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改写小小说》课堂实录(2课时)执教: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年纪大了,电影不看了,可是上个星期,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把我吸引住了,我从头看到尾,不但从头看到尾,还预告晚上12:00重播,到了12点,我又起床,从头看到尾。
是什么节目让我这么喜爱呢?原来是一档人物专访的节目,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柴静采访一个中年女子。
这个中年女子我说出来,大家可能认识,姓杨的,叫杨红樱。
知道吗?杨红樱有谁知道?(学生未回答)杨红樱怎么不知道?奇怪,杨红樱有谁知道?生:杨红樱是著名作家生:杨红樱是著名作家,他曾写过关于马小跳的故事。
师:你说得比他好.生:杨红樱是一名作家,他写过淘气宝、马小跳这本书,并且编成了电视剧动画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师:你说得比他好。
生:……师:杨红樱,他原来也是个小学教师,跟我一样教过小学语文,他发现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所以,他就把小说读给他们听,他发现读到精彩的地方,小朋友摇摇晃晃,故事讲完了,他就自己写,写着写着,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连出版社的社长都知道了,王社长就把他调到出版社,专门写小说。
所以,小说就是故事,故事就是小说。
师:“小说”两个字会读吗?(生齐读“小说”。
)师:不对。
要这样读。
(师范读;师带读;学生反复练读“小说”。
)师:对了,对了。
师:小说就是故事。
如果我问你读过什么小说,你可能想不起来。
但如果我问你这个问题,估计四十多个同学不举手的没有。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哪四个?如果这个都不知道,那你脑子有问题(笑声),四大名著是什么?你说。
生:《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师:这就是小说,古典小说。
小说就是故事。
50万、100万字,叫“长篇小说”; 5万字,6万字,叫“中篇小说”;1000字,2000字的,叫“短篇小说”。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饭,麦当劳,十分钟解决问题,叫快餐文化,小说也有快餐。
100字200字的叫小说,有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小小说,但小小说不规范,所以把“小”改成“微型”,(板书:“微型”)师:2个字变4个字,会读吗?(生读“微型小说”)师:对了。
指名多个学生读“微型小说”;全班同学一齐练读“微型小说”。
师:说它是微型小说,但小说的特点仍然保存。
第一个,小说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没有生动有趣的故事谁来看。
第二个,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明。
像孙悟空、贾宝玉、武松、林冲……这些人物形象都很丰满。
第三个,小说它一定有独特的写作方法,是人们预想不到的。
今天向大家推荐微型小说(板书“三篇”)三篇。
2个字变4个字,4个字变6个字。
我请几位同学来读,1、2、3、4、5。
(五个同学分别读课题,老师用“真好”、“好的”分别评价)师:同学们发现吗,老师在评价同学读的时候,分别用了真好、好的。
再指名读课题(多个学生读“微型小说三篇”师评价指导鼓励)师:哪三篇?谁来读?注意啦,一定有同学读错,信不信?第一个、第二个。
第一位学生读三篇小说的题目。
师:读得不错。
读得不错的意思是马马虎虎。
(笑声)有一个细小的地方没有注意,估计十个有十个读不好。
第二位学生读。
师指导区别两个“本”的不同读音,强调第二个“本”字是儿化音,并进行示范,让学生练读“本”字,师带读“两本小学课本”。
