喜欢“窑变”。

编辑应当善识千里马于骊黄牝牡之外。

(有删改)1.下列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语言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相近于古人说的“文字”,或“五四”后说的“文体”。

不仅指词汇,更指对词汇的指挥调遣。

B.文学语言极其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文野”“雅俗”“精粗”等现成概念来衡量。

C.在文学语言中,诗的语言要求高度概括,一语道破,而散文、小说因多重成分而情况复杂,其语言不具有单纯和稳定性。

D.作家在长期的创作中,虽然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叙事风格,但在创作中,文学语言也要因刻画不同的人事而作微妙的或显著的调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语言是文学的“心灵之窗”,精气神借以闪现。

人生故事大同小异,想把故事说得吸引人,全靠语言来传神写照。

B.文学语言的特点为“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

然而准确、鲜明和生动表现在作品中是多元、不居、变异无穷的。

C.文学语言极其复杂,我们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时,要有一定的标准尺度。

D.刘震云的《官场》和《我不是潘金莲》两者间的语言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艺术创作的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以“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的基本观点为前提。

B.在创作中,好的作家会形成敏锐的语言感觉和独特使用。

钱钟书锋芒毕露,杨绛绵里藏针,沈从文忌用成语,王蒙成语编队列阵。

读者通过这些特点,就可以直接辨别是谁的作品了。

C.如果把萧红《生死场》中那些“越轨的笔致”一一按规范语法改正,没有了“明丽和新鲜”,也就把《生死场》毁了。

D.文学的魅力,在于语言的色彩缤纷。

作家要创作一部好的小说,不能拘泥于某种语言规范,而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尔。

”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谒.顾况谒:觐见,拜见B.请亟.捕贼亟:急速,赶快C.除.为杭州刺史除:除掉,罢黜D.会昌初致仕..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B.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C.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D.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段开篇写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使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

(5分)(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8.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

标题示意拜访山农,诗中却无一“山”字。

你从哪里看出“山”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5分)9.三、四句写山农,诗人通过哪些词表现了山农的感情和性格特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方式,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写山之高及“回川”之险。

营造送别友人时的凄清氛围,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中用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使行为没有过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活着余华到了中午,里面有医生出来说:“生啦,是儿子。

”二喜一听急了。

跳起来叫道:“我没要小的。

”医生说:“大的也没事。

”凤霞也没事,我眼前就晕晕乎乎了,年纪一大,身体折腾不起啊。

二喜高兴坏了。

他坐在我旁边身体直抖,那是笑得太厉害了。

我对二喜说:“现在心放下了,能睡觉了,过会再来替你。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

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

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

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

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

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

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

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