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
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传统文化》----第三单元五岳独尊—--泰山教材特点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积累语言;背诵中,朗读、在理解、秋天的美好,句、段的积累。
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教学目标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9.通过朗读传统文化《泰山》,领略大自然赋予泰山的神奇和秀美,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
教学重点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风筝课时秋天的雨 2 课时听听,秋的声音 1 课时语文园地3 课时习作 21课时习作讲评2课时阶段性检测课时---泰山1五岳独尊9古诗两首主备人:邢学美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33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日期:10.11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
2. 我国宋代诗人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3. 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4.感情朗读。
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七、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板书设计夜书所见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听:寒声孤独寂寞感:动客情.第二课时总第34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日期:10.11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
自学基本步骤: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题目的“忆”在此是何意?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
.因为孤独,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
所以,诗人又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种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们是从——“倍”字感受到的。
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有着对家乡的回忆,都有着对亲人的思念。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思念亲人什么呢?对亲人的思念不仅仅会在重阳节才有,诗人还会在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倍思亲”呢?当春节来临,一家团圆的时候,远在他乡工作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月圆,阖家同庆的时候,远在他乡求学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在重阳节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这样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无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
一起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朗读诗文。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悲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一起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们读的让老师都感到深深的悲伤。
可现在正碰到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在身上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3.引导以情促读。
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2.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
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登高插茱萸一人少.(思念家乡、亲人)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节日的古诗。
2.收集其他描写思乡的故事。
3.讲一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故事。
10.《风筝》主备人:孙小新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0.12授课日期: 3 35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以前放过风筝吗?你们放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那你们做过风筝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课时总第36课时本单元第4课时授课日期:10.12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板书:拼命)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