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经管经验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省煤矿顶板经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这是对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我县煤矿安全经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关心。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来宾介绍近几年来我县在煤矿安全经管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情况Xx县隶属贵州省安顺市,东距贵阳市48公里,西距安顺市38公里,全县总面积999平方公里,辖6镇4乡(其中产煤乡镇5个)193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6.04万人。
平坝县区位条件较好,地处黔中腹地,贵昆铁路、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沪昆高速公路和即将修建的厦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境内有5个铁路客货站、6条铁路专用线,素有“黔中大通道”的美誉。
平坝县煤炭资源丰富,是黔中重要的能源基地。
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2011年以来,我县按照各级、各部门煤矿关闭整合相关政策,聘请专家对全县煤炭资源进行调查,并结合现有煤矿分布的实际,编制整合技术方案,由48对矿井整合为29对矿井。
其中,整合技改矿井13对,单井技改扩能矿井11对,新建矿井2对,正常生产矿井3对。
通过整合技改,使全县煤矿布局更加合理,提高了办矿规模和经管水平,煤炭生产能力从原来的189万吨/年提高到408万吨/年。
我县煤矿开采煤层为二叠纪龙潭组,可采煤层四层(M8、M9、M12、M14号煤层),煤层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煤层厚度1—2.3m 平均厚2.0m,无夹矸,倾角5-8度,顶板为灰、深灰色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
近几年以来,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 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了“双降”目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自2011年1.9下降到2008年的1.04,2009年到目前为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98。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领导重视,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摆首要位置抓紧抓实。
切实强化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直是我县多年来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便及时将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
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了煤矿安全生产例会,及时分析研究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安排部署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政府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经管和指导,实行县委常委全员联系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县人民政府班子成员“包保”乡镇安全生产责任制。
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煤矿井下一线检查安全工作。
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目前,我县形成了县长、乡(镇)长、企业厂长(矿长、经理)、主管部门局长、安监站站长为框架的安全生产“六长”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进行跟踪检查和严格考核。
为进一步健全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今年4月中旬,组织全县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经管人员严格按照孙国强副省长4个100%(即100%送达、100%学习、100%培训、100%考核)的要求对《贵州省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经管责任的规定》(黔府办发[2011]30号)、《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黔府办发[2011]31号)两个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贯彻和培训考核,同时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整合技改煤矿建设进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32号)要求,由煤矿所在乡镇与整合技改煤矿签订了建设进度目标责任书,将煤矿整合技改建设和保留一套独立生产系统在同一法人主体下组织实施,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充实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经管体系,切实保障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经费的投入,确保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为保障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县财政将煤矿安全生产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
2011年以来,政府投入了1000 多万元资金,用于煤矿顶板经管设备改造、煤矿瓦斯治理等安全技改及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投入100 多万元用于消除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奖励。
(三)是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有序地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整治工作,同时,把专项行动结果列入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年度安全经管工作目标重要考核内容,实行严格考核和奖惩。
