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向周边乃至世界辐射,对世界茶文化影响深远。
茶叶和饮茶习惯从5 世纪起开始传播到国外,17 世纪起传遍全球,逐步发展成世界性茶文化。
英语的“茶”字(tea),发音来自福建方言(ti)。
而土耳其人的“茶”字Cay)发音则源自中国北方方言。
开始人们只喝“绿茶';即茶树的叶子。
“红茶”(black tea)是一种欧美人喜欢的黑茶,据说是唐代的陆羽发明的。
[11 ] (p319 - 320)中国茶禅文化传入日本,于是有了日本“茶道(。
传入英国,产生“午后茶(。
传入欧美,出现“基督禅(。
十六世纪欧洲天主教传教士葡萄牙神父克鲁士从中国返回欧洲后,介绍中国茶的饮用可以治病。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法国传教士特莱康等也相继学得中国的饮茶习俗,向欧洲广为传播。
荷兰是欧洲最早饮茶的国家之一,并称茶叶为“百草((治百病的药) ,茶成为中国对世界所作的一项重要贡献。
一、日本茶道“茶道(Tea Ceremony)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与结晶,它起源于16 世纪。
富商千利休(1522 - 1591) 集茶道各流派之大成,把饮茶习惯与禅宗教义相结合,发展成茶道。
按其教义,茶道乃终生修养之道。
千利休曾用“和、敬、清、寂(四个字来概括“茶道(精神。
“,和就(是人们相互友好,彼此合作,保持和平。
“敬(,指尊敬老人和爱护晚辈。
“清(,即清洁,清静,不仅眼前之物要清洁,而且心灵要清净。
“寂”,就是达到茶道的最高审美境界:幽闲。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理念,是从佛教的茶礼中演化出来的。
日本茶道崇尚的“和、敬、清、寂”是沿袭宋徽宗《大观茶记》提出的“清、和、淡、静”。
《大观茶记》以“清和淡静”为品茶的境地。
“清和淡静”与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相,崇比尚“清和,”两者相同。
不同之处是日本茶道的“敬寂”,反映了日本人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
而《大观茶记》的“淡静” ,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符合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
[12 ]可以说,日本的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融和了日本自己的民族精神发展起来的。
中国茶文化从奈良时代(710 - 794)开始传播到日本,当时是将茶作为药品使用。
公元805 年日本僧人最澄、空海留学唐朝,将茶籽和饮茶习惯带回日本。
日本嵯峨天皇815 年6 月命令畿内、近江(滋贺)、丹波(京都)、播磨(兵库)等地种茶,发展茶文化。
日本入宋僧人荣西大力提倡禅宗,是日本禅宗的始祖。
他撰写了《吃茶养生记》(1211 年) , 推广饮茶风尚,其目的是为了给日本人提供防治疾病、养生延年的知识。
他认为中国医学理论有五味入五脏,而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大多只有酸、甘、辛、咸四味, 缺苦味。
苦入心, 心为五脏之主, 缺苦味则心有所伤。
茶味苦,故为养生之仙丹,延年之妙药。
茶道强调严格的程序和规范。
根据举行时间,一般分为4 种茶道: 朝茶(上午7 时)、饭后茶(上午8 时)、清昼茶(中午12 点)和夜话茶(下午6 点)。
茶道包括主人迎客、客人进茶、主人烧茶、主客饮茶、客人谢茶、主人送客等程序。
[13〗(p198)茶会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茶会有各种各样的名称。
立冬时品尝本年度内采的茶,这种茶会称“新茶品茗会”。
每逢夜长的季节在微暗的灯光下举行的茶会称为“夜话”。
在下了一场雪的情况下举行的茶会称“赏雪”。
新春时节举行的茶会称“初釜”。
立春之日举办的茶会称“节分釜”。
到樱花林中去举办的茶会称“赏花”。
立夏时,关闭茶席上的地炉, 改用茶炉,这时的茶会称“初茶鼎”。
早晨举行的茶会称“晨茶”。
以赏月为主要目的的茶会称“赏月”。
晚秋时节使用旧茶举办的茶会称“余波茶”。
茶道很注重器具的艺术欣赏。
茶道用器具可分为四类:接待用器具。
茶席用器具。
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14 ] (p108 - 110)日本茶道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日本礼仪多,日本女性温柔和贤淑。
这种性格有茶道教育和熏陶的功劳。
品茶的人置身于一种极其安静的环境之中,目视着茶道师的一道道程序,嗅闻着淡淡的幽香, 品尝着又苦又甜的茶和点心的滋味,认真地欣赏茶碗的精湛工艺,虽然不能超凡脱俗、绝尘出世,但至少被茶道的静谧减少了不少心猿意马,不得不收敛起浮躁的一切,在平和之中经受一次短暂的灵魂洗礼。
[ 9 ]二、英美茶俗中国茶叶17 世纪传入英国,从此,饮茶习俗逐渐在英国形成。
300 多年来,英国社会无不深受茶的影响。
它在该国具有特殊的地位: 至今人们对茶的喜欢胜于咖啡。
[ 16 ] (29)茶是英国人消耗量最大的饮料,占45 %。
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天至少要喝3 杯半的茶,全国每天要喝掉近2 亿杯。
茶不但是英国人主要的饮料,也在历史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在1644 年开始有茶的记录。
当初英国水手自东方回国时,都会带几包“奇怪的树叶”回去馈赠亲友,茶因此进入伦敦的咖啡馆。
在英国,因茶而产生的传统有许多,像“茶娘”eamaiden)、喝茶时间”(teame)、下午茶” (afternoon tea)茶座” (tea house及茶舞” (tea dancing 等。
茶娘的传统源自300多年前东印度公司一位管家的太太。
当时该公司每次开会,都由她泡茶服侍,这一传统模式持续下来。
喝茶时间已有200 多年历史,起初是老板让上早班的工人在上午略事休息,并供应一些茶点,有的老板甚至下午也提供,这个传统就一直流传下来。
下午茶起源于19 世纪初期。
据说由一位名叫柏福德的公爵夫人首创。
它简单又有情趣, 后来上流社会纷纷仿效, 遂成习俗。
几乎同一时期,三明治也开始问世,这两样东西便结合起来。
