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各种艺术风格与流派 的思考

关于各种艺术风格与流派 的思考

关于各种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的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绘画发展脉络与当代绘画的发展方向的简要分析,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分析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艺术发展创作独特性绘画语言
作者简介:常小文,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

一、艺术家的独特性
艺术从古代发展到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关。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每一种风格的出现也与当时的科技文化或者文明程度有关。

艺术往往能最敏感的觉察到新的文化标准,当时所盛行的艺术标准也应该是最先进的文化价值取向。

例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主导思想是用科学、理性的方式分析事物。

因为那时,照相术还没有产生,艺术家如果能够创造出一种真实的画面效果是非常受欢迎的。

它不仅具有审美功能,同时具有使用功能。

所以很受王公贵族们的青睐,这种真实的再现事物的审美取向一直能够延续到照相术的产生之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在描绘客观对象的时候不仅仅是机械的描摹对象,也是通过主观的思考,使画面产生艺术效果,让人看着更美、更舒服。

毕竟创作者是具有高度情感色彩的人(艺术家),艺术家又是很活跃很敏感的思考者,所以,即使是以最真实的再现客观对象为最高审美标准的时代,每个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都在极大程度上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

所以在写实风格当中,每个艺术家也都是有各自的独特性。

当照相术产生之后,给那些追求真实画面效果的艺术家们产生很大的震动,作为记录真实客体功能的绘画可以被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与完善的相机所取代,许多艺术家已经感到再现客观对象已经失去意义,所以对写实绘画嗤之以鼻,认为绘画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另外一些艺术家在再现客观对象的时候所苦恼的是如何能快速记录下不同瞬间把握人物情感动态的不同变化,因而照相术的产生就给画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许多作品,像巴黎舞演员等,都是通过借助照片的快速纪录巴黎舞演员们瞬间姿态来完成的,如果没有
照相机,艺术家想要通过速度的把握住一个大的场景中活动的每一个人的不同姿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艺术家通过照相机给他们提供的便利创作出了更加生动、有趣的画面效果。

当架上绘画不再以纪录对象为主要功能,而是进入人们茶余饭后欣赏的对象时,各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便应运而生。

18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与与之相对立的现实主义艺术,再到19世纪的印象派发展到后印象派,再到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各种艺术流派在短短的时间内纷纷露面。

艺术给艺术家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创作的空间,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或者试图通过绘画寻找新的适合自己的画面语言,成为其追求艺术道路的新标准,艺术的审美标准便发生了变化。

此时,普通大众也能够在众多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的视觉盛宴的冲击下,也能够欣赏并接受各种除了写实绘画以外的其他新的绘画形式。

二、对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艺术家们也是最喜欢猎奇新事物的地球上生存的物种,也是具有高度智慧的聪明物种。

所以艺术家们就会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同时借助新的科技成果来进行创作。

在20世纪,架上绘画已经发展到各种流派很难有新的创新的时候,60十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与大众文化紧密相连的波普艺术、装置艺术、影像互动艺术甚至行为艺术等。

从而带来了艺术发展史中的又一次革命,艺术的创作方式已经不是单一的架上绘画,而是走向立体的、多维互动的表达方式。

艺术所触及的创作领域更加宽泛,让观众的感受形式也发生变化:从二维的平面绘画走向多维立体的观赏体验当中,从视觉发展到嗅觉,从触觉再到嗅觉、听觉甚至味觉,全力调动人们的感官体验,并且注重与观者的互动,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观众体验到作者的创作意图。

此时的架上绘画已经不能成为艺术圈里的主流表达方式,平面静止的观看方式也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所以,一时间人们重新开始质疑架上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存在的意义,许多搞传统绘画的艺术家开始抛弃画笔,转而进入装置或现成品艺术当中,选择更直接的表达方式,似乎只有通过装置、行为艺术的艺术方式才能进入当代艺术文化氛围之中。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仍然有一批艺术家继续坚守在传统写实艺术的阵地
上。

尤其是学院里的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写实艺术的继续研究,以架上绘画的表达方式传递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我自身作为一名在学院里接过传统写实绘画训练的艺术爱好者,对以写实绘画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仍然是抱有极大的兴趣,我认为,在西方五百多年文化发展所积淀下来的艺术精华还是由极大的挖掘空间需要我们年轻的艺术家们不断学习与探索的。

所以,我认为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艺术家能够借助更多的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而每一种表达方式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艺术家在选择创作方式上,应该更多的思考的是如何能够以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恰当的方式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让观者看后需要去反复思考,甚至无法解读!那么我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不成功的。

三、在新形势下如何确定艺术家的绘画语言
西方传统绘画发展的脉络是由写实走向写意,由具象走向抽象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大师云集的艺术史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需要艺术家们长期的探索实践。

画面语言的生成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东西方艺术家的艺术思想与绘画语言,深入研究,这个过程虽然是艰辛的,即使努力实践但也未必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路子,但是,艺术家要有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甚至需要有追求极致的耐力才能在创作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目标。

艺术家们都是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的人,作品就是艺术家与观众交流沟通的艺术语言。

那么,语言也就是一个人的说话方式,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与别人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你个人的自由,别人也很难介入。

就像我们每个人喜欢吃的饭菜口味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欢吃辛辣的重口味食物,有的人就喜欢吃清淡的口味;有的人喜欢肉类食品,也有的人却喜欢素食。

艺术家能在探索自己独特绘画语言的同时,不忘与客观现实生活紧密相联,这样能使自己的作品有一种质朴与平实的感觉。

同时需要通过对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或欧洲传统文化的借鉴并从中,有目的、有选择的找到适合完善自己绘画语言的学习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在吸收伟大艺术家创作出的经典作品的同时,还不忘去树立自己的绘画风格,做到将自身绘画个性与传统绘画技法和传统文化的相互结合。

我通过自己学习绘画创作道路的总结,对艺术创作过程有几点浅薄的认识:首先,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从中我们可以寻
找到对绘画的一种热情,以及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我想:一个学习艺术的人就应该始终保持着这种对周围生活的敏感,不断从生活中去挖掘绘画创作题材;其次,以感受生活为创作来源的绘画创作都具有明显的表现性特征,但是这种“表现性”又是有生活来源作为坚实基础的,因此如果我们能以真实的情感去对待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时,那么任何形式的线条、笔触、色彩就不仅仅是纯粹形式上的探索而是有了可以存在的基础和依托,这样的作品呈现的不光是视觉上的艺术,同时更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所以即使是在描绘生活中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物,也能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创作的作品一定是能够触动艺术家自己和他人的;第三,在绘画创作中我们应当重视传统绘画技法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在继承传统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去创造自己的绘画风格。

以上便是我通过自己创作的实践过程所体会到的几点启示,我也会将它们作为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根本观念去坚持我的绘画道路。

所以,我认为各种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都是博采众长,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它们在互相影响、创新的过程中走在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之中,而每一次的表现方式的变更,更是无法以某一家的好与坏来片面论证。

就像你不能说哪种口味的食物是最好吃的一样,因为只有丰富多彩、不同口味的美食才能丰富我们的味觉体验一样。

所以,只有能够欣赏、吸收接纳各种绘画方式,我们才能够丰富我们的艺术思维,也就可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