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设计及反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设计的反思:
科学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而教师的价值在于服务学生。
我执教本节课时,在深入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改变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典型的、有
结构的观察研究材料,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加
丰富的体验。
三年级的学生在科学领域中才刚刚起步,必须在教师
的点拨、引领下进行有序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时力求在每一个环
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好的情境引入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用一个学生司空见惯但不引人注意的生活上的小问题引入能够调动
学生的思维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接着展示三组大小不同的
铁螺母、木块和橡皮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
的主体作用。
实验前做一下简单的演示,提供一点帮助,对老师来
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学生的认知、操作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提出实验中的思考:物体在水中的上浮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物
体在水中的下沉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使学生的探究目的明确。
在充
分动手活动后,让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发现了物
体在水中的上浮、下沉都和大小、轻重没有关系,而和物质的种类
有关。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而木块在水中上浮呢?从而引出比较物体的轻、重要取“相同体积”,接着
又展示一组同体积的四种不同物质的水、锯末、铁粉、母料,使
“相同体积”概念的理解水到渠成。
教师精当的“讲”和有效的“导”能为学生清除理解上的难点,扫除掌握中的盲点,最后创造
出经典。
明确对比实验的要求后,才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相当于让学
生有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是他终身受用并可持续发展
的本钱。
在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的实验中,学生的探究热
情高涨,探究的效率事半功倍,相信学生会牢牢记住这个结论。
用
教材进行创造,精心准备富有创意的一组结构性的材料,使教材锦
上添花,这样我们的科学课才会精彩纷呈。
在拓展应用环节,播放潜水艇沉、浮的录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欣赏中增长了见识,有效调动了学生汇报交流的欲望。
联系生活
实际,使学习成果扩大和升华,加深了学生对沉、浮条件的理解,
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
当然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思维受阻,影响教
学效果。
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科学课中尤为重要。
如何
高效、扎实地上好每节课还需要自己不断地去研讨、思索。
只要我
们潜心地去钻研教材,有创意地进行教学,用心地去关注学生,我
想学生就会在这一个又一个研究活动中,循序渐进地不断发展下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定会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