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阅读6篇

初中语文阅读6篇

一、初中阅读风雨荷塘①凡到过济南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北方古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

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之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貌。

每当看到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诗人刘凤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由此,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②那是一个夏季的黎明,雨丝很密,很细,很匀,很柔,轻轻地吻着我的脸,我的手,脆生生的,甜润润的,凉爽爽的。

③我踏着寂静弯曲的石径,不知不觉来到雨幕笼罩的荷塘。

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栋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

白屋,绿浪,粉荷,黄篱,组合得格外协调,自然而柔和。

近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撑起或深蓝或草绿或嫩黄的伞盖,细雨落上去,如蚕食桑叶,若石击深潭。

每一柄荷叶都像一把神奇的乐器,弹奏悠远清脆而让人深醉的音响。

滴翠的荷叶,落上雨丝后若打了蜡一般,油光闪亮的,迎光处撤明,背光处微暗,错错落落地遮住了整个池塘。

一滴滴雨丝刚栖落荷叶尖,瞬间又收缩为小水珠,潺潺滑下叶中央,密密匝匝的,一会儿凝成晶莹的大水珠,滚动着,磨蹭着,嬉闹着。

调皮的风把叶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叶子,或一个跟头跌进荷塘里。

④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嫰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

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

恰似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诗。

一阵阵微风吹过,田田的荷叶推推搡搡,把清香一缕缕送到对岸。

绿茸茸的空气飘飘逸逸,空空灵灵。

⑤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在细密的波纹上流溢,流溢……⑥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了我的衣衫上。

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着,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在寻找食物。

一切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尽的渴求或是期冀。

⑦我心净如镜,任雨丝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视野,任荷风吹拂我的记忆和我的思绪。

不知不觉,我敬仰起荷来了。

雨中的荷你遮我、我护你,你搀我、我抚你,吐叶展蕾,展露令人销魂的形体;虽然屡遭风雨,仍相亲相爱,交臂挽手,盘根结节,紧紧抓住脚下这深深的淤泥,编织盛大的生命景象。

是啊,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历史时刻,我们不也是手挽心连?⑧望着,望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⑨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一片雾,一片梦。

⑩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11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风······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远望绿柳新房,自然柔和;近听雨落荷叶,();轻嗅缕缕荷香,()。

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表达了()的感情。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6分)(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第③段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3分)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栋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

(2)从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3分)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8段划线句的理解。

(4分)望着,望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二.阅读胡记面馆马苏玥1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

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

”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膩。

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

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

揪起一拳头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刀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

统共拉八次。

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削去面头,左右ー甩,身子一仰,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

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

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

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

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

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

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

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

”14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ロ,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

”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

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

新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

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

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

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

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

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

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

”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酒。

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分)2.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3.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4分)4.分析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三.阅读为什么蜂蜜能干年不腐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座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保存完好的野果子。

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

这些果子为何会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

蜂蜜非常特别,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为什么蜂蜜可以千年不腐呢?③食物的变质通常和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变味。

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具有吸湿性。

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④同时,蜂蜜也非常酸。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⑤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还有特殊的“炼金术”。

⑥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

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

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

内勤蜂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

这时,花蜜会不断蒸发水分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⑦另ー方面,蜜蜂胃中还有一种叫作葡萄糖氧化酶的酶,酿蜜过程中,它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种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

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中生长的所有细菌。

⑧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

闪米特人的黏土板最早记录了蜂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

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晴疾病。

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

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④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不朽,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的能做到千年不腐。

1.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4分)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3.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3分)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分)四.阅读记六一语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注】①六ー: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

②顷岁:近年。

③指擿(ti):批评指正。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