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名词解释

合同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

3、不要式合同:是指法律不要求必须具备一定形式和手续的合同。

4、主合同:不以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不受其制约而能独立存在的合同。

5、从合同:必须以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自身不能独立存在的合同6、订约人自己订立的合同:指订约人订立合同是为自己设定权利,使自己直接取得和享某种利益,在特殊情况下,订约当事人并非为了直接设定利益而是为第三人订立合同,合对第三人发生效力。

7、债的相对性: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基于合向于其有合同关系的另一方提出请求或提出诉讼,而不能向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8、合同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9、合同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0.、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力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11、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

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

12、要约撤回: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出后,未达到受要约人之前,有权宣告取消要约,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的表示。

13、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4、间接损失:就是可得利益的丧失,即应当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权行为的侵害而没有得到,包括人身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和财物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

15、合同权利:又称合同债务,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示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

16、合同形式:是指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载体。

17、口头形式:指合同当事人只用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而不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形式。

18、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了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也就是通常的法律效力。

19、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效力的发生或取消根据的合同。

20、合同解释:是指对合同条款及其相关资料所做的分析和说明。

21、从给付义务:又称从义务,是指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的目的,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满足。

22、书面形式是指:通过文字或书面材料成立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形式。

23、非法人组织:是指介于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未经法人登记的社会组织。

这种社会组织,是为实现某种合法目的或以一定财产为基础并供某种目的之用而联合为一体的非按法人设立规则而设立的人的群体。

24、生效条件:又称延缓条件,是指限制合同效力发生的条件。

25、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成立之后,是否已经发生效力尚不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的合同。

26、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的现象。

广义的包括表见代理和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

狭义的仅指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

27、催告:是指相对人催促本人在1个月内明确答复是否认无权代理行为的一种意思表示。

28、撤销权:相对人在本人未承认无权代理行为之前,课撤销与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29、表见代理:是指在无权代理的场合,如果善意相对人在客观上有正当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而与其为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30、主观上的善意:是指相对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无权代理人实际上没有代理权。

31、无过失:是指相对不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并非因疏忽大意或懈怠造成的。

32、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事实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合同。

33、胁迫:是以将来要发生的损害或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使对法产生恐惧并因此而订立合同。

34、恶意串通合同:是指双发当事人非法串通在一起,共同订立某种合同,造成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损害的合同。

3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是指当事人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和目的上是非法的,这种行为又称隐匿行为、36、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以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合同。

37、显失公平合同:是指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因情况紧迫或缺乏经验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38、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39、合同的履行:是指债权人全面的、适当的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到完全实现。

40、适当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时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及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

41、协助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而且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对方当事人协助其履行债务的履行原则。

42、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43、代物清偿:是指债务权人受领他种给付以原定给付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的现象。

44、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的不安抗辩权。

45、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的权利。

46、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债的本旨,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47、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因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

48、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某种事实状态,并以其将来发生或不发生作为该合同生效或者解除依据的合同。

49、附期限的合同:是指以将来确定到来的期限作为合同的条款,并在该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发生或终止的合同。

50、合同无效:指合同已经具备成立要件,但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确定、当然地不发生法律力。

51、可撤销的合同:是指已经生效但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违反自愿原则而可由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的合同。

52、效力未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须由第三人作出承诺或者拒绝的意思表示才能确定自身效力的合同。

2、简答1.什么是要约?什么是要约邀请?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P(43)答:(一)要约的概念要约又称发盘、出盘、发价、出价、报价等。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二)要约邀请又称引诱要约,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三)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1、要约与要约邀请在学理上的区别(1)是否具备合同的内容条款。

(2)合同成立的程序。

(3)是否具有法律拘束力。

2、要约与要约邀请在实践中的区分标准(1)依法律规定作出区分。

(2)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来作出区分。

(3)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来确定该提议是要约邀请还是要约。

(4)根据交易的习惯即当事人历来的交易做法来区分。

3、几种典型的要约邀请行为(1)寄送的价目表(2)拍卖公告(3)招标公告(4)招股说明书(5)商业广告2.简述实际履行的概念和构成要件P(242)答:实际履行又称继续履行强制实际履行、特定履行,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另一方当事人可要求其在合同履行期届满后继续按照原合同所约定的主要条件继续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

构成要件:1)须有违约行为的存在2)非违约方须在合理期限内提出继续履行的请求3)须依据法律和合同性质能够履行4)实际履行在事实上是可能的和经济上是合理的3.什么是格式条款?什么样的格式条款是无效的格式条款?P(95)答:格式条款,是指由一方当事人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订的、并由不特定的第三人所接受的,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格式条款的无效格式条款的无效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具有这些情形的,格式条款无效。

2、免责条款免除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责任,或者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责任,该格式条款无效。

3、格式条款免除了条款制定人的责任,或加重了相对人的责任。

4、格式条款排除了对方的主要权利。

4.简述免责的债务承担效力P(201)第一,合同义务全部转移的,新债务人将代替原债务人的地位而成为当事人,原债务人将不再作为债的一方当事人。

第二,合同义务转以后,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的抗辩。

第三,合同义务转移后,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

5.哪些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哪些合同是可撤销合同?哪些合同是效力未定合同?答:无效的合同P(135)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而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国家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可撤销的合同P(143)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显失公平的合同3)因欺诈胁迫儿订立的合同4)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未定合同P(123)(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2)表见代理以外的欠缺代理权而代理订立的合同(3)无权处分合同6.简述承诺的要件P(50)答:承诺的构成要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4)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5)承诺的方式符合要约的要求。

7.简述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P(149)答:一、返还财产二、赔偿损失8.什么是不安抗辩权?在什么情况下合同的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P(165)答:不安抗辩权又叫保证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有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