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发电企业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监督管理,以满足发电企业和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需要,贯彻《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1-2007)及有关的标准、条例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继电保护监督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技术监督责任制,对发电企业继电保护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生产实行全过程的技术监督管理。
第三条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先进的有成熟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设备,不断提高发电企业设备运行水平和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水平。
第四条各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机构必须充分发挥技术监督职能,加强对运行设备及继电保护专业进行技术监督管理,加强对各项反措落实情况进行技术监督。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发电企业。
第二章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机构与职责第六条集团公司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中心),第二级为集团公司所属分(子)公司,第三级为集团公司所属各发电企业。
第七条技术监督中心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监督指导集团公司系统内各发电企业开展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保障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负责集团公司系统内各发电企业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档案管理,收集分析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月报表,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提出优化运行指导意见和整改措施,指导、协调各发电企业完成日常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
(三)协助审核继电保护专业设备技术改造方案、评估机组大修和技改项目实施绩效。
(四)负责组织召开继电保护专业技术监督会议,总结集团公司年度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
(五)负责开展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交流和培训,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六)督促、指导发电企业认真完成继电保护专业技术监督日常工作,督促各发电企业按时上报技术监督报表。
(七)受上级授权或相关单位委托,参加发电企业新建、改建工程中二次系统的审核工作。
(八)进行发电企业的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情况统计分析,对发现的重大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监督事故单位落实整改计划。
(九)负责定期编制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报告,总结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提出工作和考评建议。
第八条各分(子)公司技术监督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管辖区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完善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分级管理制度,组织落实继电保护技术监督责任制,组织管辖区发电企业完成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指导发电企业的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
(三)对影响和威胁本辖区生产的重要继电保护问题,督促发电企业限期整改。
(四)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前期阶段、建设阶段、验收交接环节要落实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有关规定。
(五)督促、检查发电企业在大修技改中落实继电保护技术监督项目。
(六)定期组织召开管辖区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经验,通报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信息,部署继电保护技术监督阶段工作任务。
(七)督促发电企业加强对继电保护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水平。
第九条发电企业技术监督职责各发电企业应建立健全由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领导下的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网,并在生技部门或其它设备管理部门设立继电保护监督专责工程师,在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领导下统筹安排,开展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
(一)主管生产副经理或总工程师的职责1.领导发电企业继电保护监督工作,落实继电保护技术监督责任制;贯彻上级有关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审批本企业专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2.审批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规划、计划。
3.组织落实运行、检修、技改、日常管理、定期监测、试验等工作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监督要求。
4.安排召开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检查、总结、考核本企业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
5.组织分析本企业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存在问题,采取措施,提高技术监督工作效果和水平。
6.审批继电保护有关规程、定值整定方案以及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的月、季、年报表和工作总结。
7.审批继电保护定值和保护施工、试验技术措施,批准重要继电保护装置投、退流程。
8.组织继电保护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制定反事故措施,研究解决继电保护设备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发电企业继电保护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继电保护监督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协助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或总工程师做好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组织编写本企业的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和相关措施。
2.组织编写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规划、计划。
3.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进行质量监督和考核,掌握受检设备的技术状况。
