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地理学原理考试试题(J)

经济地理学原理考试试题(J)

经济地理学原理试题经济地理学原理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一名词3分,共24分)配第——克拉克定理区位重量中心地横向一体化霍夫曼比例需求收入弹性区际联系“第三意大利”二、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胡佛将运费分为___________费和___________费两部分。

其中,前者随运输距离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后者则与运距无关。

2.按照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且原料地与市场各分别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当原料指数大于1时,工厂区位应选择在___________,当原料指数小于1时,工厂区位应选择在___________。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汽车产业发展与布局变化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的_________趋势与产品开发的_________趋势并存。

4.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对一国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区位主要趋向于下列三种地区:①经济中心区。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5. β指数是度量交通网络发达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

其值等于交通网中______的数量与______的数量之比。

6.在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中,日本学者赤松提出了___________学说;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循环学说)是由美国学者___________提出的。

三、选择(下列各题均提供了4个答案,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答案的代号上划√。

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杜能的“孤立国”中,由中心城市到孤立国边缘,6大农业圈层的分布依次是:A①自由农作圈②林业圈③轮作农业圈④三圃式农作圈⑤谷草式农作圈⑥畜牧圈。

B①林业圈②自由农作圈③轮作农业圈④谷草式农作圈⑤三圃式农作圈⑥畜牧圈。

C①自由农作圈②轮作农业圈③林业圈④谷草式农作圈⑤三圃式农作圈⑥畜牧圈。

D①自由农作圈②林业圈③轮作农业圈④谷草式农作圈⑤三圃式农作圈⑥畜牧圈。

2.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热属常规能源、核能属新能源。

B煤炭属一次能源、沼气属二次能源。

C风能属含能体能源、水能属过程性能源。

D生物能属一次能源中的常规能源、汽油属二次能源中的新能源。

3.下列中心地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在市场原则下,一个一级市场区的面积等于3个二级市场区的面积。

B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在交通原则下,二级中心地位于一级市场区六边形的顶点。

C廖什理论与克里斯泰勒理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是自上而下构建的中心地与市场系统,而后者则是由下而上构建的。

D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最小限度的需求量,叫作商品服务范围上限。

4.下列有关国际分工与贸易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表现为垂直分工,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主要表现为水平分工。

B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快于商品贸易的发展速度是现代国际贸易的一大突出特点。

C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针对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规模收益递增和完全竞争的相似条件下的新国际贸易理论。

D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与布局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盟、北美和西亚地区。

5.“循环累积因果原理”是由下列哪位学者首次提出的?A赫希曼B弗里德曼C缪尔达尔D纳克斯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有何不同?2.简述企业增长的动因。

3.简述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4.试比较区域分工中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比较成本学说。

5.简述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五、论述(每小题12分,共24分)1.什么是经济区划?试详细阐述综合经济区划的目的以及我国进行综合经济区划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试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集聚与扩散机制。

经济地理学原理试题(B)一、名词解释(每一名词3分,共24分)通达指数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禀赋学说门槛人口产品周期理论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人一次能源二、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一般来说,区位理论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三个基本条件是:①___________。

②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③___________。

3.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对一国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区位主要趋向于下列三种地区: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

4.总体而言,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两种基本形式。

其中,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___________一体化和___________一体化。

5.总的来讲,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

6.在关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众多理论学说中,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理论;而赫希曼则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

三、选择(下列各题均提供了4个答案,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答案的代号上划√。

每小题2分,共10分)1.罗斯托通过对已经完成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依次是:A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高额消费阶段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B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③起飞阶段④高额消费阶段⑤成熟阶段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C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③起飞阶段④高额消费阶段⑤追求生活质量阶段⑥成熟阶段。

D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追求生活质量阶段⑥高额消费阶段。

2.下列关于区位及区位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在市场原则下,一个一级市场区的面积等于4个二级市场区的面积。

B胡佛认为,不同的运输方式,由于场站作业费占总运费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运输适宜距离。

一般来说,场站作业费比重越高,越适合于短途运输。

C相对于不同的区位主体,同一区位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有着不同的作用。

D廖什的中心地和市场区系统是自上而下构建起来的。

3.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两大前提是:A规模收益递增与不完全竞争。

B规模收益不变与不完全竞争。

C规模收益递增与完全竞争。

D规模收益不变与完全竞争。

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的“霍夫曼比例”,指的是:A农业净产值与工业净产值之比。

B采掘业净产值与加工业净产值之比。

C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

D原材料工业净产值与制造业净产值之比。

5.在杜能的“孤立国”中,由中心城市到孤立国边缘,分布在第四个圈层的是:A轮作农业圈。

B谷草式农作圈。

C三圃式农作圈。

D畜牧圈。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增长极?简述增长极的支配效应和乘数效应。

2.经济类型区与部门经济区有何不同?3.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4.简要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5.简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详细阐述可进入性的类型及其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2.试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原理试题(C)一、名词解释(每一名词3分,共24分)区位主体中心性主导产业乘数效应经济活动全球化部门经济区自然资源临界等费用线二、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扩张形式。

2、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早期,区域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___________式空间结构;__________式空间结构一般认为是区域经济发展达到高级阶段的标志。

3、在区域分工理论中,比较成本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要素禀赋学说是由赫克歇尔和___________共同提出的。

4、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与两个相互关联和互动的方面。

5、韦伯所确定的三个一般区位因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集聚(扩散)因子。

6、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过程包括六个阶段:①传统社会阶段。

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③起飞阶段。

④___________阶段。

⑤___________阶段。

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三、选择(下列各题均提供了4个答案,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答案的代号上划√。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一国的霍夫曼比例越大,一般说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A越高B越低C无法判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2、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时有发生,迁移的结果会使公司总部区位:A 趋于集中B 趋于分散C 趋于均匀D 以上说法都不对3、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受资国的社会联系密切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要减少:A企业运输成本B关税C对信息了解的障碍D以上都对4、认为在经济格局的形成中,偶然性、路径依赖、历史和特殊事件起决定作用的是:A克鲁格曼B马歇尔C 弗里德曼D 赫希曼5、产业发展的雁形形态的具体表现中,第一只雁为A 国内生产浪潮B进口浪潮C出口浪潮D模仿浪潮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1、说明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2、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意义3、简述公司空间扩张的一般过程与阶段4、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5、简述跨国投资微观区位选择的基本特征五、论述(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说明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在区域经济差异变动中的作用2、说明汽车工业全球化布局的影响因素与布局变化趋势经济地理学原理试题(D)一、名词解释(每一名词3分,共24分)支柱产业综合经济区地区经济一体化补充区域地理可进入性横向一体化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二、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德国人_________是西方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他于________年完成的《孤立国》一书,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在有关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中,核心—外围理论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其代表性著作《区域发展政策》发表于___________年。

4、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和费希尔于1949年发表了《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一文,认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要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

具体包括如下五个阶段:①自给自足阶段。

②___________阶段。

③___________阶段。

④工业化阶段。

⑤服务业输出阶段。

5、作为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之一,集聚指的是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

一般来说,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