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内容和要求
③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住室或死亡后,对 原住室及用品所进行的彻底消毒。
(三)心理护理
因仓促入院,骤离家庭,进入陌生环境, 对隔离缺乏理解,而产生孤独、紧张、 恐惧心理可促使病情加重。
因病情迁延、恢复较慢而情绪波动,甚 至悲观失望而影响诊疗。
护士应以细致的关心和同情心去发现和 解除病人的各种心理应激。
(一)隔离
隔离的定义: 指将传染源与健康人和非
传染病患者隔开,暂时避免接触,便于治 疗和护理,以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造成新 的传染,也称屏障护理。
隔离的种类: 我国大多实行A系统隔离分
类为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 结核菌隔离、消化道隔离、脓汁/分泌物 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传染病的隔离
A系统隔离法: 1. 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适用于麻疹、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侵入机体而出现的中毒 症状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疹或长期卧床患者发 生压疮有关
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毒素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焦虑 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有关 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疝 与颅内高压有关
传染病的护理措施
1.隔离 2.消毒 3.心理护理 4.生活护理 5.发热的观察和护理 6.出疹的观察和护理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相应护理
百日咳、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 2. 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适用于霍乱、
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3.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适用于用高度传
染性及致死性传染病。
4. 接触隔离(橙色标志):适用于高度传 染性及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感染。
5. 血液(体液)隔离:防止直接或间接接 触感染的血液及体液引起的传染。
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与 制度,帮助患者及时进行角色的转换,向 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这对传染病的 预防、治疗、防止扩散均十分重要。
1.说出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基本 内容及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
2.能解释概念:隔离、消毒、预防 性消毒、随时消毒
3.会对传染病房及物品进行消毒。
传染病护理工作的 特殊性及基本内容
1.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
⑴克服害怕被传染的心理,建立以 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⑵熟练掌握隔离消毒的知识和技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⑶能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 ⑷应重视个人防护。
传染病护理工作的 特殊性及基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2.传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
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⑵准确报告疫情 ⑶注重心理护理 ⑷密切观察病情 ⑸开展健康教育
传染病的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身心状况
1.症状、体征 2.心理状况
三.辅助检查资料
传染病的常见护理诊断
6. 脓汁(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 7. 结核菌隔离(灰色标志)。
(二) 消毒
1.消毒的定义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杀灭或清 除存在各种传播媒介上的病原体。
2.消毒的种类
①预防性消毒:对可能遭到病原体污染的物 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②随时消毒:对传染源的分泌、呕吐、排泄 物及被污染物品和场所随时进行的消毒。
(四)生活护理
5.口腔护理:嘴唇干裂涂石腊油;每日温盐 水或复方硼酸溶液含漱3-4次;昏迷者应 彻底清洁唇颊、舌、硬腭及牙齿,以防止 口腔炎。
6.皮肤护理:保持床铺干燥、整洁、勤换衣 被,昏迷病人定时翻身,防止局部受压, 骨突处每天用50%酒精擦数次预防压疮的 发生。
(五)发热的观察和护理
注意发热程度及 热型。
(四)生活护理
1.环境的要求:安静、整洁、舒适。
2.活动与休息:急性期症状重,代谢增加, 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减轻 病损器官的负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饮食护理:可采用易消化、高热量、富营 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补充水分:多饮水,成人每天3000ml以上, 小儿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80-100ml。不能 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高热者给予降温, 以减轻病人的痛 苦。
(六)出疹的观察和护理
(六)出疹的观察和护理
注意皮疹性质、出疹时间、部位及顺序。 保持皮肤清洁,衣服柔软干爽,修剪指甲,
防止抓破皮肤造成感染。 如皮疹已破或感染时,可局部涂2%甲紫或
消炎软膏。 皮肤剧痒者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止痒。 皮疹结痂后不要强行撕脱。可常用温水洗
澡,剪去干的痂皮,皮肤干燥可涂石腊油。 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相应护理
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 准备好抢救药物及器械。
必须重视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
传染病患者需要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细 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配合医生实施治疗。
在掌握传染病的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 术的同时,能根据不同传染病采取不同的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