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年级音乐教案(上)

初二年级音乐教案(上)

课题:欢乐颂(一)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这部音乐史上的著名文献,感受作品的雄伟气魄和磅礴气势,并从中受到感染;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其“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主义思想;学会用结实的吐字、饱满的歌声表现音乐。

2、学习一个升号调各音在谱表上的位置,了解我国民族乐队的构成及民族吹管乐器的分类。

重点或难点:教学目的(1)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板书设计:1=C 2/45 3 4 2|3 1 2 7|1 - |1 - ||la lo la lo la lo la lo la lo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发声练习1=C 2/45 3 4 2|3 1 2 7|1 - |1 - ||la lo la lo la lo la lo la lo三度音程练习,要唱得轻快,舌头要灵活。

(二)视唱练习1=F 3/4 英国民歌《我们在一起》1 3|5. 6 5 4|3. 1 1|2 5. 5.|3 1 1 3|5. 6 5 4|3 1 1|当我们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当我们同在一起就25. 5.|1 0 1|2 5. 5.|3 1 1 |2 5. 5. | 3 1 1 3|快乐无比你的朋友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是你的朋友当5. 6 5 4|3 1 1|2 5. 5.|1 0||我们同在一起就快乐无比。

(三)新课教学1、介绍本课歌曲《欢乐颂》。

2、介绍此歌曲作者-贝多芬。

3、歌谱的教学。

A、先教唱低声部。

B、后教唱高声部。

C、两声部合成。

注意第十二小节第三拍时值及换气记号,第十二小节和十三小节之间的连接,及其第十四小节“3 4 2”的唱法。

课题:欢乐颂(二)第 2 课时(总第2 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一个升号调各音在谱表上的位置,了解我国民族乐队的构成及民族吹管乐器的分类。

2、通过《姑苏行》、《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百鸟朝凤》的欣赏,感受曲笛、梆笛和唢呐的音色及表现性能,了解这三首乐曲表现的内容和不同风格,从中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重点或难点:歌曲《欢乐颂》。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板书设计:1=C 2/45 3 4 2|3 1 2 7|1 - |1 - ||la lo la lo la lo la lo la lo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发声练习1=C 2/45 3 4 2|3 1 2 7|1 - |1 - ||la lo la lo la lo la lo la lo三度音程练习,要唱得轻快,舌头要灵活。

(二)视唱练习的复习(三)新课的继续教学1、复习歌谱。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填入歌词。

A、低声部先填入歌词跟琴轻声唱,后再放声演唱。

B、高声部填入歌词跟琴轻声唱,后再放声唱出。

注意第十四小节“3 4 2”的唱法。

下面4、两声部合成。

5、歌曲的感情处理。

注意声音、音色的处理,近乎于教堂音乐。

6、有感情的演唱。

女声单独演唱。

(四)音乐知识的讲解1、G大调音阶。

G A B C D E F G1 2 3 4 5 6 7 12、我国民族乐器的分类与民族乐队。

3、吹管乐器。

(五)课堂练习P3 听记音和节奏练习。

(六)课堂小结,下课课题:月之故乡(一)第 1 课时(总第3 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月之故乡》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台湾同胞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学会用深沉连贯的声音歌唱。

2、了解民族弹拨乐器的分类及特点。

尝试创作节奏短句,探索乐曲中乐句中的逻辑关系。

重点或难点:歌谱的学习。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节奏卡片、小黑板。

板书设计:2/4×××|××|×××|××××|×××|×××|×××—||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复习旧歌《欢乐颂》。

注意二声部的合唱。

(二)节奏训练2/4×××|××|×××|××××|×××|×××|×××—||可以先一张一张一小节一小节的单独练习,后再连起来练习。

(三)视唱练习1 = D 2/4 山西民歌《走泽州》稍快1.6 5 |1.6 5 |5 1 5 4 |5 2 1 |2 — |5 1 5 1 |5 1 5 1 5 2 1 |2 —|5 2 |5.6 2 1 |1.7 1 2 |1 —||这是一首流传于山西、陕西一带的挑担号子,歌曲以近似步伐的节奏,活泼轻快的曲调,塑造了一个乐观开朗的挑担人的形象。

(四)新歌教学1、介绍女作曲家刘庄,主要作品有大提琴曲《浪漫曲》、钢琴曲《变奏曲》、交响音画《梅花三弄》、歌曲《月之故乡、《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还有与殷承宗合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

