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历史和生物学特性
钩介幼虫的寄生
一只大的河蚌每年可以产300万个钩介幼虫, 一个鱼体可以有3000个钩介幼虫寄生。一般 钩介幼虫寄生对成体的鱼无显著的影响。 有些河蚌的钩介幼虫可以在很多种鱼类体上 寄生,而有些则需要寄生在某种特定的鱼类 体上。 寄生期的长短随种类和水温而不同,短的只 有3天,长的可达20天
新闻
生物学特性 地位及分类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蚌 目。 珠蚌科。 无齿蚌亚科。 无齿蚌属
主要育蚌种类: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丽 蚌属、无齿蚌属等。
三角帆蚌
褶纹冠蚌
丽蚌属
无齿蚌属
褶纹冠蚌(湖蚌)
壳大稍膨起,壳质较厚, 壳背缘向上伸展成鸡冠状。 壳表面黄褐色、黑褐色。 壳内珍珠层呈乳白色、淡 蓝色、粉红色。所产珍珠 质量次于三角帆蚌。 珍珠生长较快。 分布于长江流域、东北、 华北的湖泊、河流中。
原理图
人工培育珍珠的过程
伤口愈合期 珍珠衰老期 人工珍珠的形成 珍珠成圆期 珍珠增厚期 珍珠形成期
囊袋形成期
珠胚形成期
生活习性
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底部的泥沙 之中,利用,使蚌体部分潜埋在泥沙中,潜入 泥中的深度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冬季水温底, 蚌整个身体潜埋在泥中,仅露出后缘部分进行 呼吸摄食,夏天蚌体上升。 各种蚌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褶纹冠 蚌和背角无齿蚌喜栖息于水流缓慢或静水的泥 质中,三角帆蚌喜欢生长在水质清澈,水流较 快、底质较硬的泥沙或底泥的水域中。 河蚌食性很广,被动摄滤水流中的浮游生物, 如硅藻、绿藻、鞭毛虫、植物碎片等,每天滤 过蚌体内的水量可达40升。
文化
◎【蚌中月】指珍珠。旧说蚌孕珠与月的 盈亏有关,故称。 唐孟郊《咏怀》:“思 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 ◎【蚌病成珠】《淮南子· 说林训》:“明 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蛖,同 “ 蚌 ”。后遂以“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 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蚌鹬相持】
分布
世界上河蚌约1000多种,500余种分布在北 美洲,我国的淡水蚌类有100余种。
内因形成,由于外套膜病变,一部分上皮细胞从外套 膜上脱落下来,陷入结缔组织之间,其增殖结果形成 珍珠囊而产生珍珠,此珍珠质纯而型圆者多,均为无 核珍珠。 外因形成,沙粒、寄生虫等外来物质落入贝壳与外套 膜之间,外来物带着一部分外套膜上皮细胞落入结缔 组织中,形成珍珠囊,分泌的珍珠质包被着外来物而 形成珍珠,这种珍珠都有一个核,称为有核珍珠。 细胞畸形增殖形成,外套膜受到机械或化学损伤之后, 细胞发生病理变化,引起畸形增殖,形成珍珠囊从而 形成珍珠。 不论哪种原因形成的珍珠,分泌珍珠质的外套膜表皮 组织是他们共同的必备条件,这在人工培育珍珠中是 极其重要的。
中央膜:指外套肌痕以内的膜,较薄,呈半透明状,为植 片区。 边缘膜:指外套肌痕以外 的膜,较厚,结缔组织丰富,其 外表皮是制作小片的材料。还可插植珍珠核及小片,育成 有核珍珠 色线:边缘膜的外缘有一条颜色较深的黄色线带,称色线。 它分泌角质素形成角质层和棱柱层。制取小片时务必切除 干净。
外套膜(微观)
稚蚌出现了成体具有的胃,闭壳肌等组织器官, 幼虫的足丝和钩均消失,经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变 化初具成蚌的雏形,成为幼蚌。
行情
行情
发展趋势:产量降低
2005年和2006年,浙江嘉善县、安徽芜湖市针对珍珠养殖 先后出台了禁养限养的有关政策,2007年湖北省发布了《 关于禁养限养珍珠和规范水产养殖的意见》,2008年4月 ,湖南常德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开展珍珠养殖专项治理行 动的通知》。禁养限养珍珠政策的出台,将对我国珍珠养 殖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对 珍珠养殖的数量将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珍珠挂养密度普 遍在800~1000只/亩,实行限养政策以后,养殖密度在 500~700只/亩。受浙江、安徽、湖北等地珍珠禁养限养 政策的影响,预计2008年,将导致珍珠养殖减产大约100 吨。综合珍珠养殖自然灾害和禁养限养政策的影响,预计 2008年珍珠产量将不会超过1400吨。随着我国对水资源环 保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珍珠主要养殖集聚区当地政府将 会陆续出台一些规范珍珠养殖的政策,珍珠养殖新增的水 面将会减少,禁养限养珍珠的面积将会增加。珍珠养殖的 周期一般是3~5年,由此导致珍珠产量在未来两三年中将 逐年减少,到2010年,预计将稳定在1000吨左右。
外表皮
结缔组织
内表皮
外套膜贴壳的一面为外表皮, 靠近内脏团的一侧为内表皮, 中间为结缔组织。
外表皮细胞分泌珍珠质。
鳃
通过鳃丝进行气体交换 滤取食物,辅助摄食 繁殖期间,受精卵在外鳃瓣上发育孵化, 起到育儿囊的作用。
