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高血压知识

2018版高血压知识


视网膜
20
高血压对血管的影响 - 动脉硬化
21
小动脉的重构
血管腔壁比率
小动脉的活检
正常血管
高血压血管
高血压与心脏损害
心肌肥厚、左室肥厚等 冠心病:心梗 、心绞痛
高血压与心脏损害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 房/室扑动、心房/室颤动 等
心力衰竭:左心衰、全 心衰
23
高血压导致的心肌肥厚
24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脉 压 (mmHg)
43
Am J Cardiol 2000;85:251–255
脉压是卒中的重要预测因子
• 脉压每升高10mmHg,卒中危险增加11% , 全因死亡危险增加16%
16%
11%
脉压
10mmHg
卒中危险
全因死亡危险
44
Hypertension. 1999;34:375-380.
长效CCB高危研究的卒中比较
继发性高血压 (占高血压人群5-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7
高血压就在你我身边
万人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59年 1979年 1991年 2002年
• 2002年我国高血压病患 者数量已达1.6亿,每年 增加300多万人 • 2013年最新数据,我国 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8%, 即全国预计有3.3亿成年 人高血压患者
14
高血压发病机制-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交感神经系统
• 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力增加 •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神经系统 的调节
副交感神经系统
• 心率减慢 •心肌收缩力降低 • 血管扩张 •血压降低
15
快速交感神经激活:血压自身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
静脉α受体 兴奋 静脉张力增 加 回心血量增 加 心搏出量 心率 心脏β受体 兴奋 小动脉α受 体兴奋
肾素
AII
醛固酮
血管收缩
钠水潴留
血容量增加
心输出量增加
外周阻力增加
服用拜新同后,由于血压下降而出现反射性的快速交感激活, 血压升高 16 会引起心率加快,使患者感觉不适,但继续服药常会逐渐缓解
慢性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危害
慢性交感激活才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起因
17
高血压发病机制-RAS异常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JNC 5
舒张压与收缩压同样重要
JNC 3
舒张压依然比收缩压重要,但需要关注
JNC 1
以舒张压为主要诊断依据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41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内皮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PWV ↑ 脉压↑
CV事件
动脉僵硬度↑
血管重塑
拜新同——早期干预,全程阻断血管重塑
35
拜新同——全程阻断血管重塑进程
36
评估血压的参数
• • • •
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 平均动脉压 BPV
37
38
收缩压而不是舒张压,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 升高
160
收缩压
血压 (mm Hg)
• 由于要长期泵出高于 正常的血压,心脏会 感到非常疲劳;
•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心脏衰竭,这 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25
心力衰竭的症状
26
高血压与脑血管损害
27
颅内出血
28
29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
发病机制:
– 高血压肾脏小动脉硬化, 动脉壁增厚,管腔变窄, 致肾脏缺血 – 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功能衰竭
千人年
14
45
脉压改善程度(mmHg)
卒中绝对发生率(千人年)
评估血压的参数
• • • •
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 平均动脉压 BPV(血压变异性):T/P比值,SI指数
46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常见类型
夜间血压的变化
1、杓型血压
10% - 20% < 10% > 20%
2、非杓型血压 3、超杓型血压
4、反杓型血压
诊室及诊室外测量定义的高血压
分类 诊室血压 收缩压 (mmHg) ≥140 且/或 舒张压 (mmHg) ≥90
动态血压(ABPM) 白天(或清醒状态)
夜间(或睡眠中) 24小时 家庭自测血压 (HBPM)
≥135 ≥120 ≥130 ≥135
且/或 且/或 且/或 且/或
≥85 ≥70 ≥80 ≥85
脉压改善程度和卒中绝对发生率连续相关
INSIGHT拜新同组 ASCOT氨氯地平组 ASCOT阿替洛尔组 VALUE氨氯地平组 VALUE缬沙坦组 NORDIL利尿剂/BB组 NORDIL缓释地尔硫卓组 0 2 3.1 4 6 8 10 12 6 6 6.2 8.1 7.4 6.7 9.1 8.7 10 12.3 13.3 12.4 14
3级高血压 收缩压≥180 或舒张压 ≥110
高危 高危
≥3个危险因素
器官损伤,慢性肾病3期或糖 尿病 无症状心血管疾病,慢性肾 病≥4期或者糖尿病合并器官 损伤或多个危险因素
低危 至中危
中危 至高危 极高危
中危 至高危
高危 极高危
高危
高危 极高危
高危
高危至极高危 极高危
55
起始治疗时机
血压(mmHg) 其他危险因素,无症状器 官损伤或疾病 正常高值血压 收缩压130-139或舒 张压85-89 1级高血压 收缩压140-159或舒张压 90-99 2级高血压 收缩压160-179 或舒张压100109 •改变生活习惯几 周 •然后给予降压药 物,目标血压 <140/90 •改变生活习惯几 周 •然后给予降压药 物,目标血压 <140/90 •改变生活习惯 •给予降压药物, 目标血压 <140/90 3级高血压 收缩压≥180或舒张 压≥110
39
INVEST:收缩压与心血管病事件
25
事 件 20 发 生 率 15
全部死因 心肌梗死 脑卒中
%
10 5 0 ≤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160-170
170-180
>180
40
SBP(mmHg)
JNC衍变看收缩压的重要性
JNC
7
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重要 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男性 老年 稍胖 坐着 国家领导人
• 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两月死于脑出血 •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后8年死于脑出血 • 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后20年死于脑出血
4
高血压故事
300 250
200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150
100
50
0
1935年
1937年
1941年
1944年
雅尔塔
死亡时
当时血压认识:血压增高是机体保护性反应,动脉硬 化导致血管狭窄,升高血压保证器官血供。
发病率
患病人数
8
国人对高血压病的
认知状况-三高三低
三高
患病率高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三低
知晓率低(35.6%)
治疗率低(17.1%)
控制率低(4.1%)
9
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地理分布差异:寒冷地区高于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 低海拔地区 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 平越高。 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 水平呈负相关 遗传:与直系亲属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 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评估血压的参数
• • • •
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 平均动脉压 BPV
42
Framingham心脏研究30年随访
脉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
60 50
年龄校正后的事件强预测因子 35-64 岁 65-94 岁
男性
女性
40 30 20 10
0
20-39 40-49 50-59 60-69 >70 20-39 40-49 50-59 60-69 >70
临床表现:
– 夜尿增多、少尿、蛋白尿、水肿、肾小球滤过率 (GFR)降低、血清肌酐(Ccr)和尿素氮(BUN)增高, 严重可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30
31
32
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链
BP BP
亚临床 器官损害
早达标, 减少事件
临床疾病
BP
BP
危险因素
心绞痛 TIA LVH 跛行 IMT 蛋白尿 微量蛋白尿 中度肾病 轻度肾病 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
心血管事件
MI 卒中 CHF ESRD
死亡
代谢综合征 血脂异常 高血压
33
Zanchetti et al., J Hypertens 2005; 23: 1113
测试?高血压损害
中风
视网膜出血→失明
高血压
心肌梗死
动脉硬化
心力衰竭
终末期肾病
34
以高血压为起点的心血管事件链
高血压
血管腔 压力↑ 血流动力学改变
52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 (mmHg)
正常血压
收缩压(mmHg)
<120
舒张
<80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120-1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