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成因分析考点一、河流补给方式及其水文水系特征一、导思1、【真题剖析】(2014全国卷Ⅱ)36.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6分)2、【参考答案】(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答案剖析】(1)答案与题目链接: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之含沙量的影响因素。
所以解题时必须抓住关键词“分析......原因”,对比分析河流含沙量多少的原因。
(2)答案与材料链接①文字材料信息:题目材料中第一句话“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可以知道河流含沙量的形成条件。
②图像信息:信息1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流速慢,河流的沉积作用明显,含沙量较少。
信息2叶尼塞河及其支流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地势起伏变化较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多。
4、【地理思维】(1)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4)比较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依据位置,确定不同河段所在地区补给类型,推断流经地区的降水、蒸发,下渗,用水多少、植被覆盖率等状况,进而推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趋势。
二、导练1、【案例拓展】1、[2016·全国丙卷·T36(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2014·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答出三项。
3、(2015·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图Ⅰ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Ⅱ为图Ⅰ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2、【案例拓展参考答案】1、[2016·全国丙卷·T36(1)]1、参考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2014·高考天津卷)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3、(2015·高考浙江卷)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 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三、导答题模板1、水文水系特征描述考点二、流域综合开发一、导思1、【真题剖析】(2016·高考全国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图4(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9分)(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5分)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表1(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分)(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6分)2、【参考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本小题共9分)(2)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本小题共5分)(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本小题共4分)(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本小题共6分)3、【答案剖析】(1)答案与题目链接:该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治理措施、河流生态的恢复等相关知识点,该题与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相似,某些答题点是可以借鉴的。
第一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原因,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相关,其题目关键词“分别指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因此该题需要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和河流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其补给类型,继而判断补给水量的季节变化即可。
第二题主要考查该流域整治和开发的目标,结合具体措施判断即可。
第三题关键词“成立”、“原因”:“国立罗讷河公司”的成立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建立相似,可以进行知识迁移。
第四题关键词是“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与“恢复河流生态作用”的关系理解。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河流的弯曲度增加可以增加河流的长度、增加河道分汊可以增加河流的河网密度,进而增加水面面积和湿地的面积,恢复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等作用;通过弯曲度的增加和分汊的增多,能够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水流的净化能力,进而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2)答案与材料链接①文字材料信息:Ⅰ罗纳河上游受冰川融水补给。
Ⅱ国立罗讷河公司负责河流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②图像信息:Ⅰ该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补给部分依靠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夏季温度高,冰川融化量加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再融化,河流进入枯水期;Ⅱ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Ⅲ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4、【地理思维】(1)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思路(2)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答题思路为:(3)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答题思路为:二、导练1、【案例拓展】1、(2014·高考广东卷)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珠江流域示意图。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枯水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季。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________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
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4分)(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
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4分)(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
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6分)3、(2014·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2、【案例拓展参考答案】1、(2014·高考广东卷) (1)雨水补给冬(2)梯级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3)珠江干支流众多,入海径流量大;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河汊发育;珠江干流短促;海水顶托作用强2、(2016•上海卷)(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3、(2014·高考北京卷)(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