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暗挖电力隧道工程安全专项监理实施细则

暗挖电力隧道工程安全专项监理实施细则

地铁七号线菜市口站电力隧道迁改工程暗挖隧道安全专项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批:
北京安泰华维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电力隧道迁改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1年5月10日
目录
一、隧道作业的环境和有关通风防尘要求
二、不良地质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三、水平、垂直运输的安全管理要点
四、隧道施工中照明安全管理要点
五、隧道施工安全监测
一、隧道作业的环境标准和有关通风防尘要求
(一)、隧道作业的环境标准
1、粉尘允浓度:每立米空气,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

2、氧气不得低于20%(按体积计,下同)。

3、瓦斯(沼气)或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4、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30mg/m3。

5、氮氧化物(换算成二氧化碳)浓度应在5mg/ m3以下。

6、二氧化硫浓度不得超过15mg/ m3。

7、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0mg/ m3。

8、氨的浓度不得超过30mg/m3。

9、隧道的气温不宜超过28℃。

10、隧道的噪声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二)、隧道作业中的有关通风及防尘要求
1、隧道空气成分每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

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2、隧道施工时的通风,应设专人管理。

应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4m3的新鲜空气。

3、无论通风机是否运转,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转动时,任人员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4、做好防尘工作。

喷锚后应进行喷雾与洒水。

6、防尘用水的固体质含量不应超过50mg/L,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L。

水池应保持清洁,并有沉淀或过滤设施。

二、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一)、一般性要求
1、安全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前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正确选用施工法,并结合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对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隧道长度大于1000m 时,应要求制定地质超前预报案和实施细则,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施工。

2、安全工程师应经常性地检查施工单位各班组间建立的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交接班记录应真实、齐全,包括: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将本班组的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代的容;工地值班负责人、领工员检查交接班情况的记录。

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3、在软岩或不良地质的隧道中,施工前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如设计文件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应对指定围进行超前探测,并遵守管超前、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等小循环的施工原则。

4、施工中应加强对围岩及支护的检查和监测,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形位移情况。

如发现隧道有险情,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情况危险时,应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二)、马头门开洞
1 马头门施工要按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减小格栅间距,必要时要密排两榀甚至三榀格栅,格栅要和竖井格栅可靠连接,拱脚垫实打锁脚锚杆并做到及时封闭,以避免土体沉降甚至坍
塌现象的发生。

2、进洞前应先做好边仰坡防护和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水不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

(三)、隧道的开挖、支护和衬砌
1、安全工程师应要求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土块或裂缝应予以清除或支护。

2、安全工程师进在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中,应强调在隧道各部(包括竖井、横洞及平
行导洞)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设计文件中规定不需支护者外,施工单位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3、施工期间,安全工程师应会同现场施工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

在不良地质地段应要求每班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加固,变形或损坏情况重时,应现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4、洞口地段和洞交叉坑道与辅助坑道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
5、洞支护,应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如遇沙层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缩短支护至工作面的距离。

施工短期停工时,应将支撑直抵工作面。

6、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扰动和超挖的土层上,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7、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和用钢支架支护。

9、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位移值,洞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要时须立即报告上级或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10、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的前进,应及时进行衬砌与注浆,洞门的衬砌须尽早施工,不良地质地段的洞口必须首先完成;拆除灌注混凝土模板支撑时,应随拆随灌。

当岩层破碎、压力过大地段的支撑不能拆出时,拱圈部分应用预制混凝土柱代替木杆予以拆换。

(四)、竖井
1、竖井的井口附近,应在施工前做好修整,围应修好排水沟、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浸入井中,发生坍塌。

竖井井口平台,应比地面至少高出0.5m,井口应有密的井盖,只有当吊笼罐升降时,才准打开井盖。

2、当工作面附近或井筒未衬砌部分发现有落,支撑发响或大量涌水时,工作面施工人员应立即循安全梯或使用提升设备撤出井外,并报告上级处理。

(五)、涌水的处理要点
处理涌水的原则是:宜疏不宜堵。

具体法要根据水源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一般排水
对涌水量不大,并经过了解分析地层结构,肯定其补给量较小时,可采用一般排水法。

