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乒乓球 演示文稿

乒乓球 演示文稿

乒乓球专项理论课
你认识他们吗?
李晓霞 马林 容国团
马龙 张继科 王浩
70年代世乒赛金牌统计情况
11% 7% 9% 11% 14% 48% 中国 日本 匈牙利 瑞典 朝鲜 其他
三.全面的健身效果
1.有效的预防近视的下降 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在高度的调节状态下,会引 起视力疲劳现象,同时,看近处物体时,两眼球会聚向鼻梁方向,使鼻外 肌肉压迫眼球,天长日久,眼轴就会慢慢变长,造成近视。打乒乓球时, 眼睛以乒乓球为目标,不停地远近、上下、左右调节和运动,不断地使睫 状肌和眼球外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大大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 因而能有效地改善睫状肌的功能,对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尤其是发展灵敏和快速反应能力 乒乓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项目,具有球小、速度快、选择性强、变化多等 特点。球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很快,通常,对方攻出的快球只需0.15秒左右 的时间就可到达本方球台。这样短暂的时间内,需要练习者对来球的方向、 速度、旋转及落点等全面进行观察,迅速做出判断并想出对策,进行挥拍 击球。为适应各种复杂的变化,要求练习者要具有优良的灵敏素质、速度 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才能以更加灵活的动作应对对方的各种变化。 由此可见,乒乓球运动对发展身体素质,尤其是灵敏素质及快速反应能力 是一项非常有益的运动。
第六阶段(1991-)世界打中国,中国重攀世界高 峰
自乒乓球项目1988年进入奥运会以后,欧洲乒坛职业化迅速发展,各种比 赛频繁,加上待遇优厚,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世界打 中国”成绩显著:在41届世乒赛上,欧洲男队囊括了团体前5名,以瑞典 为首的男队,已领先于中国队和亚洲各队。 中国男队走出低谷,从男双项目最先有所突破。由第40届世乒赛的第3名 开始,一直升至第42届的男双金、银、铜牌以及混双的金牌。在第43届世 乒赛上,中国队继1981年襄括冠军之后,历时14年,又一次从低谷奋起, 夺得全部比赛的7项冠军,真正重攀高峰,再创辉煌。第43届中国队的全 胜,改变了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世界乒坛的实力次序。在44届世乒赛 上,中国男女队再次保持荣誉,夺得6金。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 中国队又一次大获全胜,包括了5个单项的冠亚军。但在第二年举行的45 届世乒赛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再一次负于老对手瑞典队,在小球时代的最 后一次世乒赛中失去了斯韦思林杯。
乒乓球运动的几个重大发展
第一阶段(1926-1951)欧洲全盛时期
•回眸世乒赛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欧洲各国一直是重要一极。我们翻开前18届世界锦标 赛的历史看,其中17届比赛是在欧洲举办;世界冠军的金牌共有117枚,而欧洲选手就 获得109枚,占总数的93% (见表1) 。其中尤以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为争夺世乒赛盟 主保座,前后激烈竞争长达十余年。至1933年的前七届世乒赛,匈牙利人共夺得57枚 金牌,占这个时期金牌总数的89.02%,成为国际乒坛第一个枭雄。1932年第六届世 乒赛上,捷克人首次将匈牙利人赶下男团宝座,获得世乒赛第一枚金牌,揭开了匈、捷 争霸的序幕。这期间,两队争夺十分激烈,捷队略占上风。欧洲选手的基本打法是防守 多于进攻,主要靠稳削下旋球取胜对手。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而等待对 方失误取胜。于是在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打“蘑菇球”的局面。 最后有的裁判员不得不用掷钱币的方法来决定胜负。鉴于上述情况,国际乒联决定修改 规则、增宽球台、限定比赛时间等,以鼓励积极进攻。加快比赛进程,防止消极打法。 此后,削中反攻打法有所发展。这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 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 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 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 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 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六十 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 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 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 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兰帕 尔和约尼尔。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为主要技术,用反手 快拨快攻力争主动,以正手拉弧圈球寻找机会扣杀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 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等。这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放置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 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较大。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放置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这 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 球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我国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横 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术,均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 成绩。现在,乒乓球已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亦已拥有127个会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由国际乒联和各大洲乒联 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及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国际比赛不胜枚举。 1982比赛项目的决定,必 将激起世界各国对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重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展
弧圈球与快攻相结合打法的成功,不仅使欧洲选手重新体会了获得世界冠 军的感觉,而且纠正了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讲速度与旋转绝对对立的偏见, 开始认识到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锦绣前程。

