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PPT
现代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PPT
因此:
➢ 混凝土属于混沌体系(非线性体系),具 有“蝴蝶效应”──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 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极小 的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巨大差异。
工业化、集约化是社会生产发展的趋势,促 使了现代混凝土的发展。
2、什么是现代混凝土?
• 现代混凝土是建立在混凝土化学外加剂 和矿物掺合料两大混凝土科学技术进展 基础上的六组分混凝土。
• 如果有“成长催化剂”我们是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吃? 我们是不是要求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一个十岁的孩子?
• 我们应该习惯于制造缓凝混凝土,在幼龄期具有高 徐变和低弹性模量。
转变观念谈何容易
• 开惯了汽车,叫你骑自行车,你当然不适 应;胡吃海塞惯了让你管住自己的嘴当然 不情愿;建设习惯于追求速度,抢工期, 让你使用强度发展慢的绿色混凝土,许多 人脑袋肯定会摇得像个拨浪鼓,“不可能、 不现实、无法实现……”。人们有一万个理 由把自己的思路框在快速建设的模式中。 但是如果是为子孙考虑,让人类“寿与天 齐”我们就必须改变自己,让建筑行业接 受科学发展观。
Mehta告诫我们:建造实践需要进 行变革
即使正确地限定了原材料和拌合物配合比,并且 小心地遵循施工规程,认为可以根据现有的实践建 造耐用和持久的混凝土结构仍然是不现实的。这是 因为在20世纪里,材料和建造实践首先是为了满 足快速建设的需要,事实已经证明:这对暴露于严 酷环境条件下运行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有害的。 我们在建造耐用和环境中持久的混凝土结构时,必 须牺牲一些建设速度,显然,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 业主、营造商与设计者转变观念。
制备绿色高强混凝土具有可行性
• 至少可以说在低水胶比下,低水泥熟料胶 凝材料体系是可以制备高强混凝土的,在 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较小的浆骨 比。
• 绿色混凝土是可以做到高强度的,当然不 是高早强。
强度与耐久性的关系
• 比如同一低水胶比的纯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其 强度等级要比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高得多,但 抗氯盐侵蚀的能力却远不如后者。
现代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行业隔离现状的实例
水泥
混凝土
提高比表面积, 增加C3构设计 构
流收水抗 后
变缩化化 期
性增热学 强
能加增腐 度
下 大蚀 增
降
性长
下小
降
级 配 变 差
针混 片凝 状土 颗流 粒变 增性 多能
下 降
甲方 管理 监理
研 究
混凝土耐久性下降
行业隔离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技术 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的问题,而反 过来却影响社会整体的生产力和人类 的可持续发展。行业隔离最终影响的 是工程质量
(量測現況)
6、现代混凝土的现状:知识和观念陈 旧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影响质量及其 控制
• 对矿物掺和料认识和使用存在误区 • 对添加剂的盲目使用 • 对骨料作用认识不足,对骨料质量重视程度
不足,因而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 对水泥品质的误导 • 作为用户,和原材料供应方矛盾尖锐,不能
正确认识和掌控原材料的质量, 不能形成健 康的买方市场
• 预拌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的主体品种。 以预拌混凝土、泵送为主流。拌和物的 流变性能成为重要问题。
3、现代技术与性能特征
➢ 减小了强度对水泥的依赖性 ➢ 水胶比较低,浆骨比较小 ➢ 严酷环境的工程增加,使耐久性要求日益
突现 ➢ 在水泥水化热增大、强度提高的同时,结
构尺度增大,改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 使用混凝土强度范围很宽,从C20(极少量
一、现代混凝土的技术特征
复杂的体系
➢ 原材料不能提纯,成分波动
➢ 微结构的不确知性——水泥水化形成复杂的 凝胶,在目前技术水平下难以测定。
➢ 微结构形成的环境和时间的依赖性——对温 度、湿度的敏感性;水化不断进行造成动态 的微结构。
➢ 性能的不确定性。性能随微结构的发展而发 展,而微结构具有不同层次(宏观层次、亚微 观层次、微观层次)的多相(固相、液相、气 相)的非均质性(依配合比不同而离散)
低水胶比下所需要的凝胶数量
当HPC水化程度只及常规混凝土60%时,两者结 构强度相近。从长期角度来说,HPC水化程度提高 后,凝胶数量增多,强度、密实性继续提高。
换句话说在低水胶比下,达到同样强度对凝胶的 数量要求有所下降。换句话说对胶凝材料的活性要 求有所下降。保罗米公式不再适用。但是JGJ552010标准的仍然采用对保罗米公式进行修正的做 法是对现代混凝土理解不够。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迅速开发和应用
5、现代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混凝土研究和实 践将主要围绕两个焦点展开,一是解 决好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二是混凝土 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发 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必然选择
水泥混凝土在过去的100年中,几乎覆盖 了所有的土木工程领域,可以说,没有混 凝土就没有今天的世界。但是在应用过程 中,传统水泥混凝土的缺陷也越来越多地 暴露出来,集中体现在耐久性方面。在目 前正在实践和发展的现代混凝土中我们越 来越意识到被寄予厚望的胶凝材料——水 泥在混凝土中的表现,远没有我们想象的 那么完美。
C15)到C80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4、现代六组分混凝土的技术路线
矿物细粉的掺加与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1) 矿物细粉的功能 ① 密实结构 ② 胶凝材料低内能 2) 低水胶比、低水泥用量、低单位体积用水量等技 术理念得以成功实践 “外加剂使混凝土进入大流态时代,实现泵送,而粉 体掺合料使泵送混凝土走向成熟” 混凝土材料满足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完 成了一次重要的螺旋式上升。
• 高压蒸养的低水胶比混凝土,如果温控不当,可 使混凝土内部的微细孔隙连通,这时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仍能达到90 MPa甚至更高,抗水渗 透能力也非常好,可是抗冻融和抗氯离子的能 力有可能降到与中低强混凝土相近的程度。
思维方法和观念的转变比技术更重要
• 我们一方面信誓旦旦要发展绿色混凝土,一方面又 不舍得放弃传统混凝土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 当然其实主要还是高早强形成的观念和做法。比如 “最好3天就能张拉”,“最好第二天上班就拆模”; “28天衡量强度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