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沟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管沟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1.1 吉油勘探设计院的设计图纸施13628编制。

1.1.2 依据CJJ28-89《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1.3 依据《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稀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编制。

1.1.4 依据《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编制。

1.1.5 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编制。

1.1.6 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管理程序》编制。

1.2、工程内容:本次工程为江南老百北小区供水外网、供热外网改造工程。

甲方为油田公用事业公司,监理方为油田监理公司,施工方为恒瑞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改造工程为老百北11栋住宅,滨江路以南百1-百8,8栋楼,合计19栋楼的水、暖外网更新改造。

供暖外网管线10公里,供水外网管线5公里,排水管线2.4公里。

新建配水间一座。

新系统运行后,原有老系统拆除废止,停运。

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土方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1.2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勘察地形、地貌,实地了解施工现场及周围情况。

2.1.3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桩位交接验收及复测工作,测设土方开挖控制点。

2.2、主要机具2.2.1推土机、铲运机、反铲挖掘机、装载机、测量仪器、铁锹(尖头与平头两种)、手推车、手锤、梯子、铁镐、撬棍、龙门板、小白线、钢卷尺、坡度尺等。

2.3、作业条件2.3.12.3.2根据给定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

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

2.3.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挖错或超挖。

2.3.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做好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3.5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修整边坡坡度以及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2.3.6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m ,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

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分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2.3.7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壤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发挥施工机械效率。

2.3.8在施工现场内修筑供汽车走的坡道,坡度应小于1:6。

当坡道路面强度偏低时,路面土层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渣土;挖土机械所占土层当处于饱和状态时,应当填筑适用厚度的碎石或渣土,以免施工机械出现塌陷。

2.3.9根据土方和基础工程规模、工期长短、施工力量安排等修建简易的临时性生产和生活设施,同时敷设现场供水、供电、供压缩空气管线路,并进行试水、试电、试气。

2.3.10管沟边缘堆置土方或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管沟上部边缘不少于2m ,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

重物距边坡距离:汽车不小于3m ,起重机不小于4m 。

三、管沟开挖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均匀开挖→排降水→修坡和清底→坡道收尾 3.2、操作工艺3.2.1开挖坡度的确定:管沟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深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3.2.2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

控制网应该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10×10m 或20×20m 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好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3.2.3管沟开挖,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

3.2.4管沟开挖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然后分段均匀开挖。

3.2.5管沟开挖时,应从上至下分层分面,按照坡度线向下开挖,严禁在高度超过3m 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作业,但每层的中心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3.2.6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软弱土、流砂土层时,或地表面出现裂缝时,应停止开挖,并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防止土体崩塌与下滑。

3.2.7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实际标高500mm 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

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槽底土方。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3.2.8开挖基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应留足回填的好土;多余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3.3、季节性施工:3.3.1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

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期施工方案进行。

3.3.2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300mm 。

3.3.3开挖管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临近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

3.3.4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期进行,如必须在雨期开挖时,开挖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3.3.5雨期施工在开挖的管沟,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并对坡面进行保护。

同时应在坑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四、质量标准4.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4.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4.3、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注:1、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

2、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3、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五、成品保护5.1挖运土方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并定期复测检查定位桩和水准基点是否完好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临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发生下沉和变形。

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5.3施工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5.4挖土时应对边坡支护结构做好保护,以防碰撞损坏。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情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先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2、控制开挖尺寸,防止边坡过陡: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6.3、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相应的施工方案:对于地质资料反映在粉细砂、粉土、中粗砂等土层的工程项目,必须有截水、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制定有效的降排水方案。

6.4、防止地下设施受损:使用机械挖掘,在开工前应核查公用地下设施(管线、电缆等)的位置。

不容许挖掘机在还要保留的地下设施附近作业。

剩余地段,由工人挖掘来完成。

6.5、挖掘机在挖比较深的管沟时,机身离边口应不少于3m ,并用坚木垫实机身,方可进行作业。

堆土离边口不得少于1m ,但也不能抛到工区的通道上或其他作业区域。

也可用薄板或低矮的建筑物把挖掘的土石围起,以防进入邻区。

6.6、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备等,应事先做好检查和必要的加宽、加固工作。

6.7、在雨期开挖管沟,应距坑边1m 远处挖截水沟或筑挡水堤,防止雨水灌入淹泡管沟或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失稳塌方。

6.8、雨期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0.3m 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7.1、技术准备7.1.1、回填土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进行组织施工。

7.1.2、根据分层回填厚度测放出回填标高控制线,以控制回填土的标高或厚度。

7.1.3、确定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并事先检查,必要时对经过的道路、桥梁进行加固加宽处理。

7.1.4、编制机械回填土施工方案,依据工程特点和填方土料种类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虚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7.2、材料要求7.2.1、填料优先利用管沟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机杂质。

其粒径不大于50mm ,其最大料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使用振动碾时为3/4,含水率应符合规定要求。

7.2.2、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做表层以下的填料;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用做各层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做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后,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7.3、主要机具:翻斗车、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蛙式打夯机、手推车、铁锹、筛子、木耙、钢卷尺、胶皮管等。

7.4、作业条件7.4.1土方回填前应验收基底标高;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7.4.2填方和压实前,对基底标高、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7.4.37.4.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的设置。

在管沟边坡上,每隔3m 钉上水平橛,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7.4.5在管沟或边沟上每10m 钉上水平桩或在临近的固定建筑物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每隔10m 左右应钉水平控制桩。

八、土方回填施工工艺8.1、工艺流程基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8.2、操作工艺8.2.1基底清理:填土前要清除基底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

8.2.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各种土料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8.2.3分层铺摊填土:在压实过程中,土的密度也是表层大,而随深度加深逐渐减小,超过一定深度后,虽经反复碾压,土的密度仍与未压实前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