第五阶段(1981-1988)中国攀上世界高峰
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中国队囊括了7个项目的全部冠 军,创下了世界乒乓球历史的新纪录。此后的3届世乒 赛,中国队均取得6项冠军,“中国打世界”的局面开 始形成。乒乓球运动进入奥运会,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 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 更快的发展和提高。由于中国在乒乓球运动的制胜规律 上进行了更多的潜心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使中国乒乓 球在世界乒乓球的历史舞台上独领风骚,保持常胜不衰 近50年之久。
第二阶段(1952-1959)日本震动世界乒坛
日本运动员在参加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采用远台长抽打法, 结合快速的步法移动,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从此上旋打法占据 了优势。此外.日本还使用了海面球拍,因而加快了进攻速度。这 种新的打法,比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防守型打法先进。 日本运动员的远台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配合威胁性较大的 反手发急球强攻,在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一举夺得四项冠军, 从而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这一时期举行过七届世界锦标 赛(第19—25届),世界冠军金牌共49枚,日本选手竟夺走了24枚, 占总数的49%。在第25届世界锦标赛上,日本运动员达到了高峰状 态,夺得了7项冠军中除男子单打以外的6项冠军。以上是乒乓球运 动史的第二个发展时期。

乒乓球的球拍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 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 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 球拍。早先使用的球拍其大小、形状、重量不限,对拍面的覆盖物也没有 明确地限制,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力。然 而,海绵拍的出现却改变了原有的局面,在其出现之初曾引发了极大的争 议,对球拍做出明确限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新规则从1984年1月1日起实施,规则规定:在世界锦标赛、洲锦标赛、 国际公开赛中,不管球拍两面的覆盖物是否相同,也不管球拍的两面是否 都有覆盖物,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还规定,球拍任何 一面的覆盖物必须是整块的,一律为暗色无光泽,厚度均匀,没有覆盖物 的一面不允许击球,否则将判失一分。自1986年7月1日起,规则又明确规 定,球拍的两面不管是否用来击球,都应为一面为鲜红,另一面为黑色。 世界著名的乒乓球品牌有蝴蝶Butterfly)、 (斯帝卡Stiga)、(多尼克 Donic)、YASAKA(亚萨卡) NITTAKU(尼塔古)TIBHAR(挺拔) 等。国产著 名的乒乓球品牌有红双喜、双鱼、拍里奥等。

大约在1890年,英格兰的一位退休的越野跑运 动员詹姆斯· 吉布(James Gibb)到美国旅游时, 偶然发现了一种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 弹跳力很强,于是就产生了用赛璐珞球取代软 木球或橡胶球的想法。他回到英国后,开始使 用赛璐珞球,后来这种球因其分量轻、弹性好 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从此,乒乓球由软球改 为硬球,由实心球改成空心球,并且分量得到 了减轻,弹性得到了提高。产生的直接结果就 是打球者更容易控球、回合数增多、对抗性加 强,乒乓球的比赛也更加精彩激烈,其观赏性 也随之增强。
乒乓球的历史
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一种活动性游戏,球是 用轻而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拍子阳雪茄烟盒盖之类的木质板,象打网球 一样 在桌上打,故称之为“桌上网球”。1900年左右,由于轻工业的发展, 球才改成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此后,乒乓球运动便逐步发展起来。 第 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三百多 人。比赛时,男运动员要穿上浆领子的衬衣和坎肩,女运动员要穿裙子甚 至还要戴帽子。 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 锦标赛,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 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 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 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 五十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 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 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 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 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 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 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 一次大提高。 现时的乒乓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6~2.8克,白色,黄色或橙色, 用赛璐珞制成,乒乓球台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高76厘米,中间有横 网,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 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