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花园四

百花园四

2、板书课题
百花园四
二、学习“语海畅游”。
(一)巧记成语。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八个成语,边读边找出“风”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小组合作学习成语。
(1)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2)想想每个成语的意思,不懂的可借助成语词典或请教同学。
(3)你是怎样记住这些“风”字打头的成语的?想好了,和同学们交流,比比谁的办法巧。
2、请看屏幕(一个小山村、一条小溪和现在的图片)。
3、教师提出要求。
4、板书课题: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这次习作重点写什么?
2、从哪些方面能够看出这个地方的变化?
(抓住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中某一方面来写,从而体现整个家乡的变化。这样的写作方式就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5)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红彤彤)的朝阳(从东方徐徐)升起。
()的小学生在()画画。
()的蝴蝶()飞舞。
(6)同桌合作完成。
(7)汇报学习情况。
(3)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全班齐读。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抽查。
(4)小组合作交流,了解诗意。
(5)互读互背,熟读成诵。
2、“我的采集本”。
2、找出好词好句。
3、品读开头与结尾。
4、领悟写法。(审题、拟定题目、组织材料、用上好词好句、写出真情实感)
5、学生动笔起草写作。
6、写完后和同学交换读一读,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1、出示范文。
2、师指导品尝。
3、引导学生开头点题、结尾写出自己的感受。
4、教师巡视、指导。
5、生生互动。
四、小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中自己的学习收获。
(2)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云南大理的独特风光?(用圆圈圈出来)
(3)文中介绍的这几个地方各有什么特色?(用“”画出。)
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3、你喜欢哪个景观?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
5、学习“阅读平台”。
(1)展示相关大理风光的课件(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2)提出学习要求。
(2)辩论双方(正方、反方)要有自己的观点。
(3)辩论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来说明。
(4)辩论时要认真听清对方讲要的内容,要用事实反驳对方的观点。
(5)辩论要文明大方。
1、教师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辩论吗?
2、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3、师生合作梳理,提出要求。
3、合作交流,展开辩论。
1、实行辩论。
6、通过辩论会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资料、快速反馈信息的水平,提升说话和写作技
巧。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提升语言的表达水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调查水平和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风雨”的成语。
2、搜集相关大理风光的课件或图片。
3、收集关于台湾的资料。
4、收集相关辩论的资料和准备“正方”“反方”的标志牌。
2、板书课题:能说会道——小小辩论会
环境“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二、质疑引入,明确要求。
1、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问题或者事件当我们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对方争锋。
2、让学生明确辩论会的要求:
(1)学生分成两个方阵,按照观点的不同分成正方和反方,认为“环境变好了”的同学为正方,认为“环境变坏了”的同学为反方。
3、怎样写才能突出这个地方的变化?
(能够描写家乡过去与现在两个部分,使用对比的手法,更能让人感受这个地方的变化。)
4、在过去与现在的描述中,你认为应该把哪个部分写具体?
(把变化后的部分写具体。)
1、出示“笔下生辉”的内容。
2、师指导审题。
(1)出示问题。
(2)引导理解。
3、品尝范文,指导写作。
1、品读。
(4)采用你认为最巧妙的方法记住这些成语,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好。
(5)小组内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成语。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二)句子训练。
(1)自由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这两个句子分别主要写了什么?
(3)再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作用,同桌互相交流。
(4)听教师朗读句子,闭眼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再向大家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1)展示观点(分别持牌:“正方”“反方”。)
(2)按要求展开辩论。
正方:我们组认为“环境变好了”。你看,我们区的清新大道两旁规划有序,道路宽敞,交通便利,小区建设美观,绿化到位,住宅宽阔舒适。这难道不是“环境变好了”吗?
反方:我们组认为“环境变坏了”。是的。我们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仅仅局部现象。针无两头利,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因素。你看,汽车增多造成尾气排放量增加,化工厂排放的浓烟废水致使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
正方:······
反方:······
2、学生鼓掌祝贺。
1、教师当裁判员,宣布辩论会开始。
2、教师要即时把控现场辩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如:
(1)学生辩论跑题,教师要即时引导学生注意辩论的主题。
(2)学生回击对方语言过激,教师要指出不但讲理还要讲“礼”。
(3)辩论中出现“顾左右来说其他”教师要适时点拨,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要抓住对方的要点或者发言中的漏洞来有力的反驳。
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能说会道——小小辩论会
正方反方
环境“变好了”环境“变坏了”
辩论要求:
(1)坚持观点(2)事实辩驳(3)以理服人(4)文明大方
第三课时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
2、思考:
(1)认真观察这是什么地方,以前是怎样的?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你认为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①让学生把短文读通顺,并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②出示问题,教师引导点拨。
(3)相机实行爱国教育。
四、小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中自己的学习收获。
要求学生说说:
这个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风()浪()风雨()()
风()草()风调()()
风起()()风吹()()
风()交()风()()云
乐游原
第二课时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1、师述: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感受到大自然里的小鸟、野草、野花、蝴蝶都是那么的可爱,它们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那么,我们现实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下面,我们用辩论会的形式,把你的观点和了解到的事实材料与同学们交流。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
(1)学生边听边圈画。
(2)全班齐读。
(3)学习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台湾的知识。
1、出示成语。
(1)出示学习要求。
①自由读这八个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②指导小组合作交流。(2来自师巡视。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
(1)出示句子。
(2)提出学习要求。
①自由读句子。
②指导理解句子意思。
(3)出示练习。
要求学生说说:
这个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修改后的作文抄在作文1号。
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
过去(略)
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现在(祥)
感受
(4)教师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3、出示《乐游原》。
(1)出示学习要求。
①师范读。
②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2)师巡视。
4、出示“我的采集本”。
(1)师范读。
(2)出示学习要求。
(3)师巡视。
三、学习“阅读平台”。
(四)大理的“风、花、雪、月”
1、四人小组交流。
(1)读短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小组交流课前调查情况(这是什么地方?以前是怎样的?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指名说话练习,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齐读课题。
1、师述:上节课,我们通过辩论会,用调查了解到的大量事实,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环境变好或变坏的观点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要把辩论会上说到的、自己感触最深的事写下来,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注重。
(4)出现一方被另一方驳倒而处于沉默状态时,教师要即时补充相关的素材。
3、确定胜负方,评选出“最佳主辩手”“口才奖”“机智奖”“礼仪奖”。
4、教师颁奖。
四、小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中自己的学习收获。
要求学生说说:
这个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辩论有哪些要求?
2、把这次辩论的资料整理好,为下节课的写作做好准备。
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巧记成语训练,了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掌握一些记忆成语的方法,激发学生积累成
语的兴趣。
2、通过扩写句子训练,体会如何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准确。
3、读背古诗《乐游原》,体会诗意,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4、积累宝岛台湾的相关知识,增加对宝岛台湾的了解。
5、阅读短文,感受大理独特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到了游玩“语文百花园”的时间。这节课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语文百花园”,去畅游知识的海洋,游览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大理,还要通过小小辩论会和笔下生辉活动,增长自己的才干。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四”。
2、把句子写具体。
(1)()的猴子()爬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