师指导学生反复练读三篇小小说的题目。
师带读。
师:这三篇小说加起来1100字,第一遍280个字,第二篇500个字,第三篇220个字,同学们读,看谁读得好。
二、学习《恶魔约翰》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要自己读自己的,并叫两个同学站起来。
师:大家看到两个同学站起来,为什么?好啊。
好在哪里?读书要讲究姿势,(?),这个同学好,坐得很直。
读书要讲究效果,不要作腔拿调,一字一顿,要读正确、读流畅,读得有感情。
我听了一下,大部分同学读得不够好,都是作腔拿调,一字一顿。
师带读题目《恶魔约翰》。
师:每一篇问你三个问题。
看谁知道。
第一个问题,文章写到恶魔约翰,约翰是恶魔写了五个理由,请问你,你找得到吗?约翰是恶魔有五个理由,你说。
(指名分别说)生1:因为约翰是方圆几百里内最危险的通缉犯。
师:对了,还有四个。
生2:连警察都拿他没办法。
师:第三个,还有三个生3:酒吧外面一片大乱……师:听不懂,中国人说中国话,连中国人都不懂,为什么说约翰是恶魔,用自己的话讲。
生3:酒吧里客人早就跑得没了人影。
师:我也听不懂。
生3:只听见……师:用自己的话怎么讲?生3:人们都怕恶魔约翰……师:第四个原因,跟老板有关系。
生4:老板特别提醒杰克……师:第五个理由,最后四个小节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来提示一下,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连……也……知道吧,还不会。
生5:连一个凶神恶煞的大汉也怕恶魔约翰。
师,对啊,你真是聪明!师:说约翰是恶魔,文章里写了五个理由,让一个学生把五个理由连起来说,知道吗?说错没关系。
一学生回答。
师:对啊,这是第一个问题。
带读“恶魔约翰”师:第二个问题,你会读书吗?刚才读书,我听来听去,只有一个小朋友读得像样,其他同学。
你只要读两句话,文章的最后两两句话。
师范读:“您……您再要一杯吗?”“见鬼,我哪来时间!你不知道恶魔约翰就要来了吗?“师:谁愿读?一个、二个……八个。
(八个学生分别读)。
师评价:不要有气无力,可以,你读得比他好,你读得比所有人都好,你聪明……师范读。
生再读,师评述、指导、鼓励。
师与一位学生合作朗读并表演(笑声、掌声)第三个问题,看谁聪明,拿起笔,把文章里面描写恶魔约翰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划下来?快快快!学生在教材上划句子。
师:四十几个同学没有几个聪明的。
师:都画了吗?学生不做声。
师:没有画的有吗?没有。
都画了。
指名学生说自己画的。
生:这里的约翰是假的,生:这里恶魔约翰没有出现。
师:根本没有出现,你乱画,文中没有出现约翰,但我们感觉到这个约翰是恶魔,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生:侧面描写。
师解释什么叫侧面描写。
师带读“恶魔约翰”。
三、学习《两本小学课本》齐读题目,指导怎样读。
学生再读请一同学朗读《两本小学课本》全文。
师边听边进行指导读准字音:半晌、中;示范读,鼓励赞扬:能够读得这样好,没有五年十年做不到。
师:这篇小说老师也提三个问题。
教认“银手镯”。
解释“银手镯”的意思。
问:母亲的这对银手镯哪来的?(生稍有沉默)师:这么简单的问题不知道?(一生答)。
师:用自己的话说。
学习“入土为安”。
解释安字,叫学生说带“安”字的词语:平安、安详、安稳……生:安息。
师:对了。
(解释“安息”的意思。
)第二个问题,书上这个长句了(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你会读吗?叫三个同学分别读这句话。
第一个同学读。
师:有个地方读错了,师指导,再读,师:这次对了。
第二个同学读。
师:读得没有他好。
第三个同学读。
师:读得很差。
(笑)师范读“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指导读好“在”字。
指名三个同学读;再叫两个同学练读;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这句话点明了故事的时间,整篇文章500个字,现在你说两句话,50个字,把整篇文章概括起来,说说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母亲干什么,我干什么?把500字变成 50个字。
