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2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2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二章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在经济学中,稀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短缺有何区别?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稀缺是否存在?短缺是否存在?答:(1)稀缺和短缺的区别短缺是指经济发展中资源、产品、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一种经济现象。

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无限性的需要和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稀缺是一种相对性的比较,而短缺是说物质的缺乏,是一种客观上的不足。

(2)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稀缺是肯定存在的,短缺是可能存在的。

稀缺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取决于市场属性,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和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才有必要进行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能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得以有效配置,社会所供给的产品与社会需求的产品恰好使价格处于均衡状态下,此时不存在短缺。

但由于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原因,使得市场失灵,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往往并不相等,因此可能存在短缺。

2.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答:需求函数、需求表及需求曲线所描述的商品需求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的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因此,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产量的坐标系中,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答:供给函数、供给表及供给曲线所描述的商品供给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供给定理。

其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定理也只存在于平均意义上,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其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符合供给定理的描述,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产量的坐标系中,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4.试析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和联系。

答:(1)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需求量。

在图形上,需求为一条线,而需求量为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

与此相应,需求曲线的变动就分为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两种情况。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由于它并不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原有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收入变化、偏好改变)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这种变动会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

需求曲线的两种变化情况如图2-16所示,在需求曲线1d Q 上,A 移动到B 表示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从d1Q 移动到d2Q 表示需求的变动。

图2-16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2)供给和供给量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供给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厂商供应的商品数量。

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供给量。

在图形上,供给为一条曲线,而供给量为供给曲线上的一个点。

与此相应,供给曲线的变动就分为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两种情况。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由于它并不改变供给函数和供给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原有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生产技术)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的变动。

这种变动会改变供给函数和供给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供给曲线的整体移动。

供给曲线的两种变化情况如图2-17所示,A 移动到B 表示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曲线从1s Q 移动到2s Q 表示供给的变动。

图2-17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5.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答: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状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而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干预。

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在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下,价格会逐步调整直至均衡。

假定某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若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该商品市场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将增加,需求则减少,供给超过需求,出现过剩的供给,这样必然会引起供给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压低的力量。

价格的下降,导致需求量的增加,进而使供给量减少,供给和需求差额逐渐缩小,直到达到均衡。

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将增加,供给则减少,需求超过供给,出现需求过度,这也必然会引起需求者之间的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提高的力量。

价格的上升,导致供给量的增加,进而使需求量减少,供求差额逐渐缩小,直至达到均衡。

6.试述市场经济中价格的作用。

答: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市场价格,而价格反过来又调节厂商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并最终实现市场均衡,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用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体制,因此,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和需求是价格的决定因素,而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又反过来影响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决策,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并最终实现市场均衡。

7.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会歉收。

但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要涨价,农民收入会增加,对此你有何评论。

答:相对于第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农民的最终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和价格。

气候不好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就不能对最终的收入做出准确判断。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

这种现象可以用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图2-18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如图2-18所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是缺乏弹性的。

农民丰收使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 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1P 下降为2P 。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产量增加的幅度,最后致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111OPE Q 和222OP E Q 的面积之差。

8.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505d Q P =-,供给函数为105s Q P =-+。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函数变为605d Q P =-。

求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供给函数变为55s Q P =-+。

求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解:(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505105d s ds Q P Q P Q Q =-⎧⎪=-+⎨⎪=⎩解得:6e P =,20e Q =。

即均衡价格为6,均衡数量为20,如图2-19中E 点所示。

(2)由新的供求均衡模型:605105d s ds Q P Q P Q Q =-⎧⎪=-+⎨⎪=⎩解得:7e P =,25e Q =。

即均衡价格为7,均衡数量为25,如图2-19中1E 点所示。

(3)由新的供求均衡模型:50555 d s ds Q P Q P Q Q =-⎧⎪=-+⎨⎪=⎩解得: 5.5e P =,22.5e Q =。

即均衡价格为5.5,均衡数量为22.5,如图2-19中2E 点所示。

图2-19 均衡图9.假定需求函数为500100d Q P =-,计算:(1)价格在2元和4元之间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价格在2元和4元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解:当2P =时,500100300d Q P =-=;当价格4P =时,500100100d Q P =-=。

(1)价格在2元和4元直接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为: 121210030024200634230010024002d P P Q E P Q Q +∆-+=-⋅=-⨯=⨯=∆+-+ (2)价格在2元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d 22100d 3003d Q P E P Q =-⋅=--⨯= 价格在4元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d 41004d 100d Q P E P Q =-⋅=--⨯=10.假设某农民的谷物短期供给弹性是0.3,而长期供给弹性是2,如果谷物价格下降30%,在短期和长期中,供给量会分别发生什么变化?如果价格上升15%,在短期和长期中,供给曲线会分别发生什么变化?在两种情况下,农民的收益会如何? 解:(1)若谷物价格下降30%,则: ①在短期,供给弹性为:0.3d QQ E P P∆==∆,由30%P P∆=-,则有: ()0.330%9%d Q P E Q P∆∆=⨯=⨯-=- 即在短期,当谷物价格下降30%,那么供给量减少9%。

假定价格变化前的价格为0P ,供给量为0Q ,价格变化前的总收益为00TR P Q =,价格变化后的短期总收益为:()()0000130%19%0.637TR P Q P Q P Q =⨯=-⨯-=由此可知,农民收益减少。

②在长期,()230%60%d Q P E Q P∆∆=⨯=⨯-=-,即当谷物价格下降30%,供给量减少60%。

此时总收益为:()()0000130%160%0.28TR PQ P Q P Q ==-⨯-=,故农民收益减少。

(2)谷物价格上升15%,则: ①短期:0.315% 4.5%d Q P E Q P∆∆=⨯=⨯=,即当谷物价格上升15%,那么供给量增加4.5%。

总收益:()()0000115%1 4.5% 1.20175TR PQ P Q P Q ==+⨯+=,由此可知,农民收益增加。

②长期:215%30%d Q P E Q P∆∆=⨯=⨯=,即当谷物价格增加15%,供给量增加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