如机械排水、平行导坑排水、加大边沟排水等。

2、钻排水
在涌水量较大时,可采用钻排水,将地下水引入隧道的排水沟中。

三、水平、垂直运输中的安全管理要点
1、凡停放在接近车辆运行界限处的施工设备与机械应在其外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组成显示界限,以防止运输车辆碰撞。

2、路面应有一定的平整度,并设专人养护。

3、使用手推车运输拱架、模板等物品时,应摽紧、绑牢。

4手推车的行驶速度不得大于5KM/h.
5、坡度较大的隧道,手推车应有刹车装置,禁下坡溜放。

6、提升设备的操作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7、竖井运输应设专人指挥,协调井上、井下作业人员的配合关系,并应建立井上井下专用联络信号或通讯设备。

8、垂直运输中井上井下人员必须位于安全地带。

9、提升用的钢丝绳必须每天检查一次,每隔6个月试验一次。

其安全系数规定为:升降物料的安全系数必须大于6。

其断丝面积与钢丝总面积之比,升降物料的必须小于10%,钢丝绳直径减小百分数:提升及制动钢丝绳不得大于10%,其他钢丝绳不得大于15%。

超过上述规定时,必须更换。

10、钢丝绳的钢丝有变黑、锈皮、点蚀麻坑形成沟纹,外层钢丝绳松动时,必须更换。

11、提升装置必须设下列保险装置:
(1)防止过卷装置,当提升容器超过正常终端停止位置0.5m时,必须能自动断电,并能使保险闸起作用;
(2)防止过速装置,当提升容器超过最大速度15%时,必须能自动断电,并能使保险闸起作用;
(3)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装置;
(4)当最大提升速度超过3m/s,必须安装速度限制器,保证提升容器到达终端停止位置前的速度不超过2m/s;如速度限制器为凸轮板时,其旋转角不应小于270°;
(5)防止闸瓦过渡磨损时的报警和自动断电的保护装置;
(6)缠绕式提升装置,必须设松绳保护并接入安全回路;
(7)使用箕斗提升时,必须采用定量控制,井口渣台应装设满仓信号,渣仓装满时
,能报警或自动断电。

12、提升卷扬机必须装设深度示器、开始减速时能自动示警的警铃及司机不需离座即能操纵的常用闸和保险闸;常用闸和保险闸共同使用一套闸瓦时,操纵部分必须分开。

双滚筒提升卷扬机的两套闸瓦的传动装置必须分开;
四、隧道施工中的照明安全管理要点
(一)有关照明的规定和要求
1、隧道的照明灯光应保证亮度充足、均匀、不闪烁。

隧道施工应使用独立的供电线路,在设有竖井的隧道施工中应有两路电源供电,当一路电源停电时,另一路电源应保证全部负荷的供电。

2、竖井照明灯距离不大于3米,隧道照明灯距离不大于5米,灯泡功率不小于60W。

2、隧道用电线路,均应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的高度由瓷瓶悬挂牢固。

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和其它铁杆上,或捆扎在一起。

开关外应加木箱盖,采用封闭式熔断器。

如使用电缆亦应牢固地悬挂在高处,不得放在地上。

3、隧道各部照明电压应为:
(1)开挖、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为12~36V;
(2)成洞地段为110~220V;
(3)手提作业灯为12~36V;
(4)隧道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设专人负责检修管理,检修电器与照明设备时应切断电源;
(5)在潮湿及漏水隧道中的电灯应使用防水灯口。

五、隧道施工安全监测
隧道施工安全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围岩、衬砌和钢拱架及其他支撑,监测的部位包括地表、围岩、洞壁、衬砌和衬砌壁等,监测类型主要是位移和压力,见表2-5。

岩隧道监测的项目和所用仪器表2-5
监测监理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