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概括口述。
第一位同学说。
师边听边指导,说不上时,老师进行提示引导。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话来说。
说完后,师评述:不稀奇,鹦鹉学舌。
第二位同学说。
师也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引导。
评价:比他说得好。
第三位同学说。
师没有进行提示引导。
评价:真好。
再次指名三位同学继续进行概括口述。
老师不做提示,让三位同学独立说。
师:真好。
第三个问题:读《两本小学课本》,问:这两本小学课本对他考上大学有用吗?生1:有用。
生2:一半有用一半没用。
生3:没用。
师:为什么说没有?生:因为这本小学课本是假的。
(笑)师:他说没用,他说有用。
其实这个问题,既没用又有用,(指着第二个同学),你说得对,一半有用,一半没用。
你能把这两种意见掺合在一起说吗?说它没用是什么?说它有用是什么?(学生说)再指名一学生说。
带读《两本小学课本》。
四、学习第三篇《烛心》齐读文题多遍。
指名第一位学生读《烛心》全文。
师:像说话一样读书。
指导读好“真是”指名第二位同学读《烛心》全文。
指导练读“笃、笃、笃”师:什么词?生:形声词。
师:不对。
生:象声词。
叫同学在自己的桌面上敲出声音进行体验。
请一学生在黑板上敲出声音,体会“笃、笃、笃”师:敲门还有什么声音?如果你的妈妈睡着了,敲了半天没有醒,怎么敲?(生在敲黑板演示),你要敲隔壁邻居的门怎样敲?生(敲黑板演示):轻轻的。
师:聪明。
师:还有什么象声词?生:嘟嘟嘟。
生:噔噔噔。
师:不聪明。
生:树叶沙沙声。
师:聪明。
生:门铃叮当志;小河哗哗声;敲钟当当声;小狗汪汪声……生:溺水救命声,师:这是说话的声音。
学习“支使”、“指使”。
指着黑板上的词语“支使”、“指使”这两个词,谁来读一下。
生读师:怎样区别?支使,支什么,指使,指什么?换一个词。
请同学思考意思回答,生:支持;支配生:指令;指派。
师:前面的支使有这个意思。
我来提示一下,师不断做指挥唱歌的手势来启发学生理解。
生:指挥师:表扬,真聪明。
(亲切抱住学生)这就叫聪明!读“烛心“。
请学生读,师评述指导启发学生读好。
作者用这个题目,大概意思是什么?用蜡烛代表什么?想想。
生:代表人们的心灵,代表人们的良心……师进行总结。
师(伸出两个手指):看老师的手,代表两个人,一个是阿姨,一个是小男孩。
“我”是谁?阿姨。
现在倒过来,我是小男孩,你把这位话说一说,用200字。
指名一位同学概括复述大意。
师抓住“停顿“一词,表扬学生用得好,师:你为什么要用”停顿“。
生:因为阿姨想了想。
师:说得真好,语气连贯。
指名第二位同学概括复述大意。
师:不有反反复复说……不要争相,敲三下就够了;自己莫说自己的眼睛清澈。
拿出本子,第一件事,20分钟的时间,把这两个同学说的话,扩写成500字的文章。
第二件事,写完以后,换一个题目。
第二课时一、学生独立习作学生进行习作,师巡看。
二、作文交流与讲评1、评讲拟写作文题目师:20分钟写了19分钟,还留下1分钟做什么?给文章写题目。
教师依次叫学生口述自己拟的题目,对每个学生写的题目进行评述,选择好的题目让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生:停电之夜;妈妈送给阿姨的蜡烛;帮助就这么简单,蜡烛的力量,邻里之间,蜡烛代表我的心,人间处处有真情;珍贵的蜡烛,蜡烛情深;蜡烛。
真情。
夜晚,停电显真情,停电情深,蜡烛那段情,远亲不如近邻,师:我们先看字,字要写得好,字是人的脸面,小姑娘字写得难看,长大没人要;男孩子字写得难看,小姑娘不喜欢。
我们看看字写得好不好。
师评讲学生写在黑板上的作文题目。
师:先看字,再看内容,(师看了一会)没有字写得像样的。
师简明扼要地评述学生在黑板上写的作文题,分别在写好的题目旁边打上星号(表示比较优秀)或勾(表示还可以)。
2、评讲作文内容与写作请两个同学读自己的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