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偌大(ruò)蘑菇(gu)刹那(chà)B . 蜷曲(quán)屋檐(yán)点缀(zhuì)C . 倏忽(shū)绒被(róng)雏形(chú)D . 僵直(jiāng)模样(mó)断茎(jīng)2. (2分) (2017七上·南京期末)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为保障游客权益,是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 . 《科学报道》中的电视节目就是想以刨根问底的方式来解读世界奇特的事情。
C . 全县干部群众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全身心投入,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D . 他们俩虽是孪生兄弟,但性格一刚一柔,大相径庭。
3. (2分) (2015八上·扬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是因为她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B . 热播剧《芈月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
C . 玩微信的人每天要花上大约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聊天、发图片和看朋友圈。
D .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4. (2分)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B . 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C . 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
”D . 提起神奇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5. (2分)对划线的字在语境中的意思解释有错误的是()A .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阴凉——太阳照不到而凉爽的。
B .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飘荡——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C .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喧响——声音大且响亮。
D . 夜来归,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沉浸——浸入水中。
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6.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本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轼、范仲淹和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B .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C .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 . “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
这句台词既表现了夏洛克的精明,又显示了他的愚蠢。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7. (10分)(2016·武汉模拟) 班级要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其实就是走进大课堂。
请你设计出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三条可行途径。
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将设计的每条途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
示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参观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2)班级需要就“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需要有表达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的内容,请写一段话,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达出来。
(字数100﹣120字)三、中国名著 (共1题;共11分)8. (11分) (2018七下·扬州月考) 名著阅读与实践活动,根据要求作答。
(1)主人公祥子“骆驼祥子”的称号从何而来?(2)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祥子的性格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骆驼祥子》中的片段要改编成课本剧,老师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可你的同学晓华不愿参加。
请你根据他的想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劝告。
晓华:作业还写不完,哪有时间去排课本剧?再者说,考试又不考课本剧,有什么用啊!我说:________四、外国名著 (共1题;共6分)9. (6分)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水浒传》中的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的他却在高俅等人步步追杀之下,雪夜上梁山。
他既有骁勇善战的一面,又有隐忍退让的一面。
(1)在上梁山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林冲:________→棒打洪教头→________→怒杀王伦(2)请概述一个能反映林冲隐忍退让性格的情节。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10. (15分)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① ,渔歌入浦深。
【注】时值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
①穷通理:困厄与发达的道理。
(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说说“空知返旧林”中“空”的妙处。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11. (18分) (2016七上·浙江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陆少保① ,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元方卖宅》[宋]王谠)【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
③直:同“值”。
④遽:急忙,立即。
(1)解释句中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买着闻之________ ④但无出水处耳__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标三处)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对画线句子“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儿子和侄子因为这件事展开了议论,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人家啊。
”B . 子侄们认为这样言语是正确的,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人家啊。
”C . 子侄们因为这件事展开了议论,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人家啊。
”D . 子侄们因为这件事展开了议论,元方说:“不是你,那就是你欺骗人家(5)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
在汉语词典里,“元”有“首、大”的释义;“方”有“方正”“正直”之意,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12.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刘根生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的动作。
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
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
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
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
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
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
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
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
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的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
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
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
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
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地踏上新征程。
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3. (21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①前不久,一场举世瞩目的围棋比赛以“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九段告终。
②打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其实不是狗,这只是它的“网名”,它的英文名叫AlphaGo,中文名叫“阿尔法围棋”,它的真实身份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软件。
③什么是人工智能软件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软件,它具有现场感应和环境适应的能力,具有表示、获取、存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采用人工智能的问题求解模式来获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