内脏囊:由外套膜包被的内部器官,消化、 生殖、循环、排泄等系统在于此。 肌肉:前后闭壳肌(控制贝壳的启闭)、前 后缩足肌、伸足肌。 斧足: 斧状;运动和掘穴。
生活习性:繁殖
各种河蚌繁殖期不同 在长江中下游,三角帆蚌每年4月性成熟, 5-7月产卵,最适水温为20-25℃。水温低的 地区,产卵期可延长到8月份。 褶纹冠蚌一年繁殖两次,第一次为3月下旬 至4月底,第二次为10月至11月上旬,产卵 水温为15-20℃。
生活史
受精卵形成
钩介幼虫的形成(寄 生) 幼蚌的形成 成熟产卵 河蚌的寿命
受精卵形成:
多是雌雄异体,雌蚌比同龄的雄蚌个体较 大,贝壳也略宽、略厚。
成熟的精子经过输精管到达鳃上腔,再随 着水流从排水孔排至体外,含有精子的水 流从雌蚌入水孔进到体内的鳃瓣之间。这 时候雌体的卵也已经自生殖腺排出,聚集 在它自己的鳃瓣之间。这样,精子和卵就 在雌体的鳃瓣间相遇而受精。
历史
19世纪,中国的珍珠文化于清末传入日本,20世纪40年代 ,日本珍珠业开始发展,1966年,日本珍珠养殖场达到 7000个,当年产量104吨。据有关统计,这期间的前后20 年,日本珍珠的外汇收入达到20亿美元,日本水产界为战 后国家经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1969年日本珍珠产量达 到111.3吨,成为历史最高年产量。此后,由于水质污染和 其他社会因素,珍珠产量急剧下降,基本摆动在年产量30 -40吨之间。
钩介幼虫的形成:
受精卵粘附在鳃瓣上,经30-45天完成胚胎 发育,变为钩介幼虫;
钩介幼虫的寄生
特征为两壳侧缘中央具钩,身体中央有一 条长鞭毛状足丝,钩介幼虫离开母体后落 在水底或在水流中悬浮,遇到鱼类时就用 它贝壳侧缘的钩钩在鱼类的鳃或鳍上,这 时鱼类因受到钩介幼虫的刺激,很快地形 成一个被囊,把幼虫包起来,于是这个幼 虫便开始了它的寄生生活,从寄主中吸取 营养、变态生长。
概况
应用
河蚌肉可食用 可入药:微量元素、种氨基酸、清热解毒、滋阴明目 贝壳可入药或者加工成装饰品和工艺品。 河蚌中的某些种类还可以生产珍珠。 其它(文化、娱乐、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弘师这说:“未置我于死地的东西,可以 使我变得更坚强!” 在我发愿建设寺院的 几年时间里,每当遇到那些沙粒,总是傻 傻地执意要把它挤出去,而往往到头来, 能排出去的又有几粒呢?现在我知道,沙 粒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要我换一个角度,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 这些沙粒,它们会让我更强大,我相信它 们早晚会变成珍珠。
丽蚌属贝类的贝壳重而 厚,壳质细致而坚硬。 壳面暗褐色,多具有瘤状 结节。 外形有卵圆形、椭圆形、 猪耳形和佛耳形。 丽蚌属的种类栖息于水较 深、底质较硬的流水湖泊 和河流内。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的湖泊和河流中,少数种 类分布于山东、河北、辽 宁、广东、广西。朝鲜和 越南也有分布。
河蚌
水产1101 蒋威
讲课思路
概况:历史、应用、分布、行情、发展趋势、相关 新闻
生物学特性:地位及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生活史
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珍珠最早的国家,据古籍《尚 书禹贡》记载:公元前22世纪,即夏禹时代已确定珍珠 为献给皇上的贡品,距今约4200-4500年。中国也是世 界人工培育珍珠最早的国家,据宋代庞元英所著《文昌 杂录》,详细地记载了中国人工育珠的始创者和具体方 法。这一记录表明,中国距今1500年已人工育成珍珠。 而国外人工育珠的最早记录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1761年 才获得有柄珍珠,距今仅232年,比中国迟1200年。
发展趋势:价格上升
珍珠价格上扬大势所趋 对于珍珠来说,供求关系、产品质 量、养殖成本以及风险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2000年以 来,珍珠的价格跌宕起伏,总体上讲,价格在不断降低。 2008年,面对珍珠产量大幅的减少,质量的提高,消费的 活跃,珍珠价格上扬将是大势所趋。 自2005年开始,一 些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有关珍珠禁养限养的政策,2007年 洪灾和2008年雪灾使珍珠养殖遭受重创。一般来说,珍珠 养殖需要3年到5 年,禁养限养政策和自然灾害,不仅直接 造成2008年珍珠的减产,而且还将影响到未来的三四年。 2007年珍珠年产量是1600吨,2008年较2007 年珍珠产量将 减少12.5%,到2010年预计1000吨,逐年降低超过10%。 年产量降低,市场供应减少,消费在增长,供求关系决定 价格上升将不可避免。
三角帆蚌(劈蚌、翼蚌)
壳大而扁平,壳质较厚, 坚硬,壳后缘向上伸展, 呈三角帆状。 壳表面为黄褐色或黑褐色, 壳内珍珠层呈乳白色、肉 红色或紫色,具有美丽的 珍珠光泽。 其产珠质量好,珍珠细腻 光滑,色彩鲜艳,珠形较 圆,但珍珠生长缓慢。 该蚌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 的大型湖泊及河流中。
丽蚌属
钩介幼虫成熟度的检查
一看色:成熟:棕色紫色、桔黄色;不成
熟:乳白、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