另外英国还有一种high tea或meattea ,是下午五至六时之间有肉食、冷盘的正式茶点。
茶馆自1864 年成立后开始风靡英国, 成为另一项传统。
[ 17 ] (p481 - 482)有一则笑话,讲的是一名初到英国的法国外交官被某公爵夫人请去喝下午茶,法国先生喝到第14杯时已腹胀难忍,只好求夫人手下留情。
原来法国人不懂英国人的规矩,每次“干杯”后,没将茶匙放到茶杯中以表示到此为止,不知底细的公爵夫人只好一直不停地续茶。
今日英国人对饮茶的迷恋仍一如既往,并喝出一些新花样。
冬季英国人热衷冲泡“鸡尾茶”,就是将威士忌酒倒入滚烫的热茶里。
许多英国人每天要喝上8大杯浓茶才过瘾,甚至洗澡时也不忘冲上一杯茶躺在浴缸里享用英国是世界头号茶叶消费大国,每天英国人一共喝掉l. 35亿杯茶,每年共消费掉世界茶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典型的英国人无论身陷多么糟糕的困境,都首先会沏上一杯奶茶镇定自我。
三、英国下午茶的由来带动宫廷贵族享受中国茶开风气之先的功臣,当属1662 年的葡萄牙公主凯瑟林嫁给英王子查理二世,人称“饮茶皇后”。
年她的嫁妆包括221磅红茶及精美的中国茶具,那个时代红茶之贵重堪与银子匹敌。
新皇后高雅冲泡晶饮的表率作用,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英式下午茶”这一称谓的正式发明则是19世纪40年代的事。
当时那些富极无聊的贵族妇女们,每日享用完午餐后,便为如何打发晚餐前的整个漫长下午而苦恼。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公元1840 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宴会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
后采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嫒仕女趋之若骛,每天便拥有了一个高雅正式的名义聚在一起说长道短了。
同时,贵族妇女们也以赴下午茶的借口盛装出席,这便为她们争奇斗妍,展示时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一直到今天,已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地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但现在形式已简化不少。
虽然下午茶现在已经简单化,但是茶正确的冲泡方式、喝茶的摆设优雅、丰盛的茶点,这三点则被视为吃茶的传统而流传下来。
标准配备器具包括:瓷器茶壶(两人壶,4人壶或6人壶等,视招待客人的数量而定)、滤匙及放过滤器的小碟子、杯具、糖罐、奶盅瓶,三层点心盘、茶匙(茶匙正确的摆法是与杯子成45度角)、7时个人点心盘、茶刀(涂奶油及果酱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一盆鲜花、保温罩、木头拖盘(端茶晶用)等等。
此外,蕾丝手工刺绣桌巾或托盘垫是维多利亚下午茶很重要的配备,因为这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贵族生活的重要品位。
喝茶的摆设要优雅。
正统英式下午茶,所使用的茶以号称“红茶中的香槟”的大吉岭红茶为首选,或伯爵茶,不过演变至今连加味茶都有。
就英国正式的下午茶来说,对于茶桌的摆饰、餐具、茶具、点心盘等都非常讲究,茶具包括茶杯、茶匙、茶、刀、茶碟、茶盘(装点心)、叉子、糖罐、奶盅瓶、餐巾等,及茶壶、漏杓、三明治盘,将这些餐具摆在圆桌上,桌巾亦可选择刺绣或蕾丝花边,再放首优美的音乐,此时下午茶的气氛便营造出来了。
有了这些气氛更要有优美的装饰来点缀,在摆设时可利用花、漏斗、蜡烛、照片或在餐巾纸上绑上缎花等等,都是很好的装饰方式,不过现在的下午茶用具已经简化不少,很多繁冗的细节就不再那么注重了四、下午茶的基本礼仪1.喝下午茶的最正统时间是下午四点钟(即俗称的Low Tea)。
2 .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士着燕尾服,女士则着长袍。
现在每年在白金汉宫的正式下午茶会,男性来宾则仍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日间礼服,且一定要戴帽子。
3.通常是由女主人着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
非不得已才请女佣协助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为大吉岭与伯爵茶、火药绿茶、锡兰茶、传统口味纯味茶,若是喝奶茶,则是先加牛奶再加茶。
4.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烤饼(Scone) 、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吃。
至于烤饼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
这是一种绅士淑女风范的礼仪,最重要是当时茶叶几乎仰赖中国的输入,英国人对茶晶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尊重,因此喝下午茶的过程难免流露出严谨的态度。
甚至,为了预防茶叶被偷,还有一种上了锁的茶柜,每当下午茶时间到了,才由女佣取钥匙开柜取茶,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式下午茶传统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间及最好的瓷器接待来宾是绝对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与精致的点心则是下午茶的主角;悠扬的古典音乐来陪衬,加上轻松自在的心情,与知心好友共度一个优雅、悠闲的午后。
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公元1837年〜1901年)是最强盛的时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生活晶位。
维多利亚下午茶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华丽而不庸俗,简朴而不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