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硫污泥处置技术方案

脱硫污泥处置技术方案

六、处置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服务方案2、服务质量及保证措施3、服务布署、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4、相关具体措施1、脱硫污泥处置方案1.1 概要脱硫污泥加氢氧化钠,然后将配好的物料在高温下焙烧0.5-2.0h,将焙烧后的熟料在热水中浸出;向水浸渣中加入硫酸酸化,然后加入镍离子捕捉剂回收镍,锑离子捕捉剂回收锑,钠离子捕捉剂回收钠,过滤去除硫酸钙,余液浓缩结晶成硫酸铁;在水浸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或铝酸钡,从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用碳分法制备氢氧化铝;最后将氧化铝在高温下煅烧,制备氧化铝。

1.2技术路线从脱硫污泥中综合提取钒、镍、铝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硫酸2、危废处理计划保证措施制定废物进场接收、配料、分类、暂存等运营及工艺操作规程。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

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进场接收及处理处置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执行。

转移联单管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 危险废物联单管理示意图2.1危险废物接收管理规程危险废物在实质收运流转前,除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联单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之外,按照宏恩环保运营的经验,需完成前期废物调查取样,废物进场前的信息采集工作等预接收相关的程序文件,有利于规避法务风险、提供定价依据及入场废物核对依据,降低不必要的运输成本。

包括: 2.1.1危险废物的调查和取样 调查取样的操作规程:对于有合作意向的客户,客户须配合业务人员填写《工业废弃物与危险废物调查表》、《危险废物成分参考表》、《采样记录表》并在客户现场完成废物的采样工作,并做好标识。

液态废物及固态废物按照国家相关样品采集规定执行。

采集后的样品为避免在邮寄或者转运途中,因泄露、破碎等原因造成的二次污染,必须确保采样容器完好无损且材质与所采集的废物为可相容,需具有一定的结构上的强度,避免在传递和贮存期间,发生任何变形或破损。

运输53 2 154 32.1.2危险废物的分类和核准危险废物的分类和核准工作的依据为前期废物的调查和取样,从废物的可接收性、可处置性、可盈利性方面作出核准判定,支持市场前端废物的收运价格的确定及后续运营的处置工序。

确保废物的处置的合理利润,避免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出现进场废物不在资质内,无法处置或者亏损的状况出现。

2.1.3与客户处置合同的签订及甲方对废物进行收运管理依据宏恩环保前端核准提供的废物的处置成本的参考、废物的包装及运输要求、废物的类别及废物的特性,市场人员与客户进行沟通协商后形成合同文本,并签订合同。

按照签订的废物合同定期定量安排废物的收运工作,运输车辆的调度与管理,并做好相关信息的通报工作,为后续的废物接收工作提供支持。

2.1.4废物的核对和暂存和内部转移接收部门依据联单核对废物类别、数量、产废单位等相关信息,只有联单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废物的初步交接。

依据前端废物信息,对交接的废物还要及时采样,等待分析数据确认与联单废物表明的废物性质相吻合方可使废物进入指定的仓储区域进行暂存或处理处置。

废物接收部门按照危险废物的类别及危险特性,在暂存库内实现分区暂存。

2.2核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进入厂区后,先对废物包装外观如容器、标识及运输联单等进行检验,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准确,标识错误要及时更正,如有泄漏情况,立即做好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

废物经过查验手续后,废物接收人员依据废物采样操作规程对废物进行取样,填写外来废物入库检测记录。

2.3分类及计量按照核准核定的废物分类及实际进场废物的核对工作,废物接收管理部门确认无误后,进行废物的计量、卸货、入库工作,并及时填写废物的入库记录表。

2.4危险废物的贮存管理规程2.4.1废物贮存的规范A、废物包装在完成接收程序后需要将废物贮存待处理时,必须依据《危险废物包装标识规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对废物的包装进行检查,对贮存地点进行检查,保证包装合格、无泄漏情况发生。

B、标识每批废物进场时都必须粘贴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相应标识,应用废物管理系统时还应粘贴对应条形码标识,所粘贴的标识应清晰干净,粘合牢固,填写的信息准确无误,所有粘贴标识应保持到该批废物完全处理完毕方可销毁。

2.4.2废物贮存的管理A、分区码放危险废物在指定区域存放就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贮存码放,保持适当间距,各类码放废物之间的应急通道要保持畅通。

B、巡视检查每天上班后及下班前,暂存库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对危险废物贮存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减少事故的发生。

2.4.3废物贮存的记录A、手工记录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每天填写巡视记录及工作日志,保证记录真实完整。

B、系统数据录入对所贮存危险废物的相关信息除填写手工纸记录外,应用废物管理系统时还要及时将相同信息录入到系统中。

2.5 HSE管理方案2.5.1应急预案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和标准,即将或已经发生以下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2.5.1.1危险废物溢出2.5.1.1.1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易燃液体泄漏,可能造成火灾;2.5.1.1.2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有毒液体或气体泄漏;2.5.1.1.3危险废物的溢出不能控制在厂区内,导致厂区外土壤污染或者水体污染。