4.负责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有关报表的填写、上报工作。
5. 建立健全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技术档案和资料,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记录,特别是异常动作和事故现象动作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6.组织开展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网活动,定期召开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推广先进技术。
7.加强对班组继电保护技术监督人员的专业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监督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8.对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向企业提出奖励意见。
9.负责继电保护监督管理日常工作的联系、处理及上报报表、总结。
10.负责制定继电保护装置定检,技改项目的技术措施、材料计划及继电保护设备备品配件计划。
11.负责每月报送上月“继电保护”动作统计、分析报表。
12.负责企业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及管理,并签发定值通知单。
13.参加新建和改造系统的继电保护设备质量技术监督和验收。
第三章继电保护监督范围及主要指标第十条继电保护的技术监督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继电保护装置: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开关(包括GIS)、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电缆、母线、输电线路、高压电机等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
2.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自动重合闸、备用设备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自动准同期、故障录波器及其它保证系统稳定的自动装置等。
3.控制屏、信号屏与继电保护有关的继电器和元件。
4.连接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
5.继电保护专用的通道设备。
第十一条继电保护的主要技术监督指标:1. 主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投入率100%。
2. 全厂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正确动作率不低于98%。
3. 故障录波器完好率100%。
第四章继电保护监督主要工作内容第十二条继电保护及二次系统配置监督应符合《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DL/T 769)、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T 68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电安生[1994]191 号文)、《“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国电调[2002]138 号文)、《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 号文)等相关要求。
重点要求:(一) 重要设备的继电保护应采用双重化配置。
继电保护双重化配置的基本要求如下:1.两套保护装置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应分别取自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互相独立的绕组,其保护范围应交叉重叠,避免死区。
2.两套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应取自不同蓄电池组供电的直流母线段。
3.两套保护装置的跳闸回路应分别作用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
4.两套保护装置与其它保护、设备配合的回路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
5.两套保护装置之间不应有电气联系。
6.线路纵联保护的通道(含光纤、微波、载波等通道及加工设备和供电电源等)、远方跳闸及就地判别装置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按双重化配置。
(二)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保护应按双重化配置。
(三)100MW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变压器组,除非电气量保护以外,应按双重化原则配置数字式保护。
对于600MW 及以上发电机变压器组应装设双重化的电气量保护,对非电气量保护应根据主设备配套情况,有条件的也可进行双重化配置。
大型发电机组和重要发电企业的启动变保护宜采用双重化配置。
每套保护均应含有完整的主、后备保护,能反应被保护设备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并能作用于跳闸或给出信号。
(四) 200MW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宜将基波零序保护与三次谐波电压保护的出口分开,基波零序保护投跳闸;也可使用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其高阻动作投信号,低阻延时动作投跳闸。
(五) 200MW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变压器组应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
(六) 200MW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应装设起、停机保护。
(七) 对变压器油温、绕组温度及油箱内压力升高超过允许值和冷却系统故障,应装设动作于跳闸或信号的装置。
(八) 对于300MW及以上大型发电机的转子接地保护应采用两段式转子一点接地保护方式,一段报信,二段跳闸。
(九) 220kV及以上电压分相操作的断路器应附有三相不一致(非全相)保护回路,而不再另外设置三相不一致保护。
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时间应为0.5s~4.0s 可调,以躲开单相重合闸动作周期。
如断路器未配置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应改接为断路器本体辅助接点配置。
(十)制定保护配置方案时,对两种故障同时出现的稀有情况可仅保证切除故障。
(十一)在各类保护装置接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时,应考虑到既要消除保护死区,同时又要尽可能减轻电流互感器本身故障时所产生的影响。
(十二)当采用远后备方式时,在短路电流水平低且对电网不致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如果为了满足相邻线路保护区末端短路时的灵敏性要求,将使保护过分复杂或在技术上难以实现时,可以缩小后备保护作用的范围。
必要时,可加设近后备保护(主要针对11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保护)。
(十三)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装置,除预先规定的以外,都不应因系统振荡引起误动作。
(十四)使用于220kV及以上电网的线路保护,其振荡闭锁应满足如下要求:1.系统发生全相或非全相振荡,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跳闸。
2.系统在全相或非全相振荡过程中,被保护线路如发生各种类型的不对称故障,保护装置应有选择性地动作跳闸,纵联保护仍应快速动作。
3.系统在全相振荡过程中发生三相故障,故障线路的保护装置应可靠动作跳闸,并允许带短延时。
(十五)有独立选相跳闸功能的线路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命令,应能直接传送至相关断路器的分相跳闸执行回路。
(十六)使用于单相重合闸线路的保护装置,应具有在单相跳闸后至重合前的两相运行过程中,健全相再故障时快速动作三相跳闸的保护功能。
(十七) 技术上无特殊要求及无特殊情况时,保护装置中的零序电流方向元件应采用自产零序电压,不应接入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