2、学唱歌谱。

师一句,生一句。

注意#4与$4的音高是难点,有前后重复部分的提前,事是完全重复的有少许的变化。

3、将歌谱唱熟。

课题:月之故乡(二)第 2 课时(总第 4 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草原放牧》、《蝉之舞》和《雪山春晓》的欣赏,感受琵琶、扬琴和筝的音色和表现性能,以及这三首乐曲描绘的情景、表现的内容。

2、歌曲《月之故乡》。

重点或难点:歌曲《月之故乡》。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节奏卡片、小黑板。

板书设计:2/4×××|××|×××|××××|×××|×××|×××—||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节奏练习的复习(三)新歌的继续教学1、复习歌谱。

2、填入歌词。

A、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这是一首描绘了天上、水里的月亮交相辉映的月夜良宵,抒发了人们思念故乡的悠悠情思,表达了炎黄子孙殷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

可群体,也可单独叫学生朗读。

B、填入歌词轻声跟琴唱。

师将一些地方提醒,如上下重复不同部分的唱法提醒。

2 23 6 1 | 24 3 2 3 1 | 和2 2 1 2 43 | 2 3 1 2 —|| 两句的区别。

C、逐步可放声唱。

D、听琴弹奏。

3、有感情的唱全曲。

A、师可先范唱。

B、学生后唱。

(四)音乐知识1、弹拔乐器。

(五)音乐欣赏1、《草原放牧》;2、《蝉之舞》;3、《雪山春晓》;4、本歌。

(六)课堂小结,下课课题:一杯酒(一)第 1 课时(总第 5 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一杯酒》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乌孜别克族热情奔放、开朗向上的民族性格,感受其民歌的独特风味。

学会用热烈的情绪、富于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用体态律动帮助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2、轻音乐《弯弯的月亮》的欣赏。

重点或难点:此歌的节奏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节奏卡片。

板书设计:1 = C 3/45 0 3 0 1 0 |5 0 3 0 1 0 ||mi mi mi ma ma ma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发声练习1 = C 3/45 0 3 0 1 0 |5 0 3 0 1 0 ||mi mi mi ma ma ma断音练习,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二)听一听轻音乐《弯弯的月亮》。

(三)节奏练习注意提示出现了新的节奏型×××和×××2/4×.×××|×××××|××××××|×××××|×.××××|×××××|××××××|×— ||(四)新歌的教学1、歌曲分析介绍。

这是一首短小热情的乌孜别克族的民歌,它以其简练的旋律和富有舞蹈性的节奏反映了乌孜别克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赞美。

2、歌谱的教学。

A、师一句,生一句跟唱。

提示刚刚练习过的节奏。

B、难点节奏提示。

如×××和×××等C、前倚音和波音的唱法。

D、旋律中多处出现×××,唯独没有11小节第二拍用×××的节奏型,应提醒加以区分。

E、唱会全曲。

(六)课堂小结,下课课题:一杯酒(二)第 2 课时(总第 6 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和《大起板》的欣赏,感受二胡和板胡的音色及表现性能,想象、体会这三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不同风格,提高对民族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了解刘天华、华彦钧等音乐家的生平及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民族拉弦乐器的分类及特点。

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重点或难点:音乐欣赏。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节奏卡片。

板书设计:1 = C 3/45 0 3 0 1 0 |5 0 3 0 1 0 ||mi mi mi ma ma ma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发声练习1 = C 3/45 0 3 0 1 0 |5 0 3 0 1 0 ||mi mi mi ma ma ma断音练习,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二)节奏练习的复习(三)新歌的继续学习1、复习歌谱。

2、填入歌词。

A、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B、填入歌词轻声跟琴哼唱。

C、放声唱。

3、歌曲的感情处理。

注意节拍的韵律感,声音的弹性和情绪的热烈,三、四乐句之间的长音可处理成渐强,第四乐句是全曲的高潮,要突出热烈欢腾的气氛,还可由学生自编动作边歌边舞,或结合练习中介绍的节奏型,由部分学生按节奏型伴奏,另一部分学生唱歌、律动。

4、演唱全曲。

(四)音乐知识1、二拍子指挥图式。

2、拉弦乐器,如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低胡等,京剧中用的京胡。

(五)音乐欣赏1、二胡独奏《空山鸟语》;2、二胡独奏《二泉映月》;3、板胡独奏《大起板》。

同时介绍作曲家刘天华和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六)课堂小结,下课课题:微笑(一)第 1 课时(总第 7 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微笑》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青春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和对祖国前途的责任感。

2、明确切分音的概念,感受其效果并通过学唱歌曲加以练习。

了解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

重点或难点:目的2切分音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