2.5.1.2 火灾2.5.1.2.1火灾导致有毒烟气产生或泄漏;2.5.1.2.2火灾蔓延,可能导致其他区域材料起火或导致引发的爆炸;2.5.1.2.3火灾蔓延至厂区外;2.5.1.2.4使用水或化学灭火剂可能产生被污染的水流。

2.5.1.3 爆炸2.5.1.3.1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因产生爆炸碎片或冲击波导致安全风险;2.5.1.3.2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引燃厂区内其他危险废物;2.5.1.3.3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导致有毒材料的泄漏;2.5.1.3.4已经发生爆炸。

2.5.1.4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对周边的影响2.5.1.4.1 日常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对周边的影响a. 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缺乏安全操作知识、违章操作可能导致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

b. 员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或公司未按规定为员工配备防护用品,造成操作人员中毒;c. 在接收、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饮水,进食造成人员中毒;d. 剧毒性废物仓库通风不良、使剧毒性废物蒸气浓度超过允许极限,造成人员中毒;e. 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没按要求分类、隔离、隔开存放而导致火灾、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f. 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同批废物在储存、处置过程中发生反应而导致升温、自燃、爆炸等事故发生;g. 因危险废物的包装、标识及贮存不规范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发生;h. 管道密封不严会导致泄漏或喷溅,危险废物挥发出的蒸汽于空气的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会发生燃烧爆炸。

i. 电气设备如没有进行定期保养,及时维修,造成设备漏电或意外带电,极易使人触电,发生电击或电伤事故;2.5.1.4.2检修、清洗时危险性分析a. 登高作业有高空坠落的危险;b. 如有残留液体,灰渣会造成化学烧伤和中毒。

2.5.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5.2.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与职责2.5.2.2应急救援指挥部如下图所示,最高领导为总指挥,如总指挥不在,由执行指挥长代替指挥;2.5.2.3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公司三楼综合会议室,但当综合楼会议室受到威胁时,指挥部设在门卫室。

2.5.2.4一旦发生事故,符合启动预案条件,立即启动本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

2.5.2.5 应急组织机构如下图所列;应急组织机构内的人员名单见附录。

2.5.2.6 应急救援组流程图2.5.3主要职责2.5.3.1 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职责:2.5.3.1.1接收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5.3.1.2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2.5.3.1.3分析紧急状况,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事故,确定级别(企业级别、社会应急)和相应报警级别;2.5.3.1.4负责开展企业应急响应水平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2.5.3.1.5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2.5.3.1.6如果事故级别升级到社会应急,负责向政府有关应急联动部门提出应急救援请求;2.5.3.1.7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2.5.3.1.8与相关的外部门应急部门、组织各机构进行联络;2.5.3.1.9监察公司内外应急救援人员的行动;2.5.3.1.10下达进入企业应急或社会应急状态的命令;2.5.3.1.11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2.5.3.1.12在应急终止后,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恢复工作;2.5.3.1.1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2.5.3.1.14负责保护事故发生后的相关数据。

2.5.3.2 事故应急指挥部执行指挥长(场内事故现场指挥)职责:2.5.3.2.1协助总指挥组织各指挥应急操作任务;2.5.3.2.2事故现场应急操作的直接指挥和协调;2.5.3.2.3事故现场评估;2.5.3.2.4及时向场外反应救援行动提出建议;2.5.3.2.5负责企业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顺利执行;2.5.3.2.6控制现场出现的紧急情况;2.5.3.2.7现场应急行动与场外反操作指挥的协调;2.5.3.2.8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工作。

2.5.3.3 事故应急小分队队长职责:2.5.3.3.1协助执行指挥长进行应急救援操作任务;2.5.3.3.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行动的对策和建议;2.5.3.3.3保护与场内事故现场指挥的直接联络;2.5.3.3.4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及支援内外应急操作;2.5.3.3.5组织善后处理工作。

2.5.3.4 技术支援组职责2.5.3.4.1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2.5.3.4.2负责对环境污染的初期抢救;2.5.3.4.3负责环境污染的监测、处理工作;2.5.3.4.4负责对事故后对土壤、水、空气的检验。

2.5.3.5 事故救援组职责2.5.3.5.1负责火灾的扑救工作;2.5.3.5.2尽可能控制危险源,同时要采取措施保护现场;2.5.3.5.3负责寻找、集中、清点、营救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2.5.3.6 疏散组职责2.5.3.6.1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2.5.3.6.2负责现场急救车辆的准备和后勤保障;2.5.3.6.3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地疏散人员;2.5.3.6.4维持厂内治安秩序;2.5.3.6.5负责救援物资的发放和管理2.5.3.6.6负责事故现场隔离区域和疏散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

2.5.3.7 通讯组职责2.5.3.7.1确保各专业队与场内事故现场指挥部广播和通讯的畅通;2.5.3.7.2通过广播指导人员的疏散和自救。

相关主题