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优秀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王维,识记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感受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了解本文句式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宁静恬淡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句式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文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并不太多,但其本身在写景抒情方面很有特色。
因此建议在学习中,以诵读品味为主,争取能在多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特征,并体会其抒情的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学过本文之后,大家还会发现,这个特点不仅在王维的诗歌里有,散文里也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书信体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外号“诗佛”,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是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因此后人又称他为“王右丞”。
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作品有《王右丞集》。
解题
“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简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