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国务院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有望加速出台4 第二节养老压力与政策红利推动商业养老保险迈入历史机遇期 (5)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需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 (5)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建立对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9)第三节中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 (11)一、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濒临超负荷 (11)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率低 (12)三、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即将进入黄金时代 (15)第四节国际上典型养老保险体系 (17)一、美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企业年金占比高 (17)二、其他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发展状况 (18)1、英国 (19)2、奥地利 (20)3、葡萄牙 (20)4、智利 (20)5、澳大利亚 (20)三、国际上个人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模式 (21)第五节保险公司进军养老地产,积极参与医疗健康服务业 (23)一、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是大势所趋 (23)二、投资养老地产可带来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率的双重提升 (25)三、保险公司参与养老地产优势明显 (27)四、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三种模式 (27)五、百花齐放,分享养老盛宴 (28)1、案例:泰康保险的养老产业进程 (28)2、多家保险公司先后布局养老地产 (31)第六节投资分析: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将有效提升保险公司内含价值 (34)图表目录图表1:65岁以上人口及占比 (5)图表2:中国老年抚养比快速提升 (5)图表3:2016年中国养老体系三支柱占比 (6)图表4:基本养老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7)图表5:2005-2015年我国养老金存量情况 (8)图表6: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与预测 (12)图表7:历年全国企业年金基本情况 (13)图表8:2016年收益率区间期末资产金额占比(%) (13)图表9:养老保险原保费收入情况 (15)图表10:养老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情况 (16)图表11:2016年美国养老体系三支柱占比 (18)图表12:养老地产与传统地产的区别 (23)图表13:养老地产的类型 (23)图表14: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政策不断松绑 (24)图表15: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 (25)图表16:2017年1季度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未年化) (26)图表17: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概览 (28)图表18:泰康人寿在养老社区的建设进程上领先同业 (29)图表19:虚拟金融产品与实体养老服务结合一揽子养老解决方案 (29)图表20:泰康社区将传统养老保险与现代养老社区结合在一起 (30)图表21:新华保险养老产业进程 (31)表格目录表格1:中国个税延递型养老保险试点进程 (10)表格2:中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 (11)表格3:国际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对比 (19)表格4:养老保险金纳税的三个阶段 (21)表格5:英、奥、葡商业养老保险不同纳税阶段税收优惠模式(EET)详解 (22)表格6:高净值人群入住养老社区将为保险公司带来6280亿保费收入 (25)表格7: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主要模式 (27)表格8:泰康投资医疗产业,构建医疗网络 (30)表格9: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假设情况 (34)表格10:上市保险公司的商业养老保险的EV增量与贡献预测 (34)表格11:上市保险公司估值及盈利预测(元) (34)第一节国务院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有望加速出台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其中首次明确了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另外,《意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以多种方式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兴办养老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6月23日,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1)经过长期酝酿,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政策指向已经十分明确。
2)开展试点的经济基础、时机和条件都已基本成熟和具备。
保险业已经基本做好了试点的准备工作。
3)下一步,保监会将与其他相关部委共同配合,尽快将方案制定完成,上报国务院批准以后尽快实施。
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具体落实,目前财政部已经基本形成政策建议。
政策的基本思路是实施递延纳税政策支持,即由个人自愿建立个人养老账户,对在规定额度内进入该账户的收入,以及在账户中投资运营的收益暂不征税,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可延期至将来领取养老金时再征收。
第二节养老压力与政策红利推动商业养老保险迈入历史机遇期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需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人口老龄化迅速推进,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2016年12月10日,我国首部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发行,报告指出中国正在经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老龄化过程,老龄化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近十年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快速提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创造价值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到204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美国。
老龄化趋势对养老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图表1:65岁以上人口及占比资料来源:保监会,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图表2:中国老年抚养比快速提升资料来源:联合国,中国统计年鉴,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第一支柱保障程度有限,第二支柱覆盖面小。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层面)、企业/职业年金(企业层面)、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层面)。
目前养老保障仍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规模较小。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依靠国家养老的难度越来越大。
2009年以来,基本养老金的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趋势逐渐凸显,其中2016年的增幅逆差为3.8%。
我国养老金统筹账户当期缺口较大,个人账户累积空账较多,导致基本养老保险依赖财政补贴,“收不抵支”的压力加大。
另一方面,企业年金覆盖面较小,增长缓慢。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16年参保企业数7.63万(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参保职工数仅2325万,分别同比增长1.06%和0.39%,增幅均处于近十年来最低值。
因此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第三支柱增强国民自我养老保障能力,缓解未来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减轻公共养老金负担,为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营造空间,实现养老三支柱的相对均衡。
图表3:2016年中国养老体系三支柱占比资料来源: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图表4:基本养老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资料来源:人社部,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较大,有助于纠正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性失衡。
2016年具备养老功能的人身保险(年金险为主)保费收入为86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25%。
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养老保险(退休后分期领取)的保费收入为1500亿元,占比仅为4.4%,有效保单件数只有1348万件,有效承保人次只有1707万。
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占比均超过35%。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在老龄人口占比逐渐提升的情况下,将迎来长期的发展机遇期。
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国民退休收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性失衡。
商业养老保险具有独特的优势。
1)和第一、二支柱相比,商业养老保险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金体系中的作用,其强调养老保障中的个人责任,可减轻政府与企业的养老负担,且不存在财政压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2)参与机制具有开放性和普遍性。
投保人可以自由决策,不依赖于企业,相比于一、二支柱,受众面更广,能更大程度地缓解养老压力,更有效地保护老年群体。
3)可以充分体现激励性。
商业养老保险具有多缴多得的经济激励机制。
4)多样化服务,运行机制灵活有效。
商业养老保险能提供多样化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好地适应目标人群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商业养老保险的增长有利于扩大养老金规模,对养老金资产管理行业影响深远。
1)养老金存量压力大。
自1997年我国正式确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至今,2013年出现了当期缴费收不抵支,养老金存量压力较大。
2)养老金被普遍认为是资产管理行业的蓝海。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养老金现有存量已经超过5万亿元,预计随着二、三支柱的发展,未来5年我国养老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
即便如此我国养老金占GDP的比例也不到20%,与OECD国家平均80%的水平相差甚远(数据来自OECD2015年养老金统计报告),可见中长期来看,我国养老资产管理行业仍然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图表5:2005-2015年我国养老金存量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有利于调整金融结构。
我国的储蓄率长期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水平。
2013年,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38.46%;2014年,中国总储蓄占GDP的比例为48.67%,远高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数据来自《“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总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障)不健全,预防性储蓄占较大的比重。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引导大量的居民储蓄至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有助于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将带动养老服务金融产业,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
我国老龄产业正值高速发展期,老龄服务市场先声夺人,老龄房地产炙手可热,老龄用品市场整体发展缓慢,老龄金融市场逐步觉醒。
到2025年前后,我们预测四大板块均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老龄金融的经济总量将远远超过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的经济总量。
养老保险业的发展会有效促进养老服务金融产业的发展,同时养老服务金融会逐渐引起银行、信托等行业的高度关注。
老龄产业作为一个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产业,其综合性决定了老龄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既有依赖又有渗透,产业发展涵盖全行业。
面对我国所处的老龄社会初期阶段现状,以及老龄产业百万级的市场需求前景,众多行业会对老龄社会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机遇展开探索与布局,我国经济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建立对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意义重大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同时该缴费的投资收益免税,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
从2008年起,已经有一些地方开始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进行讨论和论证,当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纳入国家决策以及“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具体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