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资源应用计划表
2.图表,引起思考,激发动机、兴趣。
3.图形+文本,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规律。
4.文本,加深学生对三边关系的理解掌握。
5.图形+文本,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明: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数学教学资源应用计划表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1.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巩固三角形的定义,为新课做铺垫
图形+文本
了解+识记
自制
5分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温故知新
2.做一做,用准备好的小棒能否拼成三角形
感知三角形三边有一定的关系
图表
分析、综合
开发
6分钟
情境导入,激发动机
3.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展示并得出结论
图形+文本
理解+识记
自制
9分钟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识记规律
4.例题展示
例题
文本
掌握
课本
6分钟
启发学生对三边关系的理解
5.巩固和应用
练习
图形+文本
掌握理解运用,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图形+文本,温故知新,回顾所学知识,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