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 2005 —— 2006 学年第 2 学期
《 传热传质学》课考试(查)试题(A
B )
一、 请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傅立叶定律 2) 灰体
3) 热边界层及其厚度
4) 复合换热
5) 对流传质
班级:
姓名:
学号:
加白纸 2
张
密
封
线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两个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是。
2)测温套管测流体的温度时存在测温误差的原因是
,热电偶产生测温误差的原因是。
3)Pr的定义式是,它的物理意义是。
4)边界条件是指,边界条件有三类,第一类边界条件是 ,第二类边界条件是 ,第三类边界条件是
5)大容器中的饱和沸腾,随着加热壁面过热度的增加会出现、、和四个区域。
4、什么是膜状凝结?什么是珠状凝结?珠状凝结与膜状凝结相比那个好?为什么?
5、温度为500K的灰体表面,对于来自太阳的辐射,其黑度为0.4,那么,对于来自温度为600K的黑体辐射源,其吸收率为多少?为什么?
6、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简述影响强制对流换热的各因素?
2)如何解释地球表面的温室效应?为什么种植蔬菜的玻璃暖房有“温室效应”?
四、 综合计算题(共51分)
1、为了解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性能,用尺寸为实物的1/8的模型来预测。
模型中用50℃的空气模拟空气预热器中的150℃的空气。
空气预热器中的空气流速为6.03m/s 。
(12分) 1) 问模型中的空气流速U m 应为多少?
2)若模型中的h m =412 w/(㎡.℃),问锅炉中空气的表面传热系数h p 为多少?
(下标m ,p 仅用来区分模型与实物)
已查得:40℃时空气的导热系数0276.0=λm w/(m.℃),运动粘度
1096.166-⨯=ν
m
㎡/s ;133℃时空气的导热系数0344.0=λP w/(m.℃),
运动粘度1098.266-⨯=νP ㎡/s 。
2、一套管式换热器,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80℃和53℃,冷流体进口温度为25℃,已知冷流体的热容量是热流体的0.9,求:(15分)
(1)该换热器是顺流还是逆流?
(2)此时的对数平均温度?
(3)该换热器的效能ε
3、用裸露热电偶测得炉膛烟气温度t1=762℃。
已知水冷壁壁面温度t w=500℃,烟气对热电偶表面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58.2w/(m2.K),热电偶的表面发射率ε1=0.3。
试求炉膛烟气的真实温度和测温误差。
(12分)
4、两块面积为1×1㎡、间距为1m 的平行平板置于一个温度为280K 的大房间内。
两平板正面相对的两表面的发射率和温度分别为
ε1=0.3,ε2=0.8,T1=840K,T2=550K。
不计平板相背的两个面的换热,(1)请画出辐射换热网络图;(2)试求每个板的辐射散热量及房间所得的热流量。
(两平板之间的角系数Ⅹ1,2=0.2)(12分)
注:本表一式两份,一份随试卷交教务科,一份教研室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