一是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中,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按照上级“延长时间、扩大范围、深入督查、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技术方案,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我县在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隐患排查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专项行动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二是隐患排查治理与专项行动相结合;三是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与“安全月”宣传活动相结合;四是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与重点行业、部位督查相结合)和“四个必须”(一是必须深入到各行业、各个部位;二是必须百分之百排查到位;三是必须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长期化;四是必须有效预防较大事故的发生)。
2011年1-10月,我县共排查出煤矿安全隐患1651条,其中已整改1589条,整改率达96、2%。
三、煤矿顶板经管取得的成效(一)我县煤矿支护改革工作初见成效近几年以来,平坝县煤矿建设步伐加快,不少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特别是在煤矿支护改革方面,淘汰了木支护;推广使用了金属支护;提倡使用技术含量和安全水平较高的掩护式支架、综合机械化掘进、锚网锚喷支护等。
目前我县有23家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实现了液压支架支护和锚网锚喷支护,其中骆子洞煤矿实现了比较先进的综采和综掘。
2000年以前,我县多数煤矿主要巷道、采区准备巷道及采煤工作面使用木支护及木点柱支护,坑木消耗量极大,巷道高宽受限,支护性能差,巷道维护工作量大,且存在明显的火灾隐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火灾事故、顶板事故,特别是在顶板压力增大、过断层构造带等地段时,木支护巷道难度较大,安全可靠性差,易冒顶片邦,造成工作环境恶劣,且矿产资源回收效率低下,并带来新的生产安全隐患。
2001年至2011年,平坝县煤矿经历了金属磨擦式支柱、单体液压支柱的使用阶段。
金属磨擦式支柱的使用,使煤矿采面的支护形势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安全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金属磨擦式支柱控制顶板效果差,抗灾能力弱,局部冒顶事故发生率高,支柱丢失现象严重,煤炭资源回收率不高,安全生产条件差,回柱放顶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也不是很高,经济与安全上都不利,严重制约煤矿的发展。
随着推广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煤矿的支护效果取得了极大的改变,单体液压支柱生产效率也明显提高,操作方便,灵活,相比金属磨擦式支柱控制顶板效果好,抗灾能力也得到加强,局部冒顶事故发生率降低,支柱不易丢失,回采工作面长度不受限,回柱放顶比较经松,煤炭资源回收率高,安全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它可与金属铰接顶梁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做点柱用,供煤矿一般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支护顶板,或供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作端头支护及其他临时性支护。
2008年,液压支架和综合掘进在我县的骆子洞煤矿成功使用,它把回采工作面的支护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液压支架是以高压液体作为动力,由液压元件与金属构件组成的一种用来支撑和经管顶板的先进设备,它不仅能实现支撑、切顶,而且还能使支架本身前移和推动刮板输送机,因此也称自移式支架,液压支架有支护性能好、强度高、移设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用它配合采煤机,能实现回采工作面的综合机械化作业;实现增加产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等特点,是当今技术上最先进、经济上最合理、安全上最可靠的煤矿支护设备;综合掘进技术的使用,彻底改变了煤矿过去先掘进后支护(甚至空顶作业)的操作顺序,做到一边掘进一边支护,确保了掘进工作面的支护效果。
(二)加强培训和制度建设,为支护改革工作提供保障我县注重煤矿支护设备的硬件建设,同时也注重煤矿支护技术软件的建设,建立了严格的煤矿企业支护经管制度。
(1)采取学习培训:整理了近年来发生的各类顶板事故和先进经管经验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煤矿企业,并要求认真学习惯彻,同时采取现场实地考试的方式,考试合格人员方能上岗操作。
(2)实施动态控制:要求煤矿企业制定详细的工程规范,对巷道的支护方式,支护材料的规格,顶板的经管方式,辅助设备的配备,都要做详细的规定;要求严格执行顶板经管质量、监测,加大顶板动态控制,强化掘进支护质量。
(3)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减少对顶板的破坏,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爆破参数,能够减少对顶板的爆破震动和破坏,从而达到对顶板安全经管的目的。
(4)预防为主,强化对顶帮的支护,对于顶板岩石比较破碎,必须采用严格的支护,保证顶板岩石不塌落。
(三)大力推进支护改革工作我县煤矿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结构简单,近水平煤层煤层、厚度1—2.3m平均厚2.0m,无夹矸,顶板为灰、深灰色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为推广使用先进的支护设备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黔府办发[2011]32号)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引导煤矿企业淘汰木支护,进行支护改革。
(1)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县安监、煤炭、国土局长为副组长的煤矿顶板经管改革领导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负责处理该项工作的日常事务。
(2)我县建立了煤矿支护改革专项奖励基金,对于使用先进的掩护式液压支架的煤矿企业,企业自筹部分资金,由政府专项奖励基金给予部分资金补助,从2009年至2011年10月,县人民政府共计补助煤矿顶板经管改革专项资金10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资金1.1亿元用于支护改革,从而使我县煤矿在顶板经管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2009年的3起3人顶板事故,下降至2011年1至11月份1起1人的顶板事故。
(3)大力宣传提倡使用先进的顶板经管设备和经验。
组织全县乡镇煤矿到我县做得较好的黄家庄、骆子洞煤矿学习顶板经管和培训,让煤矿企业真正明白使用先进顶板经管设备对煤矿企业的好处,真正让煤矿企业自愿、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